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李世民剿滅楊文幹、平定了叛亂,爲何還會被李淵斥責?

李世民剿滅楊文幹、平定了叛亂,爲何還會被李淵斥責?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七月,剛開國沒幾年的唐朝發生了一樁特殊的謀反案,這件事之後,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矛盾,徹底公開化。這件事爲何帶來如此大的影響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624年七月,慶州都督楊文幹,忽然打着太子李建成的旗號謀反了。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當時正在京城外避暑的李淵,勃然大怒,立即派秦王李世民前去圍剿。

在經過短暫的戰鬥後,李世民很快剿滅了楊文幹,然後回去交差覆命。然而當李世民回去之後,非但沒有得到李淵的獎賞,反倒是被李淵一頓訓斥。最後,李淵甚至還直接將李世民的幾個重要部下給流放了!

除此之外,這件事在唐朝歷史上更是成了一個轉折點。在這件事之後,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矛盾,徹底公開化。原本奪嫡之戰的暗流,開始公開在所有人眼前。

一場簡單的謀反案,爲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呢?要想說清楚這件事,我們還得從頭說起了。

唐朝開國後,身爲李淵長子的李建成,被李淵立爲太子,常年身在中樞,負責居中調度。而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則被封爲秦王,負責領兵外出征戰,掃平天下。

李世民剿滅楊文幹、平定了叛亂,爲何還會被李淵斥責?
李世民剿滅楊文幹、平定了叛亂,爲何還會被李淵斥責? 第2張

李淵在得知此事之後,頓時勃然大怒。當時李淵正在京城百里外的仁智宮避暑,李世民當時正跟在李淵身邊,而李建成則是奉命留在京城內監國。得知此事之後,李淵當即下令,找李建成和楊文幹前來對質。然而詭異的是,接下來,李建成老老實實地來到了仁智宮,虛心認錯,但是拒不承認自己謀反的事實。而楊文幹那邊,在得知李淵找他過去的時候,竟是直接打着李建成的名義造反了!

如此一來,李建成的下屬造反,李建成造反的行爲,似乎也就坐實了。於是,李淵當即下令,讓李世民領兵前去剿滅楊文幹。在李世民出發之前,李淵甚至明言,只要李世民平叛歸來,便廢掉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立李世民爲太子。

李世民領兵多年,收拾一個楊文幹自然不在話下。平叛的過程,基本上沒什麼可說的。李世民帶兵抵達之後,還沒等大規模開戰,楊文乾的麾下就四散逃往,最後被自己的下屬殺死,連人頭都被拿到李世民那邊去請功。

然而當李世民平叛成功,回到李淵那邊之後,李淵非但沒有遵守承諾,反倒是對李世民有所責備,甚至將李世民麾下的幾個重要謀士,都一併趕走了。而太子李建成,雖然被李淵狠狠責罰了一頓,但太子之位卻沒有絲毫動搖。

明明是李世民立下的平叛大功,爲何事後反倒要遭到李淵的懲罰呢?難道真的是當時的李淵,已經到了老糊塗的地步,分不清孰是孰非了嗎?

當然不是。

實際上,李淵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決結果,正是因爲他看穿了這次事件的真相。楊文幹事件,明面上的經過,確實正像我們剛纔說的一樣,正史當中也是這樣記載的。但在這些東西之下,其實還有一些隱於檯面之下的暗流!

別看李世民一直呆在李淵身邊,但真正的情況是,從始至終,整個事件一直是李世民在背後佈局。

李世民剿滅楊文幹、平定了叛亂,爲何還會被李淵斥責? 第3張

真正的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首先,李世民因爲功勞過大,地位越來越高,逐漸威脅到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對此,李建成也心有警惕。尤其是李世民被封爲天策上將之後,得到了自行開府的權力,可以自行招募天策府的衛隊,這就更讓李建成重視了。

當時的李世民,可以擁有八百名天策府親衛,而且是在京城當中。在京城當中,擁有一支八百人的精銳軍隊,這其中的深意,可想而知。就算是李建成身爲太子,都沒有這麼多衛隊。

爲了防止李世民圖謀不軌,李建成自然要對李世民多加防備。於是,李建成私底下便開始擴充自己的東宮衛隊。這件事情,註定是機密中的機密,不能被外人得知。所以,李建成主要是讓自己最信任的楊文幹幫忙,負責挑選和訓練東宮衛士,然後送往長安。除了楊文幹之外,李建成還聯繫了鎮守邊關的羅藝,讓羅藝送來了三百名精銳親衛。

