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婁敬見到劉邦後,獻過哪些計策?爲漢朝帶來了什麼?

婁敬見到劉邦後,獻過哪些計策?爲漢朝帶來了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婁敬,西漢初齊國盧人,後因劉邦賜姓而改名爲劉敬。 他爲什麼能得到劉邦的賜姓的?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前202年,劉邦登上皇位不久,一個衣衫破舊的士兵來到宮裏,直言要跟劉邦談談國家大事。劉邦哈哈大笑:“你還是先吃飽飯再說吧。”此人道:“皇上殺人無數,不是靠仁德取天下,如何能長治久安?!”

此言一出,滿堂皆驚,在場之人無不怒斥士兵的荒謬無禮。但漢高祖劉邦見此人,雖衣服破爛,卻不因見到皇帝而拘謹畏縮,心裏不由得暗暗讚賞,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見皇帝沒有怪罪自己的意思,小兵開門見山道:“皇上自沛縣起兵,定巴蜀,平三秦,滅楚興漢,連年大戰,百姓死傷無數,皇上雖登大寶,但天下並不太平,如我所在的齊國,就尚未歸附陛下。”

一席話,道破了劉邦奪取國家,靠的是殘酷的戰爭這一事實;也說明了邊患未平的時局。入情入理,劉邦不禁連連點頭,溫和道:“你是叫婁敬吧?繼續說說!”。

婁敬見到劉邦後,獻過哪些計策?爲漢朝帶來了什麼?

婁敬侃侃而談:“大戰之殤未撫平,民心之險不可依,聽說陛下想建都洛陽,何以固國?”

劉邦一聽此言,瞬間面色大變。婁敬的意思很明白,劉邦想定都無險可守的洛陽,百姓早已厭倦戰爭,一旦發生戰事,必定是國破城毀的局面,談何萬世基業?

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講的就是君王要基業長存,得民心爲首,得地利次之,而天時最次。

劉邦縱橫疆場數十年,當然知道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了。況且,此時民心未穩,事關千秋大業的都城選址,非易守難攻,進退可據之地不可。

婁敬一點撥,劉邦明白,百官只看到定都洛陽可延續周朝道統,有現成宮殿可用的短視;而沒看到其中的兇險!

劉邦從善如流,進而問計謀士張良,結果,張良之見與婁敬不謀而合,認爲定都長安更爲合適,此地外有華山黃河之險可據,內有八百里秦川可退。

此時心中已有主見的劉邦,在朝會上力排衆議,決意定都長安。婁敬也因建言定都有功,從小兵一躍成爲劉邦近臣,官至郎中,並賜劉姓。

婁敬見到劉邦後,獻過哪些計策?爲漢朝帶來了什麼? 第2張

然而,好景不長,婁敬位置還沒坐熱,就被捕入獄,差點萬劫不復。

前201年,邊軍韓王信勾結匈奴,率軍南下,攻破晉陽。劉邦大怒,立刻率領20萬大軍親征。

漢軍從戰銅鞮、破廣武、收離石,一路勢如破竹,匈奴丟盔棄甲。此時,節節大勝的劉邦,探知匈老弱士卒與羸瘦牲畜遍佈於野,便決定率輕騎乘勝追擊。

婁敬連忙勸阻:“兩軍相爭,自古示敵以強,匈奴故意示弱,勢必有詐。”

然而,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劉邦哪裏聽得進去,當即訓斥道:“一介奴才,靠口舌之利做官,竟敢再三擾亂軍心”。說罷,命人將其打入大獄,打算等得勝回來再作處置。婁敬受辱,雖然不甘,卻也無可奈何!

大軍未至,劉邦輕敵冒進,結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被圍困於白登山7天7夜,史稱“白登之圍”。

在陳平奇計之下得以脫困的劉邦,經此一事,對婁敬的遠見更爲賞識,不僅赦免了他,還封其爲關內侯。

但這件事,也讓劉邦看到,亟待休養生息的漢朝,還不具備能力掃滅匈奴之患。武力征服之路走不通;面對弒父篡位的匈奴單于,用仁義說服更不可能。

一籌莫展的劉邦,抱着嘗試的心態問計婁敬。誰知,面對這個千古難題,婁敬兩個字,就讓劉邦茅塞頓開。

婁敬見到劉邦後,獻過哪些計策?爲漢朝帶來了什麼? 第3張

然而,當劉邦把婁敬“和親”之策告訴皇后呂雉時,呂雉氣得破口大罵,堅決不同意將女兒嫁到塞外苦寒之地。

但呂雉也是通情達理之人,事後想清楚,婁敬此舉的用意:通過和親穩住現任匈奴單于;待大漢公主生下後代,繼承王位,姻親關係穩固後,匈奴也不至於做出與漢朝分庭抗禮之事。

最終,劉邦選擇了一名宮女, 封爲公主,由婁敬作爲送親使團長,遠赴匈奴,雙方達成和親協議,爲大漢贏得了寶貴的發展空間與時間。

然而,婁敬此次出使歸來,讓劉邦又喜又驚。喜的是,婁敬帶回來了“永久性”的和親協定,緩解了外在威脅;驚的是:婁敬此次看到的漢朝2大危機,隱藏在平靜的外表下,劉邦竟然沒有察覺。

第一大危機:於外,長安與匈奴之間,僅700裏隔離帶,因戰亂所致,人煙稀少,少有障礙,匈奴輕騎當日可達關中,直逼京師長安。

第二大危機:於內,天下初定,各大門閥,宗族勢力與號召力強大,難以號令,始終是隱患。

聽到婁敬分析,心有餘悸的劉邦,再次把詢問的目光看向對方。婁敬胸有成竹地給出“遷豪入關”四個字。

深謀遠慮的劉邦立即明白了其中的關鍵:把地方豪強遷徙到關中與匈奴之間,其一,斷豪族宗室根基,分而治之;其二,耕耘關中,填充人口,富民強國;其三,無事之時,進可防範胡人;諸侯有變,可以命其征討。

想通之後,劉邦大喜,連連稱好:“此策,實乃強本弱末之術也,一箭三雕,妙極妙極。”

當即派遣劉敬,負責具體實施這項移民工程。

後記:婁敬見劉邦,三策建漢室百年之安:定都長安之策,讓“七王之亂”中,京師無憂;和親匈奴之策,保邊境百年無大戰;強本弱末之策,讓關中富足,截胡人於塞外。真正實現了他當年初見劉邦時,保漢室長治久安的豪言。

當然,婁敬之策得以實施,關鍵還是劉邦能從善如流,好謀,能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