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能將楚莊王攻打的一度準備遷都,歷史上的庸國實力如何?

能將楚莊王攻打的一度準備遷都,歷史上的庸國實力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載庸國曾隨同周武王滅商,爲“牧誓八國”之一。春秋時,是巴、秦、楚三國間地位較高實力較大的國家。庸國勢力範圍最大的時候,北抵漢水,西跨巫江,南接長江,東越武當 。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公元前597年,晉楚爆發邲之戰,楚莊王率軍楚軍打敗晉軍,飲馬黃河,雄視北方,一洗城濮之戰後的恥辱,隨後魯、宋、鄭、陳等諸侯依附楚國,於是楚莊王一時稱霸中原,成爲春秋五霸之一。

鮮爲人知的是,早在邲之戰的十餘年前,楚莊王一度狼狽不堪,竟然被湖北的庸國打的差點遷都,最終在秦國、巴國的幫助下才反敗爲勝。作爲傳統印象中的南方霸主國,楚國遇到的庸國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對手?

01

庸國的歷史非常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商朝,而且還是商朝時的南方大方國,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的“百濮”,都被庸國所統治,雖然無法確定後世楚國在當時有無建立,但楚人勢力肯定不如庸國強大。在周人崛起之後,庸國投靠了周國,成爲反商急先鋒。

相傳,周武王伐紂時手下有八百諸侯,實際肯定沒有這麼多,史書記載的是“牧誓八國”,大概是有八個重要諸侯作爲代表上臺講話,包括其他一些小弟,總計有數十個反商諸侯。古今都一樣,作爲代表第一個上臺講話的都是重要人物,都是表率性代表,而“牧誓八國”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庸國,《尚書·牧誓》記載是“庸、蜀、羌、髳、微、盧、彭、濮”,八國位於湖北、四川、甘肅、陝西地區。無疑,庸國是周人的鐵桿同盟,反商的骨幹分子。

能將楚莊王攻打的一度準備遷都,歷史上的庸國實力如何?

武王克殷之後論功行賞,庸國被封爲侯伯,與齊國、魯國等爵位一樣,而且“侯伯”之伯有老大的意思,連起來有侯國中的老大之意,即諸侯之長。需要說明的是,今人熟知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周朝並未實行過,周朝的某某公,一般是尊稱或位高權重的王朝大臣,而不是代表公爵,實際周朝貴族體系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庸國的侯伯爵位可謂到頂了。

“牧誓八國”中位居第一,論功行賞中爵居侯伯,說明庸國深得周朝信任,也說明庸國是南方一霸,大概屬於區域性霸主國。

02

庸國最闊的時候,佔據了湖北全境、湖南部分地區、陝西南部漢水流域、以及四川一部分,《讀史方輿紀要》記載四川首州府、大寧、奉節、梁山(今重慶梁平)等都爲庸國地盤。庸國疆土如此之大,在春秋前期極爲罕見。當時,庸國可謂是南方第一霸主,多次打敗楚國、巴國。

但非常不幸的是,庸國的鄰居是楚國。春秋時期,中原諸侯交戰一般是“徵而服之”,不會輕易滅其國,不會索要土地,往往只要財貨人口,但楚國對土地極爲貪婪,最喜歡“滅國絕祀”,將原住民遷移到其他地方,徹底吞併掉一國。戰國時期,楚國地盤特別大,可見楚國在這一過程中滅了多少個國家。因此,與楚國做鄰居的諸侯國往往都很不幸。

更爲不幸的是,庸國有一個顯而易見的戰略弱點,就是位於秦國、楚國、巴國之間。如果單靠秦國、巴國、楚國三國中的任意一個,想要滅掉實力強大的庸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偏偏庸國與這三國關係一般,甚至可以說是敵對,這就給庸國滅亡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春秋中期,隨着楚國的崛起與庸國的衰弱,爲了爭奪生存空間與南方霸權,楚國多次攻打庸國,攻佔了不少地盤。楚國都城本在丹陽(湖北襄陽市保康縣),後來遷到郢(荊州市北紀南城),而郢原本就是庸國的地盤。

不過,當時庸國整體實力還很強大,有着讓楚國忌憚不已的實力,在楚莊王時代,庸國就曾趁機攻打楚國,差一點讓楚莊王遷都。

03

能將楚莊王攻打的一度準備遷都,歷史上的庸國實力如何? 第2張

公元前611年,楚國遭遇嚴重災荒,不少百姓慘遭餓死,於是與楚國有矛盾的西戎、庸國,就趁機出兵攻打楚國。西戎從西南方向殺來,庸人率羣蠻起兵東進,雙方準備在大林這個地方會師。

面對敵方兩路大軍,楚國不少人慌了,建議楚莊王趕快遷都到阪高,以避開敵軍鋒芒。這時,楚國大將蒍賈認爲“我退敵進”,退到阪高敵人會追到阪高,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如今直接派過攻打庸國,庸國的同盟軍聽說我們出師,必定畏懼而回。

楚國出兵之後,百濮族很快就退兵了,隨後楚軍兵臨庸國都城上庸之下,但楚軍卻遭遇一場大敗,主將兒子盧揚窗都被庸國俘虜。三天之後,盧揚窗逃了出來,回國說庸國只是一羣蠻夷,不懂打仗,咱繼續派兵攻打吧。“箭術天下第二”的潘黨之父潘尪說,不能這麼硬碰硬,即便贏了楚國也會損失慘重,咱們應該不斷失敗,滋生庸國驕傲之心,達到對方驕傲我方憤怒的效果,然後楚國必定可以打敗庸國。

最終,楚國使用驕兵之計,讓庸國放鬆了警惕,並在楚國、秦國、巴國、蠻族的出其不意圍攻下滅亡了庸國,楚莊王實現了楚王實現了“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壯志。

回顧這一段歷史可見,楚莊王不愧後來能成爲春秋五霸之一,因爲在楚國危在旦夕之際,他手下的蒍賈、潘尪認識與計謀太高明瞭:首先不遷都穩定了軍心民心,其次主動出擊瓦解庸國同盟,第三在攻打庸國失敗後,順勢轉變策略採取驕兵之計,麻痹了庸國,第四縱橫捭闔聯繫秦國、巴國、蠻族夾擊庸國。與楚國相反的是,庸國得意之後猖狂無比,忘乎所以,忘記了身後還有兩頭惡狼,從而被秦楚巴一舉滅國。

庸國的滅國史告訴我們,得意別猖狂,想一想是否還有危機,失意別沮喪,想一想總能找到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