首頁 > 人類文史 > 蕭銑有四十萬大軍,爲什麼他要解散這支大軍呢?

蕭銑有四十萬大軍,爲什麼他要解散這支大軍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蕭銑是樑國皇帝,少時孤貧,事母至孝,寬仁大度。鳴鳳元年,稱帝於岳陽,國號爲樑,年號鳴鳳,設置百官,一如樑朝故制,勢力範圍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至交趾,北至漢水,擁有精兵四十萬,雄踞南方。蕭銑統治後期,猜忌諸將,離心背德。鳴鳳四年,爲李孝恭和李靖所敗,獻土歸唐,押往長安處死。

蕭銑有四十萬大軍,爲什麼他要解散這支大軍呢?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號稱有“十八家反王、六十四路煙塵。”大家對瓦崗寨李密、洛陽王世充,河北竇建德,甚至是西涼李軌都不陌生。實際上,在南方還有一支強大的割據勢力,成爲新建的李唐王朝的心腹大患。這個割據勢力的頭領,名叫蕭銑。蕭銑的出身非同尋常。蕭銑的祖父是蕭巖,蕭巖的父親是西樑宣帝蕭詧。蕭詧的父親蕭統,著名的樑昭明太子。蕭統的父親,就是梁武帝蕭衍——出了名的菩薩皇帝。

蕭衍納東魏叛將侯景,引發了破壞力空前的侯景之亂。北方的北齊和西魏南下掠地。公元553年,西魏軍攻陷江陵,立蕭詧爲傀儡樑朝皇帝,史稱西樑。西樑的面積特別小,只有今湖北省荊州市區附近的長江與沔江的三角地帶,北不過鍾祥,南不過江,西不過當陽,東不過沔陽。西樑完全附庸於北周,及代北周的隋。公元587年,隋文帝楊堅爲總攻割據江東的南朝陳,廢除了西樑國。隋滅陳後,殺蕭銑祖父蕭巖,所以蕭巖自幼品嚐了人世的艱辛,靠抄書養活自己。

不過,有一個因素讓蕭銑從社會最底層一下子混到了高層。隋煬帝楊廣的皇后世人皆知,就是大名鼎鼎的蕭皇后。蕭皇后是西樑孝明帝蕭巋之女,宣帝蕭詧的孫女。論親戚關係,蕭皇后是蕭銑的堂姑母。有了這層關係,楊廣繼位後的第二年,公元605年,23歲的蕭銑出任羅川縣令。羅川縣,位於現在的甘肅省慶陽市正寧縣西南。這裏距離國都長安較近,算是個肥差。但對於蕭銑來說,祖先的無上榮耀無時無刻不在激勵着他。在蕭銑的潛意識中,他的世界應該在煙雨江南、大江之東,江陵之上。“蕭管有遺音,樑王安在哉!”纔是蕭銑的終極目標。

確實如他所願,大隋朝無可救藥地倒了下來,羣雄並起。蕭銑只是一個小縣令,手上要兵無兵,要錢沒錢。但是天上突然掉下來雞蛋炒飯、燴麪、饅頭、比薩餅、漢堡包,砸在了蕭銑的腦袋上。

公元617年,嶽州有個叫董景珍的校尉,爲衆所推,準備反隋。董景珍知道自己的斤兩,或者說不想背萬一失敗的黑鍋,就對大家說:“我算哪根蔥?你們不是想找個主人嗎?現在羅川令蕭銑就非常合適。此人是梁武帝六世孫,爲人寬仁大度,深肖乃祖,不如迎他爲主。”當蕭銑看到前來迎他南下的人馬時,笑得合不攏嘴。蕭銑立刻向弟兄們宣佈:我是梁武帝之後,必須回到江南重建樑國。大家非常高興,奉蕭銑爲樑公,全面恢復樑國舊制。

樑朝最強盛時並沒有統治過關中,但梁武帝的仁名傳遍天下,作爲梁武帝之後,蕭銑贏得了大量的同情分。蕭銑宣佈起兵只五天,身邊就聚集了好幾萬人馬,浩浩蕩蕩南下嶽州。蕭銑入嶽州後,先自稱樑王,次年又自稱大梁皇帝。隋朝大亂時,羣雄逐鹿主要集中在北方。除了有李密、王世充、竇建德、李軌外,還有西秦霸王薛舉,活動在山西的劉武周,自然少不了從晉陽起兵的唐公李淵。而南方,比較強的勢力相對少一些。這是蕭銑在荊襄地區發展勢力的巨大優勢,再加上他蕭樑皇族的身份,有如猛虎添翼。

樑朝滅亡於557年,距離隋末不過六十年。如果以西樑滅亡的587年爲限,距離隋末不過三十年。三十年的時間,還不足以消磨一代人的懷舊情緒。再加上隋朝已經滅亡,江南無主,大多數人還是傾向於恢復樑朝。隋亡的消息傳到嶺南,各地首領二話不說,紛紛歸降蕭銑。

不過,蕭銑最想得到的還是他們蕭家的“寶地”——江陵。江陵位於長江中游,往西不遠就是四川盆地,往東就是一水直達的江東,往北是中原,往南是湘贛、嶺南,可攻可守。很快,江陵就被樑國大將楊道生給拿下來了。不久後,蕭銑把國都遷到了江陵。

