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爲何最後還是失敗了?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爲何最後還是失敗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貞觀十九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親率六軍,東征高句麗,一開始取得了了壓倒性的優勢,爲何最後功虧一簣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高句麗是隋唐二朝東方邊境一個極不安定的因素,隋唐幾代帝王都想消滅他。隋文帝楊堅時就討伐過高句麗,但三十萬大軍還未到目的地,就因瘟疫流行、糧草不濟等原因而撤軍;隋煬帝楊廣更是舉國之力,三次征討高句麗,只換來了高句麗勉強服從的尷尬結局,此舉也成爲大隋滅亡的導火索。

大唐建立後,李世民一直沒有忘記高句麗,但考慮到人民需要休養生息,一直沒有興兵討伐。貞觀十六年(642),終於出現機會,高句麗都督淵蓋蘇文弒君專權,施行暴政,李世民派去的問罪的使臣又被淵蓋蘇文強硬的懟了回來。

這個結果激起了李世民的滿腔義憤,他彷彿又成了年輕的秦王,率領着部下奮勇殺敵!李世民不顧大臣們反對的聲音,力排衆議,決定御駕親征,消滅這個蕞爾小國。戰爭機器就此開動,當年的“天策上將”又一次穿上了戎裝。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爲何最後還是失敗了?

戰爭初期,唐軍所向披靡,顯示出強大的戰鬥力。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世勣帶領六萬大軍不費吹灰之力殺到遼東城下,淵蓋蘇文急忙派出四萬大軍支援遼東,結果被江夏王李道宗率領的四千騎兵殺的落花流水。在李世民親自指揮與鼓勵下,大唐軍隊橫掃遼東,拿下遼東、白巖等十幾座城市,直殺到戰略要地安市城下,安市一下,其餘城市將失去屏障,不堪一擊。戰爭的天平迅速倒向了唐軍,拿下高句麗似乎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此時,已經歇斯底里的淵蓋蘇文不能再看着安市的陷落,糾集了幾乎全國所有部隊,總計十五萬大軍前來支援安市,要與唐軍決一死戰,但這正是李世民渴望的戰機。

雖然高句麗軍隊的數量超過了唐軍,但安市城旁,駐蹕山下,成了高句麗軍隊的傷心之地。在李世民、李世勣的謀劃下,十五萬大軍被打的抱頭鼠竄,主將高延壽、高惠真被俘。此時的淵蓋蘇文已經近乎絕望。

但是,小小的安市城卻成爲李世民人生中的滑鐵盧。大唐軍隊竟然整整三個月沒有攻下安市城,在“遼左早寒、草枯水凍,士馬難久留,且糧食將盡。”的不利形勢下,李世民下令撤軍。那麼東征高句麗,李世民在一直保持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爲何最後功虧一簣呢?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爲何最後還是失敗了? 第2張

高句麗犯下大錯,應該討伐,但李世民卻沒有認真分析表叔隋煬帝失敗的原因,使己方的優勢沒有徹底發揮,從而達到最終的戰略目的。戰前李世民見到了跟隨隋煬帝征討高句麗的老將鄭元壽,給他做了最後的提醒:其一,高句麗道路艱辛,糧食補給困難;其二,高句麗城市大都依山而建,其士兵特別擅長守城。也就是說,只有破解這兩個難題才能取得勝利,但李世民置若罔聞。

失敗的主要原因歸納爲以下三點:

第一、御駕親征

皇帝御駕親征,跟隨的臣子與將領都十分緊張,生怕天子的安全出現問題,致使一些奇謀妙計不敢使用。

李世民當年作爲天策上將,大膽使用一些奇謀,只要他堅持,大家一般不會阻攔,因爲當時都是臣子,爲天子立功人人有份。而作爲皇帝,臣子不得不考慮他的安全,一旦陷天子於困境,那就是瀆職,會陷入萬劫不復。

在安市久攻不下時,有人建議繞過安市,攻擊兵力薄弱的烏骨城,然後度過鴨綠江,直驅平壤,得到李世民的認可,但羣臣都不同意這一帶有冒險性質的意見。因爲中途的安市、建安等城仍有衆多敵軍,如果,他們斷了退路,那麼將使天子陷入困境。所以,在羣臣的建議下,大軍只能採用逐城攻打,穩步推進的萬全之策。從而放棄了取勝的奇謀妙計,這與隋煬帝當年御駕親征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第二、沒有發揮海軍的優勢

李世民東征高句麗的大軍不會超過十五萬,而海軍數量爲四萬,佔有不少的比例,但此戰中,海軍的優勢卻沒有發揮出來。主要表現在:

其一,朝鮮半島三面臨海,在陸路運輸困難的形式下,海上運輸有着很大的優勢;其二,四萬海軍應該在戰爭中發揮與陸軍遙相呼應,使敵軍陷入顧此失彼的境地,才能發揮海軍的作用。但此戰中,海軍除了攻佔一個卑沙城外,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海軍的尷尬境地與當年隋朝海軍如出一轍。此後,李世民大力發展海軍,高宗李治之所以打敗高句麗,也是由於海軍的巨大作用。

李世民親征高句麗時具有壓倒性的優勢,爲何最後還是失敗了? 第3張

第三、薛延陀在北方的威脅

李世民東征期間,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去世,其子拔灼上位,稱爲多彌可汗。他趁機南下侵擾,多虧大將執失思力、田仁會等將其擊退,但多彌可汗賊心不死,隨時有南下的可能。這個情況也是促使李世民撤退的一個原因。

後世很多人將此戰失敗的原因歸結爲,李世民沒有聽從李道宗的意見,趁平壤空虛,讓其率五千精兵直趨平壤,而錯過了機會。我認爲這不是主要問題,因爲唐軍戰鬥力強大在野戰上,多次實踐證明,唐軍五千精兵面對十倍於己的部隊進行野戰,也不會失敗。但以五千兵力攻打設有堅固城防的平壤城,取勝的機率應該不大。

綜上所述,李世民東征高句麗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沒有總結隋軍的經驗,吸取教訓,落入了前人失敗的窠臼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