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諸葛亮被稱爲“臥龍”,那諸葛瑾有什麼外號呢?

諸葛亮被稱爲“臥龍”,那諸葛瑾有什麼外號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時的諸葛三傑,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其中“臥龍”諸葛亮名副其實,“哮天犬”諸葛誕也算差強人意,唯獨中間這個“猛虎”諸葛瑾卻很另類,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諸葛亮被稱爲“臥龍”,那諸葛瑾有什麼外號呢?

歷史上能被稱作“虎”的人物,一般都是猛將或者心機毒辣,比如江東猛虎孫堅、冢虎司馬懿。

但這位東吳大將軍諸葛瑾,除了官越做越大以外,卻一點“虎威”都沒有。

他一輩子指揮打了4仗,敗了3次,連陳壽先生都不好意思下筆,在他的列傳中直接隱去了戰績。

這樣一來,諸葛瑾的升遷記錄,就顯得更加突兀。

於是,有人拿出放大鏡,說諸葛瑾先生的功勞不在戰場,而在官場,高情商纔是他的致命武器。

但這個理由,連吃瓜羣衆都糊弄不過去:文官靠“和稀泥”吃飯無可厚非,但諸葛瑾後半輩子都是實權武將。

看來這事,如果不是孫權腦子瓦特了,就是裏面另有玄機。

01 屢戰屢敗的大將軍

我們的確是沒有冤枉諸葛瑾先生,這位大將軍的戰績實在是有些慘不忍睹。

公元219年,呂蒙白衣渡江,諸葛瑾“從討關羽”。

戰後,諸葛瑾榮升綏南將軍,並在呂蒙死後成爲南郡太守,公安(地名)防區司令。

從此以後,諸葛瑾就開啓了他屢戰屢敗的軍事生涯。

公元222年,曹丕三路伐吳。中路曹真、夏侯尚率軍圍困江陵,朱然困守孤城,諸葛瑾受命率軍支援。

孫權這邊眼巴巴地等着江陵解圍,可幾個月過去了,諸葛瑾卻毫無進展,甚至於城內諸將根本不知道諸葛瑾率軍來援了。

要不是夏侯尚漏了破綻,被城內的潘璋等人攻佔浮橋,還不知這場戰役會打成會怎樣。

但有意思的是,戰後,諸葛瑾竟以“保境全師”的功勞,拜左將軍,封宛陵侯。

公元226年,孫權趁曹丕去世大舉攻魏。東路孫權攻江夏,西路諸葛瑾攻襄陽。

然而,司馬懿率軍反擊,一戰就殺敗了西路軍。諸葛瑾損失了千餘人,大將張霸也被司馬懿斬殺,只得灰溜溜地退回去了。

諸葛瑾敗走,孫權側翼暴露也只能退兵,此次北伐無疾而終。

但諸葛瑾不僅沒被降職,還被孫權越發器重(大事諮訪),並在兩年後榮升東吳大將軍。

諸葛亮出師未捷,自貶三級;諸葛瑾打了兩次敗仗,升了三次官。這兩兄弟的待遇,差別咋就這麼大呢?

公元236年,孫權再次大舉北征,東路孫權親征,西路軍由陸遜、諸葛瑾分別率領,目標仍然是襄陽。

不久,孫權不利,遣使通知這倆哥們:這邊打不過,你們也撤了吧。不曾想,孫權的信使卻被魏軍擒獲。

“老戲骨”諸葛瑾立馬慌了神,寫信給陸遜:老闆都撤了,咱還不趕緊逃命嗎?

不料陸遜理都不理他,諸葛瑾只得親自前往,在陸遜面前一頓裝孫子。

陸遜這才告訴他:你傻呀,魏軍已經知道了,如果咱們急着撤退,那不正好被人咬住屁股?