有了江陵,蕭銑的樑國就初具規模了。蕭銑的地盤有多大?包括湖北省大部、湖南省、廣西大部、廣東大部、江西西北部,擁有雄兵四十萬。這個地盤要比剛佔據長安不久的李淵強多了。當時的天下,李淵雖佔據長安形勝之地,但鹿死誰手,實在不好說。如果說有幾個較強的勢力,是肯定要包括蕭銑的“樑朝”。

李淵是個明君,絕不是後世所謂的糊塗開國皇帝,更不是靠兒子李世民才當的皇帝。李淵很快就穩定了關中的局勢,同時他具有“挾天子以令天下”的優勢,很快就拿下了四川。等蕭銑派兵進攻三峽時,被唐兵頂了回來。這是蕭銑最後的輝煌。之後的唐朝,重心放在中原,與王世充、竇建德苦戰。即使如此,蕭銑也沒什麼機會,樑國的“開國元勳”們爭權奪利,殺來殺去。蕭銑殺到最後,把人心都殺散了,此時的人心已不是思樑,而是思唐了。

公元621年,唐軍剛打贏艱苦的虎牢之戰,滅掉王世充、竇建德,就開始對蕭銑動手了。唐朝氣勢正盛,內部已亂成一鍋粥的樑國根本不是對手。唐朝名將李孝恭、李靖出馬,意味着蕭銑的末日就要到了。

當時南方政權雖多,但是主要是蕭銑、杜伏威、林士弘三家,林士弘勢力最弱,杜伏威主動投降,唯有蕭銑最強,當時佔據長江中流地區,兵力最盛的時候有四十萬,一點也不遜色李唐朝廷,而且蕭銑還是原來的樑朝後裔,在南方頗有影響力。可是當唐軍一來,蕭銑幾乎可以說脆敗,打了幾次,就被打到江陵城下,然後蕭銑就投降了。

那爲什麼這樣呢?蕭銑不是有四十萬大軍,怎麼真正出戰的時候只有數千兵馬而已?其實這是因爲蕭銑當時解除了自己的四十萬大軍,讓他們解甲歸田耕作去了,而只留下了自己身邊的數千宿衛部隊,而當唐軍進攻的時候,蕭銑只有這數千軍隊可以依賴,其他的軍隊要麼路遠,要麼被解散,根本來不及救援。所以李唐軍隊實際上是以衆擊寡。

那麼蕭銑爲什麼要做出這樣的傻事呢?把自己的四十萬大軍解散,還是在戰亂時期,他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蕭銑有四十萬大軍,爲什麼他要解散這支大軍呢? 第2張

其實蕭銑這樣做是有原因的,和薛舉劉武周竇建德等人不同,這些人都是自己一手一腳建立了自己的武裝,像薛舉劉武周本就是武將出身,而且早早就開始聚集人馬爲造反做準備,竇建德也一直有自己的人馬,轉戰四地,漸漸壯大。而蕭銑本是隋朝縣令,沒有造反的準備,是當時隋朝官吏加上一些義軍合在一起推舉他作爲領袖建立了朝廷。可以說蕭銑本就沒有自己的核心人馬。

這點從蕭銑建立朝廷分封就可以看得出來:當時他稱帝之後,除了分封自己的祖輩爲王之外,還分封了許多異姓王,這其中封董景珍爲晉王,雷世猛爲秦王,鄭文秀爲楚王,許玄徹爲燕王,萬瓚爲魯王,張繡爲齊王,楊道生爲宋王。

從這點就可以看得出,蕭銑的統治並不穩固,一般來說,有自己的核心武裝,對於屬下的分封都是有限度的,一般異姓都是以分封公爵爲主,比如李密投奔李淵,李淵大喜,爲了籠絡李密舊部,對其賞賜極好,也就是國公而已。劉邦當年做皇帝不得不分封許多異姓諸侯王,但是這些諸侯王很多都是盟友身份,比如英布彭越都是盟友,所以最後劉邦一個個都想辦法剷除了這些諸侯王。

蕭銑分封這麼多異姓諸侯王,也是沒有辦法,因爲這些人就是扶植蕭銑上臺的人,沒有這些人,蕭銑就無法稱帝,而四十萬大軍也大都是這些人的兵馬。蕭銑當然不甘於如此,所以他想出一個點子,就是下令解散兵馬,歸田休耕,這一方面是爲了休養生息,但是更重要的還是解散這些人的武裝,對於這點,其他人也心知肚明,所以一個個陽奉陰違,最終還投降了唐朝。

說起來蕭銑爲何敢於這麼做呢?因爲當時唐軍正和王世充和竇建德在洛陽交戰,打完之後還要進攻河北,在蕭銑看來,這場戰爭至少要幾年才能分出勝負,所以他纔敢於在這個時間段整頓內部。可是問題在於,唐軍進展很快,在洛陽一舉擊敗夏軍,生擒竇建德,王世充投降,河北也紛紛投降,唐軍馬上就能騰出手進攻南方了。蕭銑根本沒想到唐軍如此之快,所以根本沒做好準備,倉促之間無法徵集兵力,而且其他那些異姓王見勢不妙也紛紛投降唐軍,這又加速了蕭銑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