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宋孝宗爲什麼違反趙構旨意給岳飛平反呢?

宋孝宗爲什麼違反趙構旨意給岳飛平反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朝是我國曆史上數一數二富有的王朝,但也是數一數二“憋屈”的王朝。除了愛新覺羅家親手斷送了大清朝,迫使我大中華開啓了百年屈辱史。就是趙氏家族執掌的宋王朝重文輕武,外敵入侵時只知割地賠款,年年歲歲給異族上供。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但也不是所有宋人都是孬種,畢竟還有“盡忠報國”的嶽元帥和以他爲首的南宋“中興四將”。只可惜孤木難成林,岳飛一腔報國心也只是落得血灑風波亭的下場。

公元1141年岳飛被冤入獄,不久後便被宋高宗趙構親自下旨處死。直到公元1162年,宋孝宗繼位後才爲岳飛平反正名,追封諡號“武穆並追封鄂王。

不過宋孝宗繼位時宋高宗只是退位並不是駕崩,那麼在趙構還在世的情況下,宋孝宗如何不顧太上皇的面子直接爲岳飛正名,還追贈諡號?這豈不是忤逆不孝麼?

奇怪的是對於侄子推翻自己旨意的行爲趙構竟然並沒有說什麼,這其中的原因就要從宋高宗對岳飛的態度和岳飛的死因說起。

忌憚與猜忌,“不識時務”的岳飛

大宋和金國從建國初始就一直糾纏不休。由於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皇位是兵變得來的,所以從太祖開始就對武官非常忌憚。

這一原因導致大宋的國策始終是重文輕武,因此在戍守邊防上一直處於弱勢。

及至“靖康之恥”後高宗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繼位,宋金兩國的紛爭仍舊不斷。

公元1137年,岳飛一路風刀霜劍披荊斬棘好,在戰場上節節勝利。戰功卓越的青年將軍引起了高宗的注意,他在自己的寢殿裏接見了岳飛。經過一段談話趙構決定將劉光世的五萬兵馬一併交給岳飛,提拔他以收復中原。

沒想到張俊跑到趙構面前挑撥離間,說重用武官,權力集中於一人之手是違背祖制也是非常危險的。趙構是個疑心極重的人,張俊進言後趙構就提出“前議暫止”。

張俊又跑到岳飛面前譏諷他,岳飛一氣之下回了老家給母親守陵。趙構知道岳飛離職聽信了張俊的言論覺得岳飛是在威脅他,目的就是想要得到劉光世的兵權。

趙構想出了一個辦法治岳飛,讓岳飛的部下李若虛去請岳飛還朝,告訴李若虛如果請不回岳飛就軍法處置他。勸了許久岳飛也不同意回去,李若虛怒道:你不過是陛下的臣子,怎麼能不服從陛下的命令。如果今日我因你而死,你也不會愧疚嗎?爲了不連累部下,岳飛只得跟隨李若虛回去。

岳飛還朝後也沒有受到趙構的重用,而是派遣他駐守江州。同年九月岳飛收到線報金國有意將宋欽宗的太子趙湛放回。岳飛覺得如果趙湛迴歸會影響高宗趙構的正統地位,就建議高宗儘快立儲。

岳飛出於忠君之心,但卻犯了作爲一名武官的大忌。手握重兵的將軍怎麼能關心皇帝的繼承問題?果然高宗對此更爲不滿,當面斥責了岳飛,君臣因此更生嫌隙。

自毀長城,爲和談處死岳飛

一方面宋朝君臣失和,另一方面金國朝內也發生了權力的更替。完顏宗翰失勢,幾方爭奪權力無暇他顧,新政權開始向宋朝提出合議。

原本宋庭內抗金形勢一片大好。岳飛等主戰的將領希望一鼓作氣將金國趕出大宋,收復失地一雪靖康之恥。

但是趙構就是想和談,秦檜更以宰相之身代天子向金使行跪拜禮“奉表稱臣”。不僅承認宋是金的“藩國”還歲歲納貢。

對於趙構和秦檜這對君臣失望透頂的岳飛上書說:你們要合議我管不了,但我絕不附和。岳飛不僅不接受朝廷加封的官職甚至直接辭官不幹了。但是以趙構對岳飛的猜忌又怎麼會放他解甲歸田呢?果然批示不允。

宋孝宗爲什麼違反趙構旨意給岳飛平反呢?

