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蜀漢人才斷層是怎麼回事 其中誰纔是罪魁禍首

蜀漢人才斷層是怎麼回事 其中誰纔是罪魁禍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蜀漢人才,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蜀漢後期人才爲什麼會出現斷層?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其中誰是罪魁禍首?

不管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人才永遠是最稀缺的資源,是一個永遠不嫌多的東西,和平年代需要更好的人才競爭上崗,戰爭時就更麻煩了,大量的流血與犧牲,導致需要足夠的後備人才來替補上位。

三國人才資源哪家強

蜀漢人才斷層是怎麼回事 其中誰纔是罪魁禍首

作爲一個風起雲涌的年代,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各種天才人物都涌上了檯面,18路諸侯發展到了最後,僅剩三足鼎立的三個國家,能在亂世中殺出來,他們自然都有着大量的人才與人才儲備,魏國的典韋、鍾會、賈詡、郭嘉都是曠世之才,而吳國先後有周瑜陸遜等可以獨自扭轉戰局的奇才,蜀國自不必說,五虎上將加諸葛亮在巔峯時期,打個哈欠都能讓其他兩國嚇一跳。

然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魏國地大物博,在不斷髮育的情況下不僅經濟與軍力都在做大,人才也有鄧艾等新人獨當一面,完全不虛前輩們,吳國也有陸遜呂蒙可以與大都督周瑜爭輝,反倒是一開始很狂的川蜀,三國後期突然沒了聲音,諸葛亮與五虎上將都掛了之後,人才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斷層,似乎再也沒有一個能打的,也沒一個能出謀劃策的了。

蜀國的人才斷代有多嚴重

公元234年,諸葛亮領導了自己人生當中最後一次北伐,在五丈原與魏軍對峙的時候,諸葛亮積勞成疾,最後是因病逝世了,隨後蜀軍的繼承者是諸葛亮弟子姜維,姜維後來領導了10多次北伐,小有進展但沒有實質性的突破,他勉強算是一個人才了,但除了姜維外,後期蜀國似乎再也沒有一個叫得出名字的大將或者軍師了,這就讓人非常費解。

蜀國佔據的地盤有哪些呢?主要是以今天的四川爲核心,朝周圍輻射擴散,說起來地盤也不算小,幾十年時間裏,不可能連幾個能夠站出來獨當一面的人才都沒有,但事實上後期川蜀就是這麼慘,有一句話能夠非常形象地描繪出當時蜀國的悲哀,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廖化是個什麼人,他年輕時就陪劉備征戰天下,參與了無數場戰爭,老來經驗是十分豐富,這樣一個人肯定不是廢物,但確實沒立過什麼大功,打了一輩子仗,也沒出彩過,算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人,跟頂級人才差距顯著,所以蜀國的人才斷代,用這句話就描述得很清楚明白了,此外,就算是廖化這種很普通的人才,也是劉備時期培養的,並非是新一代年輕人,這就讓劉禪更加感到絕望了。

人才斷層是怎麼形成的?

蜀漢人才斷層是怎麼回事 其中誰纔是罪魁禍首 第2張

凡是有因必有果,不可能是無緣無故就出現了人才斷層這種情況的,對蜀國而言,這個因在哪呢?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是要諸葛亮來背鍋的,雖然諸葛亮曾經爲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就連死都是不忘着報效國家,但好心辦壞事,這是沒轍的,不管是野史還是正史,歷史上對諸葛亮的記載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事必躬親,凡事親力親爲。

比如說在跟魏國打仗的時候,諸葛亮會自己親自跑到前線,去勘探每一個可能成爲戰場的地點,而並非是依靠探子回報或者觀察員畫的地圖,因爲諸葛亮心中的謹慎告訴自己,別人或許不可信,而且也沒法從手繪地圖或者口述上獲得具體的地形細節,但自己去一趟就啥事都解決了。

