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探索李白與杜甫之間深厚的友誼,他們互贈了哪些詩作?

探索李白與杜甫之間深厚的友誼,他們互贈了哪些詩作?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6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白和杜甫是唐朝的閃耀雙星,他們一個是“詩仙”,一個是“詩聖”。同處於大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時期,二人相識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天寶三年(744年)夏,杜甫與剛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在洛陽相識,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早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因屢試不中而困守洛陽。

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但他並沒有因自己名氣大而在杜甫面前倨傲,杜甫在李白麪前也沒有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交流詩詞文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兩人還相約秋天同遊樑宋(今河南省開封、商丘一帶),一同訪道求仙。

天寶四年(745年),李白和杜甫又同遊齊趙,他們除了一同馳馬射獵,飲酒賦詩之外,還討論了煉丹求仙,兩人親如弟兄。

探索李白與杜甫之間深厚的友誼,他們互贈了哪些詩作?

這年秋天,杜甫與李白在魯郡(今山東兗州)相別,臨別之際,杜甫寫了一首七絕贈給李白:

《贈李白》 杜甫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爲誰雄?

這首七絕《贈李白》是現存杜甫詩中最早的一首絕句,此時的杜甫已經33歲,卻屢試不中,前途暗淡,而李白也是剛剛入宮爲唐玄宗寫了一年的宮廷詩,卻因放蕩不羈,而又被賜金放還,離開朝堂,也算是一位漂泊天涯之人。

“飄蓬”,草本植物,葉如柳葉,開白色小花,秋枯根拔,隨風飄蕩。常用來比喻人的行蹤飄忽不定。

秋天時分,李白、杜甫二人交往時都是在仕途上很失意,雖然在一起漫遊,但無所歸宿,用“飄蓬”來比如二人是很恰當的。

“未就”,沒有成功。葛洪,東晉著名的道士。道教認爲煉丹砂成藥,服下可延年益壽。李白曾經虔誠地求仙訪道,採藥煉丹,可惜都沒有成功。杜甫也曾渡黃河登王屋山訪道士華蓋君,卻因華蓋君已死,惆悵而歸。兩人在學道方面都無所成就,所以說“愧葛洪”。

李白超愛喝酒,一人獨飲時,他會“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與朋友對飲,他要“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

李白信奉的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烹羊宰牛且爲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君莫停”,“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探索李白與杜甫之間深厚的友誼,他們互贈了哪些詩作? 第2張

杜甫和李白相交已深,對李白喜酒的性格十分了解,杜甫也是“性豪也嗜酒”,因此,用一句“痛飲狂歌空度日”來寫出李白的自由灑脫。

李白是十分自信並自傲的人,他曾經輕堯舜、笑孔丘,這在尊孔尊儒的杜甫看了,是異常大膽的,正因爲杜甫自己做不到像李白那樣傲視權貴,所以他非常傾慕這樣瀟灑的李白。

“飛揚跋扈爲誰雄?”,杜甫眼中的李白神采飛揚,狂傲不羈,真乃是人間狂客,天上謫仙,酒中豪傑,詩壇巔峯!

此詩突現了一個“狂”字,顯示出一個“傲”字。傲骨嶙峋,狂蕩不羈,這就是杜甫對於李白的真實寫照。

此詩表面看來,似乎是杜甫在規勸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樣潛心於煉丹求仙,不要痛飲狂歌、虛度時日,做人何必飛揚跋扈,人前稱雄呢?

實際上,杜甫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視權貴,敢於拂袖而去,自願淪落飄泊,雖每日痛飲狂歌,然終不爲統治者賞識;雖雄心萬丈,卻難以稱雄,雖有濟世之才,卻終不能施展。

杜甫在讚歎之餘,感慨萬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杜甫的同情是完全在李白這方面的。他的牢騷既是爲李白而發,也是爲自己而發,乃至最後一句運用反詰的語氣,發出似在埋怨、實則不平的詢問。

此詩言簡意賅,韻味無窮。爲了強化全詩流轉的節奏、氣勢,則以“痛飲”對“狂歌”,“飛揚”對“跋扈”;且“痛飲狂歌”與“飛揚跋扈”,“空度日”與“爲誰雄”又兩兩相對。這就形成了一個飛動的氛圍,進一步突現了李白的傲岸與狂放。

探索李白與杜甫之間深厚的友誼,他們互贈了哪些詩作? 第3張

在這首《贈李白》中,可以說是寫盡李白一生風貌的傳神之筆,突現出李白狂與傲的風采、骨力、氣度,顯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孤傲精神。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杜甫和李白最終也是要分別的,分別之際,兩人互贈了詩,李白也寫下了下面這首詩: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幹了手中這杯酒,我們各奔東西,後會有期,從中也流露出李白依依惜別的深情。

令兩人沒想到的是,這一別,就是兩位大詩人的永別,兩人此生再也沒有相見過。

此後,兩人都爲了生計而各自四處漂泊,尤其是在“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和杜甫二人同其他人一樣,受盡顛簸流離之苦,更是沒有相聚在一起,品酒賦詩的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