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著名歷史學家談遷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國榷的?

著名歷史學家談遷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國榷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談遷生於一五九四年死於一六五七年。他是我國古代明末清初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他的祖籍爲汴梁,也就是如今我們所說的開封地帶。他的家境極其的貧寒。但是他卻從來都沒有抱怨過,反而是奮發圖強,立志在將來要做出一番作爲。  

著名歷史學家談遷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國榷的?

談遷像

他從很小的時候,便很喜歡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書籍,並且對於歷史類的書刊是尤爲的喜愛。但是由於他家庭條件的不足,他根本無法暢快的看各種書籍,要看的書籍只能夠去向別人借,然後自己在進行抄寫才能夠無後顧之憂的看。而伴隨着宋室南渡,他也在鹽官西南的一個村莊定居,後來由於洪澇災害,又再次搬遷至如今海寧的寧馬橋這個地方。

談遷的一生都沒有做過一官半職,維繫生活的費用全靠着他抄寫所得來的那點費用。生活的極其艱難。但是,儘管如此,他卻沒有被繁瑣且毫無章程的艱苦生活所打垮。仍然保持着他的夢想,自學成才,一個人寫史。並且在他經過多年的努力之下,完成了一部有着四百多萬字的擁有巨大歷史意義的書籍——《國榷》。

因爲《國榷》這部記載了許多在明朝時候的真實歷史史實的書籍,他自己也從此名垂青史。由他所編寫、經過他多次修改過的這部書籍,記錄了很多在明朝時候避而不談的事情,很多都是當時的歷史社會所不能允許的,被被看作是有違道德倫常,邪門歪道,爲此甚至還將《國榷》設爲禁書。

  談遷寫國榷

只要是學習過歷史的人,大多都知道談遷這個人。談遷是我國古代明末清初時候的著名歷史學家。  

著名歷史學家談遷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國榷的? 第2張

《國榷》

談遷的出生極其貧寒,但是生活的艱難困苦卻並沒有將他打磨的甘於命運,甘於生活。相反的他從小就勤學好問,喜愛看書,尤其是對於歷史類的書籍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並且還立志要編寫出一部記錄明代具體歷史史實的書籍。

可是他的家裏實在是太窮了,而在那個時代書籍又很貴,他的家裏根本就沒有錢給他去買書看。因此,他要看書的話,只能夠去想別人借,然後自己在進行抄寫。甚至有的時候,他需要跑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借書。中途只能吃一些乾糧來抵禦飢餓,有的時候還無法吃飽。

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他差不多二十來年的努力奮鬥,幾經三番的修改,在他五十多歲的時候終於完成了這部記錄了四百多萬字的關於明朝的編年體史書——《國榷》。

面對這樣一部很有可以會流傳千古的鴻偉鉅作,談遷的喜悅心情自然是不言而喻。但是,就在他即將把書稿資料拿去複印的前一晚,一個小偷來到他的家,發現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上了鎖的竹筐。誤以爲那是很值錢的東西,便將他的書稿給偷走了。

面對這樣的巨大的打擊,談遷可謂是悲痛欲絕。

很多人都認爲他就此將是一蹶不振,可是,讓衆人感到意外的是,沒過多久,談遷便重新振作精神,再次提筆,開始創作。並且這一次,爲了能夠讓史實更加的準確,他還走訪多地,進行考究。就這樣花費了四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一部比之前丟失的還要準確的歷史史書——新的《國榷》。

 談遷名言

對於談遷,其實我們都並不會感到陌生。因爲,在歷史書籍上我們都曾經瞭解過他,知道一些關於他的事蹟  

著名歷史學家談遷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國榷的? 第3張

談遷像

他生於一五九四年死於一六五七年,是我國古代明末清初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在他的一生之中,從來沒有做過一官半職,一生的生活條件都極爲艱苦。但是他的意志、精神卻是極其的的高尚。並且在歷史上還有着一些關於他的名言警句。

首先是他自己說的,基本的意思是這樣:完全的瞭解人生要比稀裏糊塗混人生的人活的快活。人活着,不僅僅只是爲了享受,也還有其他的一些如:實現自我人生的價值意義的需要,經歷越多,懂得的也就越多,那麼閱歷也就要比什麼都沒經歷過的強悍。一個人有着什麼樣的胸襟,就可以懷揣什麼樣的夢想;有着多大的能力,就只能做多大的事情……

還有其他的一些可以體現談遷精神的句子,如:

一爲上天如果要派巨大的任務給你,首先必須要考驗你是不是心強志堅。二爲一個良好的機會對於懶惰的人來說是沒有用的,但是勤勞的人卻是可以將很平常的事轉變成機遇。三是刻苦勤奮是好的運氣的來源。四是懶惰如果慢慢行進的話,那麼貧窮很快就將超越他。五是無論是天才,還是才能,在沒有勤奮爲前提的條件下,一切都是空話。六是一個人品格的高低決定了他的高貴程度。七是隻有勤奮或是隻有靈感都不可能成爲天才,只有兩者兼具才能稱之爲天才。

 談遷的資料

對於談遷,只要是學過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雖說我們不一定知道他的出生年月,但是卻知道《國榷》是由他編寫的。  

著名歷史學家談遷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國榷的? 第4張

談遷像

談遷是在一五九四年的時候出生的,在一六五八年的時候離開人世。他的祖籍是汴梁,也就是如今的開封地區。伴隨着宋室南渡,在鹽官西南的一個村莊定居,後來由於洪澇災害,又再次搬遷至如今海寧的寧馬橋這個地方。

他名字中的“遷”字,是對於他當時身處在明朝即將滅亡之際,遷是他在國破家亡之後才改的,寓意爲當時所處的境遇。

他自從很小的時候,便極其的喜歡讀書,但是由於他的家庭原因,而沒有經濟能力滿足他願望。所以即使他很喜歡看書,也只能夠去向別人借,然後自己在進行抄寫。

即使是談遷長大之後,他的家境也沒有什麼改變,而談遷也一直都是憑藉着爲別人抄寫的工作來維持生活。在那個時候,這一類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在那個年代,只有生活的很艱難的人才會出來做這樣的工作。

談遷的一生都沒有做過一官半職,維繫生活的費用全靠着他抄寫所得來的那點費用。生活的極其的艱難。但是,儘管如此,他卻沒有被繁瑣非常的艱苦生活所打垮。仍然保持着他的夢想,自學成才,一個人寫史。

並且在他經過多年的努力之下,完成了一部有着四百多萬字在中國歷史上擁有巨大的歷史意義的文學作品典籍——《國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