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宋朝時期的百姓過的很幸福嗎 宋朝真的值得穿越回去嗎

宋朝時期的百姓過的很幸福嗎 宋朝真的值得穿越回去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宋代生活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真實的宋代生活是什麼樣的?百姓的生活真的過得很好嗎?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

五代十國末期,後周武將趙匡胤在陳橋發動兵變,黃袍加身變成了皇帝。

宋朝時期的百姓過的很幸福嗎 宋朝真的值得穿越回去嗎

宋太祖趙匡胤

也是他,結束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三次大分裂時期,在這個基礎上建立了又一個漢人統治的大統一王朝,它的名字叫做大宋。

今天就來講講,現在被吹成神一樣的大宋百姓,生活到底過得怎麼樣?

我們通常所知道的大宋,第一個就是因爲他們的軟弱,導致整個王朝都一直被北方遊牧民族欺壓,又割地又賠款。

但是一些人卻以爲,宋代年年賠幾十萬歲幣,那不就是證明了宋代有錢嗎?

的確,宋代的確是有錢,但是宋代的財政稅收最大的來源是因爲趙匡胤的一項制度,也是一直延續到南宋滅亡的一項祖制。

地方稅收全部上繳中央。

這項制度是什麼意思呢?大概就是各地的稅收,在除去當地的必要開支之外,全部上繳到當時的都城汴京或者南宋的都城臨安。

換句話來說就是用全國之力,養都城一城之地。

這就是殺雞取卵、雁過拔毛之舉。

各位仔細想象一下,地方政府在沒有任何財源的情況下,它怎麼可能發展得起來?

扣扣搜搜留下的那些錢都是需要發放官員工資的,剩下的可真就沒了。

同時這項制度也造成了三個不利的影響,可以說是後患無窮。

宋朝時期的百姓過的很幸福嗎 宋朝真的值得穿越回去嗎 第2張

宋仁宗趙禎

第一、貪官污吏滋生。

作爲宋代的官員來說,所有稅收都要上繳,也就意味着從皇帝那裏報假賬是沒得可取之處了的,那麼他們怎麼辦呢?盤剝百姓。

爲什麼他們就敢明目張膽地去盤剝百姓呢?

人家皇帝給了他們一塊“免死金牌”啊,宋代刑不上士大夫啊。

這樣一來,宋代士大夫階級裏面幹壞事的可就真不少了,因爲做壞事沒成本啊,不用顧忌後果啊。最多就是一個貶斥了事,不幹了。

第二,宋代苛捐雜稅乃歷朝歷代之最。

史書記載,宋代的苛捐雜稅可以說是刷新了人們的三觀,徹底的要錢不要臉了。

比如:漢時的賦稅是百分之十左右,唐時的賦稅也是百分之十。而明代就更低了,百分之三。

宋代呢,光田賦一年就是兩次,一次就是百分之十。

還要加上什麼農具錢、鞋子錢、土地錢等等一系列的奇葩稅收,這裏又是差不多百分之二十。

百姓們辛辛苦苦一年到頭這裏就去了快一半了,結果還沒完。

還有人頭稅,窮的地方大概一年是1000文左右,江浙地區的話應該在3000文左右,這是成年男性需要繳納的。

如果你不想去服勞役呢,簡單,交錢。

如果你活不下去了想去做點小買賣呢,簡單,交錢。

宋代的老百姓幹什麼都不是免費的,因爲真正免費的羣裏是那些文人,那些士大夫階級。

第三、官逼民反。

這更加不是危言聳聽。

一般百姓們只要能吃飽喝足,基本上都能平平安安過一輩子,他們很少有那種不知足的觀念,很少會主動去造反。

宋代呢,就連最富庶的江南地區都出了方臘這樣的著名人物,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說了。

方臘是誰?四大名著裏面《水滸傳》宋江的原型就是他,北宋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人物。

其實寫到這裏,還是有不少人會反駁的。

他們認爲,宋代的文化輸出是最多的,宋詞揚名天下。

另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也把當時宋代的衆生百態描繪地栩栩如生

但是,話真的不是這麼說的。

首先我們要搞明白,我們能夠看到的那些宋代的信息來源於哪裏?

來源於史書。史書誰寫的?史官,也是文人寫的。

那麼,你會認爲史官們會在乎老百姓的態度嗎?很顯然,不會,他們只會吹噓,宋代是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他們只會寫,宋代的文人們有多麼地被優待,有多麼地受待見。

但是底層邏輯卻是,無限地拔高了士大夫的地位,致使他們做壞事沒了成本,而最終遭殃的還是底層老百姓。

其次,宋代的皇帝們也不會去管老百姓的死活。

他們沒辦法,年年幾十萬歲幣呢,開不得玩笑的,頭頂上擺着這麼一個大雷,不交就會炸的,你說宋代的皇帝會不會因爲一些老百姓而放棄收稅呢?

宋朝時期的百姓過的很幸福嗎 宋朝真的值得穿越回去嗎 第3張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

這裏就得這麼理解了,能進城的一般是一些什麼人?

基本上是一些還能做得起小生意的老百姓,但是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家裏或者是親族裏有當官的人,他們作爲親屬,沒人欺負,所以生活還過得去,能到汴京這裏做點買賣。

其餘的百姓呢?《清明上河圖》裏沒畫啊。

因爲張擇端只畫了汴京城啊,城牆之外誰會去畫?

你品,你細品。

這就是底層邏輯,連當時的畫家都不願意提及汴京城之外的一切景象,那麼就真的可想而知了。

歷史不能單純地從紙面意思去看待,歷史也曾經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社會,我們得用相對於科學的方法經過多方思維解讀才能得出那個最接近真相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