於是,吳軍鎮定自若。魏軍怕陸遜搞幺蛾子,便沒有圍堵。陸遜、諸葛瑾這才從容退回江陵。

實話實說,這次是孫權自己掉了鏈子,但好歹也做了10幾年高級軍官了,諸葛瑾這漏洞百出的表現也實在不敢恭維。

公元241年,孫權再次伐魏,西路統帥還是諸葛瑾。他的的目標,是襄陽附近的柤中。

大約是一山不容二虎,上次被冢虎打得丟盔棄甲,這次諸葛瑾學聰明瞭,聽說司馬懿來了,立馬就跑。

但諸葛瑾的逃跑技術也實在不怎麼地,又被司馬懿追及。史載,司馬懿“大獲而還”。

司馬懿:與諸葛瑾作戰,大概是此生最沒難度的事了

不過,這是諸葛瑾的最後一次戰敗了。因爲戰敗的第二個月,諸葛瑾就病逝了。

四戰三敗,從戰績就可以看出,諸葛瑾的確不是領兵打仗的料。

不太會打仗的劉備至少還有獨門絕技“遁走”,可大將軍諸葛瑾進攻不行,防守不行,逃跑也不行。

更有趣的是,以上這些戰績,都是從陸遜、孫權、司馬懿、朱然等人的傳記中搜刮而來,諸葛瑾的傳記中除了一句“從討關羽”外,隻字未提。

看來連《三國志》的作者陳壽都不知如何下筆,於是他只好不寫了。

那麼,諸葛瑾的傳記裏都寫了些什麼呢,爲啥孫權要讓屢戰屢敗的諸葛瑾一次次領兵呢?

02 諸葛瑾的八面玲瓏

翻開諸葛瑾的傳記,一股八面玲瓏的圓滑幾乎是撲面而來。

諸葛瑾,琅琊人,諸葛亮的親哥哥,公元200年時就加入了孫權麾下。

他最擅長的就是跟孫權進諫,因爲他絕不擡槓。要是話鋒不對,諸葛瑾立馬轉移話題,然後旁敲側擊地讓孫權領悟和理解(與權談說諫喻,未嘗切愕,微見風彩,粗陳指歸,如有未合,則舍而及他,徐復託事造端,以物類相求)。

因此,孫權每次都聊得很高興(於是權意往往而釋)。

孫權:跟子瑜聊天,就一個字,爽

不僅如此,諸葛瑾還常常設法緩和孫權和臣下之間的矛盾。

孫權看不慣朱治的一些事情,又不知道咋指責他。諸葛瑾便以孫權的名義寫了一封信,孫權看後高興地說,這個疙瘩讓你給解開了(解矣)。

孫權想要治罪殷模,大家越勸孫權越生氣。但諸葛瑾一番話說下來,孫權便赦免了殷模(特爲君赦之)。

虞翻以狂妄耿直而被流放,諸葛瑾屢屢爲其說情,虞翻雖未得救,卻對其感激涕零。

毋庸置疑,諸葛瑾的確是個很善於說話的人,承擔了領導和同事之間的潤滑劑這樣一個角色。

在陸遜系列中,子彧曾說過,從建國開始,孫家和江東士族間的矛盾就在升級,年輕的孫權常有過激的言行。

而爲了孫吳的統治和穩定,這種矛盾不能擴大隻能消弭。上文提到的朱治、虞翻便是江東士族的代表。

因此,在東吳政權中,也的確需要諸葛瑾這麼個大臣。

然而,這並不能完全解釋,爲什麼諸葛瑾的官越做越大。因爲諸葛瑾三次升遷都是武職,而不是文官。

別看我手無縛雞之力,我可一直是個將軍

這事奇怪在哪呢,這麼說吧:

如果你在一個文官的傳記中,看到這人情商高,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是領導和同事的潤滑劑,你會覺得很正常。

但在一個武將的傳記中,主要篇幅不應該是這人打了多少勝仗,出了多少戰場奇謀嗎,最多在末尾加一句,這人不僅善於領兵打仗,情商還特別高。

但諸葛瑾作爲東吳的大將軍,卻全篇都是這人情商高,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幾乎沒有打勝仗的記錄,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況且,不像夏侯惇只是戰績不爲人知,諸葛瑾不善戰陣,孫權一早就知道。

公元222年,在解江陵之圍時,就有這麼一句記載,諸葛瑾性格穩重,缺乏臨敵應變的方法,孫權以此責備他(瑾性弘緩,無應卒倚伏之術,權以此望之)。

由此可見,孫權並不是腦子瓦特了,而是故意爲之。

那麼,爲什麼孫權不將諸葛瑾留在朝中、做他擅長做的事情,而要派諸葛瑾出去領兵呢?這其中究竟暗藏着什麼玄機?