李世民剿滅楊文幹、平定了叛亂,爲何還會被李淵斥責? 第4張

就這樣,在李建成的安排下,東宮親衛一下子擴充到了兩千多人。

在京城擁有一支兩千多人的私人武裝,這確實可以保證李建成的安全。但同時,卻是威脅到了李淵的皇權。李淵作爲京城的最高控制者,自然不可能不知道此事。對於李建成的行爲,李淵是既理解又反感,李淵知道,李建成擴充太子衛隊,是爲了防備李世民。但李建成私自結交羅藝這樣的邊境重臣,還是讓李淵感到反感。

所以最後,李淵將羅藝派來的那三百名親衛,直接發配到了蜀地去當兵。至於李建成私自募集的那些衛隊,李淵則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做沒看見。除此之外,李淵當時也意識到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巨大矛盾,於是李淵便主動提出,外出避暑,希望能夠暫時將李世民和李建成分開,緩和一下兄弟之間的矛盾。

所有的這一切,都落在李世民眼裏。此時的李世民,忽然意識到,這是一個鬥倒李建成,讓自己成爲太子的絕佳機會。所以,接下來,李世民開始插手佈局了。

首先,在李世民的安排下,李建成派去給楊文幹送鎧甲的那兩個人,突然反水,去向李淵報告此事。這兩個送鎧甲的人,名義上是李建成的人,但實際上卻是李世民安插在太子府內的奸細。

經過這兩個人的揭發之後,李建成養私兵的事情,就等於是被徹底抖落了出來。就算李淵想要再放水,也不可能當做什麼都不知道,只能下令,將李建成和楊文幹叫來,進行對質。

當這個消息傳到京城的時候,李建成第一時間意識到,這是一個對自己的殺局。此時的他,如果真的發動了叛亂,或許可以短時間內佔據京城。但接下來,李世民一定會拿着李淵的命令,去各地調集軍隊,平定李建成,最後李建成一定是必輸無疑。

李世民剿滅楊文幹、平定了叛亂,爲何還會被李淵斥責? 第5張

正是想明白了這一點,李建成纔會主動前往仁智宮,接受李淵的問訊。李建成只承認自己募集親衛,卻不承認自己要造反。

但李建成不知道,這樣一來,卻反倒落入了李世民爲他佈置的下一個陷阱。

當時李淵分別派了兩撥人,分別去找李建成和楊文幹。李淵派去找楊文乾的人,恰恰正是李世民的人。這個人見到楊文幹之後,便利用信息不通暢的弊端,向楊文幹表明造反的必要性。在這個人的誤導之下,楊文幹誤以爲去對質必死,造反反倒有可能活。所以接下來,楊文幹就直接起兵了。

楊文幹這邊一起兵,也就等於坐實了李建成的謀反事實。不管李建成如何辯駁,都無濟於事。所以接下來,李淵纔會讓李世民前去平叛,甚至允諾接下來讓李世民做太子。

整個佈局,近乎完美。

然而,李世民唯一漏算的,就是他爹李淵的政治智慧。

李世民平叛之後,不光殺了楊文幹,同時還把李淵派去找楊文乾的那個人,一併也給殺了。正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細節,讓李淵意識到問題。再聯繫到其他疑點,李淵最後終於得出了正確的判斷,意識到這其實是李世民在搗鬼。

所以最後,李淵纔會對李建成和李世民,各打五十大板,並且將他們各自府內的謀臣,全部驅逐。在李淵看來,正是因爲這些謀臣在背後挑唆,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纔會鬥得如此激烈。至於事後,李淵自然也就不會再廢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而是會直接將這件事掀過去了。

然而這件事,對於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來說,則完全沒有過去。

李建成也不傻,重新回到京城之後,自然知道是李世民在算計自己。而李世民同樣也知道,自己算計的事情,瞞不住哥哥。所以從這次事件之後,雙方的矛盾就開始逐漸公開化。

李世民剿滅楊文幹、平定了叛亂,爲何還會被李淵斥責? 第6張

如果說,之前兄弟之間的矛盾,還只是水面下的暗流。那麼楊文幹事件之後,兩人也就徹底撕破了臉,再無緩和的餘地了。

其實在這次事件當,李淵如果沒有選擇各打五十大板,而是將其中一方,一擼到底的話,或許還能保全下兩個兒子。但正是因爲李淵這種和稀泥式的做法,導致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再也無法調和,終於在兩年之後,爆發了那場玄武門事變。

和稀泥,有時候真的無法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