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李光弼是如何憑藉智慧獲得敵軍戰馬的?他又是如何打敗敵軍的?

李光弼是如何憑藉智慧獲得敵軍戰馬的?他又是如何打敗敵軍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李光弼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李光弼是唐朝中期名將,安史之亂起,他與名將郭子儀勇於平叛,挽救了唐王朝,功勞數一數二。今天分享的就是李光弼憑智慧獲得敵軍戰馬,勇破敵兵的故事。

李光弼是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人,出生於公元708年。父親李楷洛,原爲契丹部落首領,武周時歸降,驍勇善戰。李光弼少年參軍,長期的軍旅生活養成了他嚴肅認真、深沉剛毅的性格,不僅擅長騎射,而且研讀兵法,治軍極嚴,富有謀略。這都爲後來他攻城奪地、平定天下打下基礎。

李光弼是如何憑藉智慧獲得敵軍戰馬的?他又是如何打敗敵軍的?

當時是唐玄宗統治時期,玄宗前期任用賢相勵精圖治,開創了唐代“開元盛世”的局面。後來玄宗滋長了驕傲怠惰的情緒,追求起享樂的生活來。重用口蜜腹劍的李林甫、貴妃的堂兄不學無術的楊國忠爲相,唐朝從興盛逐漸轉向衰敗。

公元755年十一月,范陽(今北京)、平盧(今遼寧瀋陽)、河東(今山西太原)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藉口討伐楊國忠發動叛亂,十五萬人馬一路沒遇到什麼抵抗。消息傳到長安,玄宗忙帶領親眷南逃,在馬嵬驛士兵譁變殺了楊國忠和貴妃。玄宗繼續南逃到四川成都。公元756年農曆七月十三日,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寧夏靈武)即位,封李光弼、郭子儀爲節度使,討伐叛軍。

公元757年,唐軍藉助回紇兵力收復長安、洛陽。後來唐軍打了敗仗,觀軍容使(監視出征將帥的長官)宦官魚朝恩把責任推到郭子儀身上。郭子儀被肅宗罷免,任命李光弼爲朔方(今寧夏吳忠)節度使。此時史思明在鄴城殺了安慶緒自立爲大燕皇帝,向洛陽進攻。

李光弼是如何憑藉智慧獲得敵軍戰馬的?他又是如何打敗敵軍的? 第2張

李光弼率兵來到洛陽,下令把官員和老百姓全部撤出洛陽,然後帶兵到了河陽。等史思明到洛陽的時候,洛陽已變成空城。史思明要人沒人,要糧沒糧,又怕李光弼率兵偷襲,只好帶兵出城,在河陽南面築好陣地,和李光弼率領的唐軍對峙。

李光弼是位久戰沙場的老將,知道眼前己方兵力不如對方,只能智取,不宜強攻。他聽說史思明從河北帶來一千多匹戰馬(敵方戰馬絕大多數爲公馬),每天放在河邊沙洲洗澡吃草,就命部下把母馬集中起來(連年戰爭,戰馬不足,母馬也被唐軍拉來做戰馬),又把小馬駒拴在馬廄裏。等叛軍的戰馬一到沙洲,就把母馬也放出來,和敵人的戰馬混在一起。過了一段時間,母馬想起了小馬駒,嘶叫着奔跑回來,敵人的戰馬也跟着到唐軍陣地了。

史思明一下子丟了上千匹戰馬,差點氣死。立即命令部下集中幾百條戰船從水路進攻。前面用一隊火船開路,準備把唐軍的浮橋燒掉,李光弼探聽到這個消息,準備好幾百只粗大的竹竿,用鐵甲裹紮竿頭。等叛軍火船駛來,幾百名兵士站在浮橋上,用竹竿頂住火船,直到火船燒落架沉沒,然後又在浮橋上向敵方發射石頭炮,把船上的敵兵打得頭破血流,落花流水。史思明幾次三番派部將進攻河陽,都被李光弼用計打退了。

李光弼是如何憑藉智慧獲得敵軍戰馬的?他又是如何打敗敵軍的? 第3張

史思明發了狠心,集中強大兵力,派部將周摯率兵進攻北城,自己率兵攻打南城,想來個兩面夾擊。唐軍見敵兵衆多都慌了。李光弼召集軍士,嚴肅軍紀,必須奮勇向前,不許臨陣退縮。並藏短刀於靴內,對將士們說:“打仗本來是拼死活的事,我是國家大臣,絕不能死在敵人手裏,如果你們戰死,我就自殺在這裏。“將士們收到鼓舞,勇猛地殺敵。敵軍受到猛烈的攻擊,抵擋不住紛紛潰敗,戰死淹死的不計其數。周摯趁機逃走,史思明見全軍潰敗連忙撤退。唐軍繳械數以萬計。

從這個故事我們能看出,戰爭中想要取得勝利,只靠蠻力、只靠兵力多寡、只靠武器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知己知彼,針對敵情對己方做出正確部署,採用出其不意的方法,才能取勝。還要善於觀察,己方士氣低落時善於鼓舞士氣。只有士兵拼命參與戰鬥了,取勝的機率才大大增加。當然還有智謀,這需要靠睿智的頭腦,需要豐富的生活鬥爭經驗,需要熟讀兵法,才能定出針對的策略,當然還要會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