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淺水原之戰李世民反敗爲勝是如何做到的?

淺水原之戰李世民反敗爲勝是如何做到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618年五月,李淵稱帝,國號唐,是爲唐高祖。今天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淺水原之戰,發生於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淺水原(今陝西長武東北)對隴西割據勢力薛舉、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戰。對於淺水原之戰來說,是唐朝建立後的第一場大戰,所以,這場戰役的成敗,直接關係到唐朝的發展。此役,唐朝一方一舉擊敗薛仁杲,奪取隴西,除去關中西面的一大威脅勢力。在淺水原之戰中,李世民採用後發制人,疲敵制勝,堅壁不出,窮追猛打的策略,反敗爲勝。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淺水原之戰。

一、淺水原之戰的背景和原因

淺水原之戰李世民反敗爲勝是如何做到的?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也即隋朝末年,唐國公李淵於晉陽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勢如破竹,同年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代王楊侑爲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死,五月,楊侑禪位於李淵,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國號“唐”,改元武德,定都長安,隋朝滅亡。此後,李淵冊封長子李建成爲太子,次子李世民爲秦王,四子李元吉爲齊王。

雖然唐朝建立的時間比較早,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唐朝擁有壓倒周邊割據勢力的能力。因此,對於唐朝來說,在逐鹿中原之前,需要解決隴西一帶的割據勢力,這樣才能確保關中之地的安全。唐朝建立之初,宇文化及立楊浩爲皇帝,率隋軍主力十餘萬人北上,要回到長安奪取大權;同時,洛陽的隋朝殘餘勢力,則立楊侗爲帝。楊侗設法拉攏李密,封了他一連串的高官,讓他去擋住宇文化及。一向託大的李密果然中計,率瓦崗軍同宇文化及展開激戰。

瓦崗軍艱難取勝,將宇文化及趕到河北,但自己的實力也大爲削弱。洛陽的王世充趁機率精兵發動進攻。李密倉促應戰,被打得潰不成軍,瓦崗軍土崩瓦解。在此背景下,李密率殘部西逃,投奔昔日的盟友、剛剛稱帝的唐高祖李淵。

對於唐朝來說,關中地區雖然仗崤山黃河的天然屏障,暫時沒有遭到中原諸侯的威脅,但是,更嚴重的威脅卻正在從關中西部逼近。李淵剛剛稱帝,當年六月,割據隴西一帶的薛舉便親自領軍,開始了策劃已久的大舉東進。面對這一強敵,李淵命秦王李世民爲元帥,統領大約40000人的兵力前往迎戰。由此,這意味着唐朝建立後的第一場大戰拉開了序幕。

二、淺水原之戰的經過

根據《資治通鑑》等史料的記載,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薛舉率大軍進攻安定郡(今甘肅涇川一帶),主力軍向高墌(今陝西長武北)方向前進,而在東北、西南兩翼,則派遣騎兵襲擾北地、扶風二郡。因此,非常明顯的是,薛舉對於這一次進攻可謂非常重視,幾乎將自己的壓箱底都搬出來了。

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四日,李世民來到高墌。不過,李世民忽然病倒了,只得命行軍長史劉文靜、司馬殷開山代替自己指揮大軍。於是,非常明顯的是,淺水原之戰的初次交鋒中,唐朝大軍的指揮者實際上不是李世民。

淺水原之戰李世民反敗爲勝是如何做到的? 第2張

劉文靜和殷開山在西南列陣,仗着人多而不加防備。對此,薛舉率領大軍襲擊唐軍背後,壬子(初九),在淺水原交戰,唐朝八位總管都敗下陣,士卒死亡十分之五六,大將軍慕容羅睺、李安遠、劉弘基均被俘。因爲劉文靜和殷開山缺乏防範,導致唐朝大軍在一開始就吃到了敗仗。在此背景下,李世民率軍返回長安,薛舉佔領高墌,劉文靜等人均因此被罷官。

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薛舉派他的兒子薛仁杲進軍圍攻寧州,唐寧州刺史胡演擊退了薛仁杲。不久之後,薛舉去世了。太子薛仁杲繼位。對於唐高祖李淵來說,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在李世民身體恢復之後,李淵再度任命李世民爲元帥抗擊薛仁杲。

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軍駐守高墌,薛仁杲派大將宗羅睺抵禦,宗羅睺多次挑戰。因爲對方士氣正盛,李世民選擇堅守不出,以此消磨對方的士氣。李世民瞭解到薛仁杲手下的將領士卒有離異之心,命令行軍總管樑實在淺水原紮營引誘薛仁杲部下。對此,薛仁杲果然上當,於是下令宗羅睺合兵攻龐玉,龐玉作戰,幾乎不能堅持了。在這個關鍵時刻,李世民帶領大軍出其不意的從淺水原北方出現,宗羅帶軍迎戰。李世民率領幾十名驍騎率先衝入敵陣,因爲李世民身先士卒,所以,唐軍內外奮力搏鬥,呼聲動地,宗羅睺的部隊大敗,唐軍殺了幾千人,扭轉了唐軍之前失敗的頹勢,也爲最終的勝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對此,在筆者看來,李世民不僅是一位媲美韓信、白起的統帥,具有一流的指揮能力,並且,李世民更具備勇冠三軍的個人武力,這也是其能夠取得驕人戰績的原因之一。

李世民率領二千多騎兵追擊宗羅睺,薛仁杲在城下列陣。在淺水原之戰的收尾階段,李世民依涇河面對薛仁杲營地,薛仁杲手下的驍將渾等人到唐軍陣前投降。對此,在筆者看來,面對麾下將士的背叛,薛仁杲怕了,不敢和李世民正面較量了。於是,薛仁杲帶兵進城拒守。對此,李世民顯然不會給對方喘息之機。等到天黑的時候,唐朝大軍包圍了城池。半夜,守城的人紛紛下城投降。薛仁杲無計可施,己酉(初八),出城投降。

淺水原之戰李世民反敗爲勝是如何做到的? 第3張

三、淺水原之戰的結果

伴隨着薛仁杲的投降,唐朝取得了淺水原之戰的勝利。先敗後勝之後,唐軍俘虜薛仁杲的一萬多名精兵,五萬左右的人口。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淺水原之戰,唐朝平定隴西,消除了後顧之憂,保障了關中的安全。換而言之,這場戰役之後,唐朝因爲平定了隴西之地,這不僅增強了自身的整體實力,更有助於將重心放到中原之地的爭奪中。對此,在筆者看來,這就好比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中原之前,先平定了南中的孟獲,在解除後顧之憂後,諸葛亮可以專心進攻曹魏。同樣的道理,降服薛仁杲,對於剛剛建立的唐朝,也具有類似的意義。

此外,在淺水原之戰中,李世民巧妙地利用步兵和騎兵兩個兵種在攻守上的不同優勢,在長期的正面堅守,挫敗對方時期後,突然加以狂風暴雨般的背後突襲,從而獲得戰役的勝利。在此基礎上,李世民又趁破竹之勢以騎兵快速突擊,攻佔敵人的城池。這一套兵法成爲後來李世民連破強敵的典範之作,也是李世民高超指揮才能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