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淺談蹴踘的起源,古人也愛娛樂運動

淺談蹴踘的起源,古人也愛娛樂運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蹴踘”,也叫做蹋球。“踘”是什麼意思?踘的製造,表面用皮,中間塞毛,所以又叫做“毛丸”,用現代話來講就是“皮球”。蹴踘是誰發明的呢?來看看古人的娛樂活到,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蹴踘據說是黃帝發明的,這句話確否不可知。但我們想,玩球這一類遊戲起源當然是很古的了,因爲這形圓而會滾的東西確乎好玩,不但我們人類喜歡它,就是我們家裏的小貓、小狗不也是喜歡跟球玩耍的麼?

戰國時,繁盛都會像臨淄(今屬山東)等,蹴踘已很流行。從戰國到秦漢,蹴踘和鬥雞、跑狗一樣,被當作一種有趣的玩意兒。漢高祖的老子,從小和一班所謂“屠販少年”鬥雞、蹴踘放蕩慣的;後來兒子做了皇帝,他被關在宮裏做“太上皇”,老大不高興,對人家說:“現在沒有地方、沒有伴兒再玩蹴踘了”。

最古的蹴踘的方法和規則,我們不知道。從前有過一本題名《蹴踘》的書(《漢書·藝文志》載《蹴踘》二十五篇,歸入“兵家類”),但這書今已失傳。唐宋以來,蹴踘通常已叫做“蹋毬”。毬的製造也漸漸進步。晚唐時有一位詩人叫皮日休,人家做詩來開他玩笑:

八斤尖皮砌作毬,火中燀了水中揉。

一包閒氣如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

可見當時的皮球裏面不是塞毛而是打氣的了。球場的佈置也很完美,有球門,有網;比賽時左右分隊,有“正挾”“副挾”“守網”等等名色。我們看了汪雲程《蹴踘圖譜》裏畫的“毬門式”,彷彿現在足球場的佈置。唐朝鹹通年間(七世紀中葉),新登科的進士們曾在月燈閣開過蹴踘大會,四面搭着看棚,看客擁擠不堪;又彷彿現在的足球比賽(據王定保《摭言》所載)。

淺談蹴踘的起源,古人也愛娛樂運動

唐宋以來,踢球之外還有打球。打球用球杖,彷彿現在的打“高爾夫球”。也有騎在馬上打的,彷彿現在的馬球。這種打球遊戲,發源于波斯,唐朝從土耳其斯坦傳入中國。蹴踘在古代確乎也是一種武術訓練,所以《漢書·藝文志》把《蹴踘》二十五篇歸入“兵家”類。不過到了漢朝,蹴踘已變爲一種運動競技,所以當時寫文章的每把蹴踘和走馬、鬥雞聯在一起講。

打球在唐宋時被認爲武術訓練的一種。唐憲宗曾問宰相趙宗儒:“聽說你做荊州刺使時,那邊的球場都生滿了青草,可有這種事?”(球場上生青草,就是證明他不提倡打球,不注重武術訓練)宗儒連稱“死罪,死罪”。

遼興宗時,蕭孝忠做東京留守,朝廷禁止渤海人(打球遼滅渤海,於遼陽置東京,當時以被征服者對待渤海人,所以禁止他們在東京地方打球),孝忠說:“沒有球馬,怎樣習武?”宋太宗爲提倡打球,曾定製每年三月,在大明殿召集親王近臣以及節度使以下的武官開擊球大會,皇帝也參加。南宋孝宗每天上球場,周必大不以爲然,孝宗說:“我爲國仇未報,失地未復,所以不能安逸。”金世宗在武英殿擊球,馬貴忠以爲失皇帝身分,世宗說:“金家天下是用武力打出來的,現在難道就不應該講究武術了麼?我在這裏打球,正要使天下人知道武術練習的重要呢”。

這樣看來,當時的打球,其重要正不亞於現在所謂“軍事訓練”哩。但蹋球則似乎始終被看作一種玩意兒,甚至被認爲“奇伎淫巧”的。元朝阿沙不花做宰相時,有一個臣子在皇帝面前蹋球,皇帝看得好,命阿沙不花賞他錢鈔十五萬貫。阿沙不花說:“爲了蹴踘而受上賞,那些奇伎淫巧的人都要來了,我死也不奉行這命令的。”明朝例於端午日開禁苑打球,但蹋球則終於被認爲一種玩意兒,和鬥雞、跑狗一例看。

淺談蹴踘的起源,古人也愛娛樂運動 第2張

一種技術,如果訓練純熟,功夫到家,常常會靠這技術而得到意外的遭遇。唐朝有一個叫做陳敬瑄的,有人在皇帝前薦他做節度使,而同時被薦的還有楊師立、王勖、羅元杲,皇帝教他們四個人打球賭勝,陳敬瑄第一,就任命他做西川節度使。

我們讀過《水滸傳》,當然還記得因爲“蹋得一腳好氣毬”而發跡的那個高俅。高俅的故事雖不見正史,但《揮麈後錄》也有這樣的記載,不過事蹟略有不同而已。這是講笑話。靠了一點小小技術來博取高官厚祿,究竟不可爲訓的。無怪那位蒙古宰相阿沙不花爲防微杜漸,居然和皇帝爭執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