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爲什麼要瞞着李旦?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爲什麼要瞞着李旦?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隆元年七月二十一日,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在共同發起了一場宮廷政變,史稱唐隆政變。這是大唐史上規模最大的宮廷政變,參與其中的人員與軍隊遠超之前的玄武門之變與神龍政變。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當時負責皇宮安全的是飛騎與萬騎兩支精銳,合稱爲北衙禁軍,約計三萬人,全都被李隆基動員了起來。還有韋后臨時調入長安的五萬府兵,也參與其中。

政變過程中,爲誅除韋后的衆多黨羽,軍隊在長安城內大開殺戒。參與的軍隊與死亡人員,遠超之前的玄武門之變與神龍政變。

當時,中宗駕崩,韋后專權,她想沿着武則天的足跡一步步榮登九五,成爲第二個女皇。這樣的行爲,激起了李唐宗室與一批忠於李唐大臣的一致反對。於是,爆發了針對於韋后及其黨羽政變。

政變的成功,有賴於太平公主在幕後的精心策劃;有賴於李隆基充分的前期準備與卓越的領導才能。政變中,李隆基打着“誅殺韋后,擁立相王”的口號。政變成功後,在太平公主的主持下,少帝李重茂退位,相王李旦登基爲帝,實現了政變的目的。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爲什麼要瞞着李旦?

然而,據史書記載,政變成功後,相王李旦實在不願意當這個皇帝。因爲他事先對政變毫不知情,成功後卻冒出來當皇帝,感覺自己處境很尷尬。唐隆政變事這麼大,李旦竟一無所知?

是的。李隆基故意瞞着他的父親,而太平公主不想讓他的哥哥知道。二人各有各的小算盤。有三方面可以說明:

其一,從客觀方面來說,相王李旦是當時李唐宗室的旗幟。在中宗駕崩的關鍵時刻,李旦絕對是韋后關照的重點對象,身邊有無數雙眼睛盯着,不具備搞政變的條件。

其二,政變前,李隆基與一衆心腹商議大事,大家都勸說李隆基應該給父親李旦彙報一下。而李隆基卻說:“我們都是爲了大唐社稷,成功後功勞是相王的,一旦失敗絕不連累相王,沒必要稟告他,讓他擔驚受怕。”

政變快結束時,劉幽求提出了很有建設性的建議:應該請相王出面,殺向太極殿,直接登基爲帝。

趁兵亂上臺,可以避免相王李旦與少帝李重茂日後對峙的尷尬。這個建議很好,卻被李隆基拒絕了。他認爲應該先剷除所有餘黨,再請相王出面。直到政變完成後,他才叩見相王,請他主持大局。自始至終,李隆基都故意瞞着父親。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爲什麼要瞞着李旦? 第2張

李隆基爲何要這樣做呢?他真是出於擔心父親的安危嗎?

這完全是李隆基的鬼話。封建時代,哪有兒子政變,父親不被牽連的道理!他之所以這麼做,完全是自己想當皇帝。

李隆基雖然野心勃勃,能力出衆,但身份卻將他限制死了。非嫡非長,是李旦的第三個兒子,人稱“三郎”。他的身份,如果在太平年代,只能做個安樂王爺,基本與政治無緣。

此時,李旦只有五十歲,年富力強;嫡長子宋王李成器,爲人正派,影響力很大。如果李隆基事先向父親彙報,就算他出再大的力,也只是父親與大哥的打工仔,政變的勝利果實,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三郎李隆基的頭上。

而瞞着父親,政變勝利完全是他的功勞,可以賺來了巨大的政治資本,爲爭奪皇位爭取到主動地位。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爲什麼要瞞着李旦? 第3張

其三,太平公主爲何也瞞着四哥李旦呢?

太平公主遺傳了母親武則天的優點,對當時的政治形勢洞若觀火。她與侄子李隆基可謂一拍即合。

因爲,三郎李隆基只是個普通王爺,初出茅廬,而太平公主卻是政壇大姐大。與三郎合作,自己是主導,事成之後無論是李旦,還是三郎必將對自己感恩戴德。自己便可呼風喚雨,比在中宗一朝的地位可要高得多,說不定還能實現女皇的夢想

如果與四哥李旦合作,太平公主的分量就輕太多了,只是個打工妹,與在前朝的地位沒有實質的改變。

反觀之後,當太平公主將侄子李重茂像提溜一隻小雞一樣,從皇位上拉下來,擁四哥李旦坐上去,可謂風光盡顯。所以,太平公主也不想讓四哥知道。

就這樣,太平公主與李隆基姑侄二人,懷揣着不同的目的,共同發動了政變。李旦這個主角,卻被蒙在了鼓裏,糊里糊塗地登上了皇帝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