這只是反映出諸葛亮做事風格的一個細節,而在更多的事情上諸葛亮都是這麼做的,什麼事情都要自己親力親爲,自然最後就累死了,而且這也不僅僅是導致了諸葛亮自己被累垮了身體,更嚴重的是導致了蜀國的人才培養被掐斷,本來一個新人在部隊的時候要進行磨練,在年輕的時候需要自己去觀察做很多事情,然而諸葛亮把這些事情都做完了,別人還能做什麼?年輕人就只能跟提線木偶一樣隨着諸葛亮的口令走。

儘管這某種程度上幫助了蜀國戰鬥力的提升,但新人就失去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反正自己說的也沒丞相權威,還考慮個啥呢?就算是有一些比較聰明的人才,得不到親自上陣的歷練機會,最後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的趙括罷了。

爲什麼丞相會事必躬親

蜀漢人才斷層是怎麼回事 其中誰纔是罪魁禍首 第3張

如果說蜀國人才斷代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原因,就是因爲諸葛亮的事必躬親,那麼爲什麼丞相要這麼辛苦呢?他不瞭解自己做得太多,不一定是好事嗎?

這方面可能就跟諸葛亮的私心有關了,衆所周知,諸葛亮雖然這輩子都沒有去謀朝篡位,並且非常盡心盡力地在幫助蜀後主劉禪,但從始至終在他活着的時候,他都是蜀國權力最大的第1人,就連皇帝劉禪也得叫他一聲相父,而事必躬親同樣是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培養出來的。

對於一個皇帝來說,之所以經常會丟失對江山的把控,就是因爲皇帝要把權力分散到很多人手裏,而有些權力不一定能收回,而諸葛亮倒好,權力自己一個人全拿捏了,無論什麼事情都自己一個人做,根本就不需要其他人的幫忙。

誇張一點說,炊事班問今天吃啥,丞相親自下廚,先頭部隊要去考察河流,丞相直接下水,幾乎所有事情,事無鉅細都要問過諸葛亮,除了沒親自操刀去砍人,諸葛亮幾乎啥都做了,這樣一來,權力自然就把控的非常牢靠。

地理受限

蜀漢人才斷層是怎麼回事 其中誰纔是罪魁禍首 第4張

對於一場持久戰來說,拼的是綜合國力,自從赤壁大戰曹操失敗之後,三國就進入了拉鋸戰時期,真正持續了半個世紀,而蜀國在這一過程當中非常的被動,因爲後期川蜀失去了荊州,能夠產出人才的地方只剩下蜀地益州,然而在戰亂年代,人才的培養本身就是非常困難的,本就青黃不接的蜀地再經常北伐打仗,新人就都七七八八死得差不多了,就算諸葛姜維放權,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想培養一個簡直不要太難。

江東向來就水土豐沃,而且孫權家族紮根多年,因江河阻隔,又能很好地守住前線,所以江東的人才產出還是非常方便,魏國更不用說,國土面積是三國中最大的,並且不止大了一點,地大就人多,人多就更容易出天才,再加上屯田令與曹丕推出的九品中正制,魏國對新興人才的重視程度也是一等一的,這樣一來魏國一統就是必然了。

說起來大家也可以發現,蜀國是三國土地最小實力最弱的,但發起戰爭次數最多的卻是蜀國,諸葛亮一輩子6次北伐攻魏,他死了之後姜維不瞭解是不是得了諸葛亮的遺詔,北伐意志更加堅定,更是搞了10多次北伐,本就弱小的蜀國因爲窮兵黷武,更是被北伐之路搞得稀碎,但蜀國這麼做也是有苦衷的。

弱者自弱,強者自強,川蜀想要改變局面必須要拼一槍,而魏國在軍武經濟能力沒有大幅度領先的時候,他們更好的政策是打防守,把可能給蜀國創造奇蹟的閃電戰改成打國力的消耗戰,閃電戰勝負難料,但持久戰魏國必勝,所以諸葛跟姜維其實是在做一道選擇題,拖是慢性死亡,打是尋找機會,等一個奇蹟降臨。

惋惜打了幾十年也等到奇蹟,川蜀的男丁也被打空了,大後期的蜀國很是蕭瑟荒涼,青壯年男子死得死傷的傷,別說人才了,就算是人,都已經很難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