03 諸葛瑾的升遷之謎

諸葛瑾第一次出現在戰場上,是在公元219年,“從討關羽,封宣成侯”。

在這之前,諸葛瑾已經跟了孫權19年,沒有記載是什麼官職,但從事務來看,是幕僚文職。

而諸葛瑾此時的年齡已經是45歲了,已經不是從軍的最佳年齡了。

換句話說,是孫權讓毫無作戰經驗、已經45歲高齡的文官諸葛瑾,硬生生地變成了武將諸葛瑾。

當然,不排除有陳慶之這樣的人,一輩子沒打過仗,一上戰場就橫掃六軍,但諸葛瑾怎麼看都不像是這樣的人。

所以,如果有心的讀者,或許已經發現,諸葛瑾以文轉武的這個時間節點非常特殊。

在之前的文章中,子彧反覆提及,220年是東吳政權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呂蒙逝世,淮泗集團再也後繼無人,孫權麾下軍政大權很快就被江東士族陸遜、顧雍把持。

諸葛瑾升遷的那幾年,正是淮泗集團青黃不接,而江東士族則極速擴張的時候(公族子弟及吳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數)。

也就是說,孫權真正的動機,可能是矮子裏面挑高個,讓諸葛瑾作爲軍事儲備幹部,幫淮泗集團撐持局面。

那麼是不是這樣呢?

從諸葛瑾的出身和官職來看,是符合這一猜想的:諸葛瑾是琅琊人,屬於淮泗集團;呂蒙死後,諸葛瑾接任南郡太守,駐兵公安。

南郡太守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職位。

209年,東吳血戰一年纔拿下南郡,周瑜爲東吳首任南郡太守;周瑜死後,魯肅代領其兵,卻是程普繼爲南郡太守;荊州之戰後,呂蒙再爲南郡太守。

可見,南郡太守一直是東吳軍界一二把手擔任,因爲此地實在太過要緊。

而同時,對比一個人的履歷,我們會發現諸葛瑾的升遷幾乎就是對標此人。

這個人的名字叫陸遜,呂蒙去世之後東吳扛大樑的人,江東士族的首領。

公元220年,諸葛瑾爲綏南將軍,南郡太守,駐公安;陸遜升爲鎮西將軍,右護軍。

公元222年,孫權稱王,諸葛瑾遷左將軍,假節,督公安,封宛陵侯;而陸遜在夷陵戰後,拜輔國將軍,荊州牧,假節,封江陵侯。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諸葛瑾拜大將軍,左都護,豫州牧;陸遜拜上大將軍,右都護,總武昌事。

需要注意兩個細節,1)東吳歷次北伐和大戰,陸遜“督諸軍”,都不包括諸葛瑾所部。

2)早期的東吳,左右都護、左右護軍是很重要的職位,基本等於東吳軍界正副司令。

而子彧曾在陸遜系列中反覆提及,孫權是對江東士族不完全信任的,因爲他們的目的是作土財主甚至架空孫家,只有淮泗集團因爲無根無基才和孫家一條心。

並且,諸葛瑾的駐地也很有意思,公安口,也就是今天的公安縣一帶,劉備主政荊南時曾以公安爲首府。

這個地方處在東吳荊州首府武昌的上游,向西可眺望三峽出口的西陵(夷陵)。

上可防蜀漢東出,下可監整個荊州長江防線,公安口的位置可以說非常關鍵。

孫權將不屬陸遜統轄的、淮泗集團領袖、軍界二號人物常年放在這裏,這事已經不言而喻。

諸葛亮被稱爲“臥龍”,那諸葛瑾有什麼外號呢? 第2張

所以,我們基本可以確定,諸葛瑾由文轉武,就是孫權爲淮泗集團培養的軍事儲備幹部。

而呂蒙驟逝之後,淮泗集團後繼無人,諸葛瑾不得不被孫權拉出來頂缸,撐起淮泗集團的門面,避免陸遜等人一手遮天。

這就是爲什麼諸葛瑾屢戰屢敗,也不被孫權怪罪,還照樣做到了大將軍的原因。

因爲孫權知道諸葛瑾不是打仗的料,派他去也不是讓他開疆拓土的,只是三大都督早逝淮泗集團後繼無人,總得有個人出來撐持局面,渡過這個人才斷層期吧?

所以,這事,孫權實屬無奈,諸葛瑾也很無奈。

但其實,孫權大可不必如此無奈,軍事上制衡陸遜,他其實還有更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