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吳蜀二國都是如何抵禦強大的魏國的呢?

吳蜀二國都是如何抵禦強大的魏國的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年,戰火紛爭,天下逐漸呈現以魏國實力最強的三國鼎立格局。而另外的蜀國和吳國,根據當時的地理條件各自立於一方,那麼,這兩個國家究竟通過了什麼方法建立起本國自身的防禦體系,以抵禦住強大的魏國的攻勢呢?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歸根究柢,吳蜀二國都擁有天險可以抵禦外敵,但並不僅僅如此,而是在此基礎之上對其加以改善。

一、吳國的防禦體系

吳國是在我國曆史上第一個通過長江之天險來打造防禦體系的政權,因此許多東西都不能夠借鑑前人的經驗,需要自己主動思考,而最終得出了以下幾個重點:

1.長江的河流長度之長,決定了吳國要想在這設防,就不可能派人每一處都盯守。而即便是長江,也存在有一些需要重點防禦的地方,因此吳國在西陵、江陵、武昌、濡須、石頭等地派專人防守,並建立起防禦工事,用以達到要點防守的目的。

2.設立了防禦體系固然沒什麼問題,但是敵人總歸能想到其他的辦法來攻擊,因此需要有一支不固定在一地的軍隊,來防止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後,能夠馬上對發生地進行支援。

依賴長江天險作爲防禦體系的吳國,將支援的軍隊設在西陵,既能夠抵禦魏國,也可以防守蜀國,可謂兩全其美。

3.當時的江北假若失守,敵軍要想渡過長江便絕非難事。而吳國對淮南發動了幾次進攻,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未曾把本國防線延至淮河。

但不幸中的萬幸是,當時並沒有開通大運河,長江下游擁有衆多河網,決定了此處戰場十分有限並不能達到敵軍所需要的大軍壓境的效果。因此,吳國的軍隊只需要在石頭和濡須兩地做好防禦即可。

吳蜀二國都是如何抵禦強大的魏國的呢?

孫權掌權之後,制定了發生緊急狀況以後,江陵等地負責拖延敵軍,與此同時水師順江而下,在沔水處截斷魏國進攻部隊的後路。

東吳的防禦體系結合了以上幾點,充分利用長江的天險以及水師在此處作戰的優勢,抵禦住了魏國多次的進攻,保證一方政權穩固。

二、蜀國的防禦體系

在蜀國境內雖然擁有重關之險,但需要面對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兵力極其缺乏。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是曹操在撤離漢中之際,將原本漢中的人口幾近帶走,光有地卻缺少了勞動力。因此,即便是在擁有秦嶺作爲天險的漢中,也需要從西川調配人過來當地進行防守。這對於本就在三國中國力較弱的蜀國可謂是一道難題,對蜀國的君臣也是一次很大的考驗。

因此在不同的時期,蜀國的防禦體系也曾發生過數次改變。

吳蜀二國都是如何抵禦強大的魏國的呢? 第2張

1. 劉備在奪取漢中之後,立馬就需要面對來自東吳的進攻。當時蜀國的主要戰力都用於東征,魏延僅帶領部分軍隊駐守在漢中。另一方面,在東漢亂世的背景下,中原和關中的經濟都有極大損失,魏國要想率大軍進攻漢中絕非易事。

至此我們可知,在當時漢中還未成爲主要戰場,邊境也相對穩定。假若魏國大軍進攻,也可以借秦嶺的天險來防禦。

2.夷陵之戰後,蜀國軍力遭受了巨大損傷,好在有諸葛亮才保證了益州經濟穩定發展,魏國在關中的經濟也尚未恢復如初,可以看出此時的蜀國仍具備一定的戰鬥力。而爲了達到北伐的目的,諸葛亮決定將大軍常駐在漢中,與此同時在漢中屯田,解決後期方面的問題。

在這一時期,魏國的司馬懿曾對蜀國發動過一次較大的攻勢,但因爲當時天公不作美,以及條件尚未成熟最終失敗。而蜀國一方則是向涼州進行主動反擊取得了勝利。

3.此時的魏國軍力逐漸恢復,蜀國的北伐也並沒有太大的規模,因此,大軍繼續留在漢中,不僅沒有太大的作用,反而對國力有很大的消耗。

爲此,費禕派主力部隊駐守在涪(fú)縣和漢壽,漢中的軍隊主要負責在秦陵拖延敵軍等待主力部隊到達。

4.姜維時期,將大軍轉至沓中進行屯田,認爲漢中外圍只能夠防禦卻不能消滅敵軍,因此放棄外圍的險要之地,將兵力集中在陽安關等地。

但此時魏國早已今非昔比,並不是蜀國能夠對抗的,這樣的防禦體系最終導致了蜀國滅國。

蜀吳二國充分利用了天險來搭建本國的防禦體系,爲後來的政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中國的歷史也開始變得更加複雜,開啓了南方政治經濟地位提升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