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白居易特別注重培養樂觀性格,他是如何養生的?

白居易特別注重培養樂觀性格,他是如何養生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白居易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唐代詩聖杜甫有詩“人生七十古來稀”,在古代越過70歲的人確實很少。經歷了唐朝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8個皇帝的白居易,以75歲的高壽辭世。他在唐代詩人中是最有養生之道的人。

白居易清貧、高潔、愛民、重養德。在少年時很有志向和抱負。雖然家境貧寒,但讀書刻苦,在29歲時中第四名進士。步人仕途,在官場不得志,不斷遭受貶降,40歲前一直疾病纏身,未老而先衰。他在與醫生、藥書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人生不滿百”是因爲“不得長歡樂”的緣故,後來他特別注重培養樂觀性格,修德養生。

白居易特別注重培養樂觀性格,他是如何養生的?

他在爲官期間,廉潔清正,經常深入民間,瞭解農桑疾苦,爲民辦實事。在杭州任刺史期間,在西湖爲百姓加築長堤,攔洪蓄水,打井6口,灌溉農田,爲農夫解決乾旱之苦。

白居易寄情山水,樂以釋憂。在唐代的詩人中,白居易創下了“三個新高”。一是壽命高,終年75歲,遠遠超過了李白、杜甫;二是著作多,現存詩文2800多首(篇),在唐代當屬第一;三是文學成就高,留下的佳作名句最多,千古不朽,在我國古代的文學史上,堪稱第一流大詩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他一生樂觀情緒的寫照。

白居易特別注重培養樂觀性格,他是如何養生的? 第2張

白居易一生足跡遍佈半個中國,瀏覽祖國大好河山和名勝古蹟,觸景生情、盡情抒情託志。例如:“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他在抒發情感中歡樂、感悟、作詩、陶冶情操。

詩人在憂愁悲傷或不得志時,就感事作詩,發泄感情。白居易40歲時,母親陳氏病世。同年長女金鑾子夭折,悲憤之中,以詩託情:“朝哭吾所親,暮哭吾所愛。”61歲時,他的兒子阿崔又病死,又吟撰詩文《哭阿崔》,以抒發自己的傷感和哀思。

白居易特別注重培養樂觀性格,他是如何養生的? 第3張

他45歲時,因越職上疏,又被貶官任江州司馬,連續的打擊是十分慘重的。但白居易抹去淚水,又撰寫了長詩文《琵琶行》、《長恨歌》等名著,抒發了他內心痛苦和鬱悶,自己排憂解愁,使他在心靈上感到慰藉。他在74歲時,因有眼疾,辭官歸隱,又組織了六位年過七旬的朋友建立了一個“七老會”,經常在一起高談闊論,飲酒賦詩,歡度晚年,爲後人留下《七老會詩》等詩篇,運用“晚霞”的燦爛,盡情展示人生的豪氣。

白居易戒美味、節色慾,主張飲食要素食淡味,要定時適量,不多沾肉。他好道信佛,潛心修養,節制女色情慾之事。白居易有妻妾數人,從不隨心所欲,貪迷情慾。他在《贈少尹》中寫道:“老海心不亂,莊誡形勿勞。生命既可保,死籍亦可逃。嘉餚與旨酒,多爲腐腸膏。豔聲與麗色,真爲伐性刀。”這也是他善於養生、協調身心的長壽之道。

白居易“自靜其心練氣功,無求於物長精神”。他在晚年除了種花、種樹之外,經常到外面曬太陽、散步、練氣功。白居易在詠氣功的一詩中曰:“身適忘四肢,心適忘是非。既適又忘適,不知吾是誰。方寸如死灰,寂然無所思。今日復明日,身心忽兩遺。”詩人練上氣功什麼都不想了,養心寧神,樂觀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