1139年,佔盡便宜的金國還不滿足,撕毀合約又挑起兩國戰事。趙構無奈之下重新啓用韓世忠、岳飛等一干武將。

岳飛之前辭官行爲已經讓身爲皇帝的趙構非常反感,現在只是不得不用他,但對於岳飛的信任已經蕩然無存。

一個人如果從內心討厭和猜忌另一個人,那是怎麼樣都會看他不順眼的。所以對於岳飛的忠貞和才能都視而不見。而一旦有利用價值趙構毫不猶豫地將岳飛賣了。

公元1141年,打了三年仗的金國發現沒有辦法完全滅了宋朝,再次要求與宋議和。趙構巴不得金國停戰,忙不迭地就要答應。但是金國的領導者恨透了岳飛,如果不是岳飛估計這會兒整個南宋朝廷都已經到手了,還用議和?

完顏兀朮提出要求,議和可以,必殺岳飛!

爲了苟延殘喘,趙構和秦檜開始一系列陷害岳飛的計劃。將他撤官後不久就以“謀反”罪名直接下獄。岳飛在獄中受盡刑訊折辱,悲憤難當也不肯屈從。

對岳飛的審訊沒有一點“實錘”讓趙構、秦檜君臣都非常焦急,万俟卨則提出直接將岳飛處斬,岳飛兒子岳雲流放。而高宗給的批覆是岳飛賜死,岳雲斬首。

岳飛死後,趙構和秦檜急忙忙去抄了岳家,滿以爲能收穫一筆補充國庫。沒想到岳飛家竟然什麼都沒搜出來,岳飛的清廉讓趙構和秦檜詫異的同時也對趙構有所觸動。

平反冤案也是政治目的

岳飛以一個“可能有”的謀反罪被賜死,這大大打擊了百姓對朝廷的信心。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趙構賜死了岳飛雖然不至於動搖國本,但全國上下,朝廷內外對此不以爲然甚至心懷義憤的不在少數。

而以岳飛性命換來的《紹興和議》並沒有給大宋帶來長治久安,僅僅過了二十年完顏亮就反悔跟大宋再次兵戈相向,幸虧虞允文打敗金軍,爲宋廷獲取片刻喘息時間。

趙構不算是一個徹底的昏君,他不想讓國家陷於危難之中,但又不喜歡管理國家。於是趕緊禪位給侄子趙昚,讓自己擺脫這個大包袱。

趙昚繼位以後同樣面臨着金國的威脅,但是再談合議已經是不可能的了,合議不了那就只能打。打仗需要指揮官,名將岳飛的前車之鑑還歷歷在目,哪位將軍還敢奮不顧身?所以爲岳飛平反就成了鼓舞士氣安定軍心的最佳手段。

趙昚對趙構還是非常孝順的,爲岳飛平反他是徵詢了趙構的意見的。趙構對於岳飛的冤屈再清楚不過,只是因爲當年自己的那一點猜忌導致岳飛殞命。

宋孝宗爲什麼違反趙構旨意給岳飛平反呢? 第2張

時隔多年,趙構的氣也早已平復。又正是國內主戰派佔上風,要向金國宣戰,所以趙構並不介意爲岳飛平反正名。但是絕對不能連累自己,所以在趙昚的詔書中就出現了因爲太上皇對岳飛念念不忘才得以平反。

趙昚在整個平反的過程中都未提及趙構,主要是追責秦檜。其實趙昚針對岳飛的一系列行爲不能算是平反。如果平反首先要承認原案是錯的。按當時太學生們所提,宋高宗要下罪己詔。但是趙昚從始至終都沒有承認過宋高宗的錯誤。所以宋高宗趙構自然也沒必要反對。

小結:

對於岳飛來講沒有在戰場上馬革裹屍而是死在了自己君主的算計下這不能不說是遺憾。沒有收復失地是岳飛一生的遺憾,至於身後是否能夠平反恐怕他並不在意。畢竟“天日昭昭”,公道自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