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人沒有退休金,官員退休後如何生活?

古人沒有退休金,官員退休後如何生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封建王朝的時候學子通過科舉成爲朝廷的一員,爲國家效力;但有的時候一些官員看不慣朝中的風氣要求辭官的也存在,那這些辭官回鄉的人靠什麼來維持生計呢?

古人沒有退休金,官員退休後如何生活?

士農工商,可見官員在中國古代的地位,當官是所有人的夢想,是一個奮鬥目標。官員辭官歸鄉也肯定不是說走就能走,有的是爲父母守孝,有的是厭倦官場懷才不遇。古代官員在辭官之後,是沒有退休金的,除非皇帝專門下詔特別優待,纔會有退休金的發放,辭官之後生活來源就很是不同,生活差異也很大。一旦辭官就喪失一大半收入,誰和錢有仇,怎會輕易辭官?

在皇帝看來,能夠爲皇帝做事是他們的榮幸,皇帝能夠看上這些人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恩賜了,所以古代沒有養老金也沒有退休金,他們一旦不爲官了就只能回家種田。這樣的落差不是一般人能夠接受得了的,那這些官員們辭官歸隱後銀子從何處來?

他們的銀子大多是辭官前自己攢的,第一種是皇上的賞賜,他們爲國家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的時候,皇上就會給他們一些賞賜。皇上的賞賜一般是不能動的,倘若皇上賞賜金銀的話還是可以花的。第二種田地,他們在當官的時候手上或多或少會有些積蓄,一般人家都會將這些錢換成田地鋪子莊子這類東西,即使辭官了,這些東西也會生錢。

還有一種就是一些灰色地帶的錢,當一個人成爲朝廷的官員之後,他會享受一些朝廷的福利待遇。比如說他們可以免除稅賦,根據官職的不同,免除的田地數量是有限制的。如果這些免費的田地自己用不完的話,就會讓出去,少收一些百姓們的錢,這樣也算是一種收入。

在古代,大多數辭官的人都是在朝做官多年的官員。通過多年的當官,這些人積累了大量的土地和財富,即使他們退休了,他們也是一個富有的地主,而不會生活拮据。

其實大部分官員在自己還沒有辭官的時候就爲自己買好了一塊田地,以供自己養老用。也有很多的官員並不願意離開朝廷,也不會選擇辭官,因爲官位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他們更加不會放棄!他們在做官的時候,可以有自己的管轄之地,可以魚肉百姓,更加可以和地方的富商們搞好關係,並從中獲取錢財!

古人沒有退休金,官員退休後如何生活? 第2張

其中一部分是官二代,不愁吃穿,陶淵明的家世很好,李白的父親和包拯的父親都做過官,都有財產,不用擔心生活。也有一些人辭官回鄉是年紀大了,到了該退的時候了,爲了表示對他們的尊敬,皇帝會賞賜他們一些禮物,當地的商人也會孝敬他們。

還有的官員辭官還保留待遇,如朱熹就享有有待遇不管事的“奉祠”之位。還有些官員本就是官宦或大地主家庭出生,家境豐足,比如“劃粥斷齏”的范仲淹,其親生父親是節度掌書記,繼父是縣令,還有司馬光,退隱寫書,還有能力爲邵雍建園子,可見資產豐厚。少部分官員比較清貧些,田產不多,讀書農耕,但仍可以恬淡悠哉度日,相對於鄉里農夫之類,有地位有知識,還是好多了。

當然了,上面所說的這些都是少數的,大多數的官員都沒有富裕的家境,良好的身世,一般來說,他們都是農民出身,並且在朝爲官的時候大多都是清官,爲人正直,兩袖清風。所以在他們辭官之後過的生活都比較清貧,田產土地也不是很多,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都會讀書,農耕,雖然日子過得清貧一些,但也是悠然自在的。與那些真正的田間農夫相比,他們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也掌握了足夠的知識,也是不錯的了。

其實五柳先生並不是一個大官,所以對於他來說辭官回到家鄉也不是一件非常難以抉擇的事情,更何況官場上的生活根本就容不下他,你陶淵明的性格在官場上是生活不下去的,所以辭官回到家鄉更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可以從陶淵明的許多詩句中體會他在田間生活的樂趣。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那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了,陶淵明在田間的生活總會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或許陶淵明更適合這種生活。在這田間,沒有官場上那些惹人心煩的衆多事情,而更過的是自由,灑脫,不拘小節。

說到這裏的話,其實還有一個問題,古代的官員也並不是拿俸祿當飯吃的,他們的生活不能僅僅靠俸祿來支撐。因爲朝廷上發的俸祿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多,有的時候他們犯一點小的錯誤就會罰俸一年,或罰俸半年,大多數的收入,都是來源於“灰色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