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李顯已經被確立爲太子,爲何還要與朝臣們發動神龍政變?

李顯已經被確立爲太子,爲何還要與朝臣們發動神龍政變?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705年,女帝武則天體弱多病,在迎仙宮臥牀養病。在其身側伺候的是武則天晚年頗爲寵幸的張易之和張昌宗兄弟。當時把控武周政權的中樞的三人同處一處,這就給了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範等人機會。

大臣們聯合禁軍統領李多祚,宣稱二張妄圖謀反,樹立起大義名義發動政變,率領五百餘禁軍兵甲衝進宮中。就這樣武則天的兩個男寵被殺,大臣們乾脆將女帝寢宮包圍,要求女皇退位。因爲這年的年號是神龍元年,因此歷史上就將這場政變稱之爲“神龍政變”。迫於壓力,武則天將皇位禪讓於當時的太子,也是女帝和唐高宗的兒子李顯。就這樣大唐的國號再一次覆蓋在神州大地之上。

李顯已經被確立爲太子,爲何還要與朝臣們發動神龍政變?

那麼問題來了,當時的武則天已經風燭殘年,且李顯已經被確立爲太子,那麼朝臣們爲何還要與李顯一道發動神龍政變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武則天當政前期,並不想過早確立繼承人,因爲女人當皇帝、又是外姓篡唐,天下各地的不穩定因素實在太多了。借用繼承人之位可以調集天下擁李和擁武派的相互爭鬥,從而達到女帝居中調節的平衡。李顯和李旦之子李隆基亦是武則天用來分化擁李派系的手段。後期對二張的寵幸,以及放權二張染指朝務,同樣是爲了調動各方勢力而放出的假象。而這一切都需要一個誘餌,一個能真正被各方勢力所在意的誘餌只可能是儲君之位了。

不過武則天晚年的時候,事情出現了一些變化。當時的擁李派中堅是宰相狄仁傑,可也正是這位大名鼎鼎的宰相同樣是武則天堅定的支持者。狄仁傑對武則天處理天下事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狄仁傑之於武則天相當於荀彧之於曹操。二者的不同之處在於,荀彧自命漢臣,無法容忍曹操稱帝,但狄仁傑卻是周皮唐骨,其對武則天稱帝並不反對。

當時的狄仁傑不僅在擁李派中佔據很大主導,可與同樣擁李的五姓世家比肩,而且他是天下清流的代表,名望甚高。漢初劉邦爲證明自身被貴族所認可,是非敬重堅定擁護自己的韓國貴族張良,每與人言,必稱子房。武則天也是一樣,得到清流的肯定顯然比玩弄權謀平衡更加重要。於是在狄仁傑的諫言下,武則天將兒子李顯接回洛陽,立爲太子。在擁李派中,狄仁傑所支持的正是李顯。

李顯已經被確立爲太子,爲何還要與朝臣們發動神龍政變? 第2張

傳言,女帝晚年,對武承嗣、武三思兩個侄子非常看好,但卻被狄仁傑說服:“姑侄之於母子,哪個比較親近?陛下立兒子,那麼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爲祖先祭拜;立侄子,那麼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這讓武則天立馬轉變了主義,武家繼承大統的圖謀就此挫敗。

不過狄仁傑死後,武則天對朝局的控制轉變爲利用二張打壓朝臣。沒了儲君之位作爲誘餌的女帝,只得給自己找了一雙白手套,一方面繼續打壓威脅自己的朝臣,一方面緩衝和避免直接衝突。奈何,這一次武則天失算了。

出生微末的二張驟然獲取高位,對各方都是一個巨大的威脅。他們驕橫跋扈,不僅沒有緩和武則天同朝臣之間的關係,反而加劇了雙方的矛盾。女皇的身體越來越弱,可是二張兄弟卻愈發蠻橫,他們犯下罪孽卻總能被武則天保全下來,這讓大臣們人人自危。那時的李氏皇族和武家宗親雖身份尊貴,卻依舊成爲二張的攻擊對象。於是,爲了自保,大臣們發動政變,其首要任務就是將四面樹敵的二張武力誅殺。

李顯已經被確立爲太子,爲何還要與朝臣們發動神龍政變? 第3張

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雖然初期只是想誅殺二張以自保,但政變本身卻需要一面正義的大旗。當時的東宮太子李顯因此被宰相們拉來作爲名義上政變的首領,於是神龍政變隨即演變爲逼迫武則天退位。

因爲二張樹敵實在太多,除了被大臣們拉過來的李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同樣參與其中,且各有分工。武家自從李顯成爲太子之後,便放下對天子之位的覬覦,轉而同李氏皇族拉攏關係、以備不測。就這樣,沒了太子儲君之位誘惑的武家,與武則天也漸行漸遠,神龍政變之時,他們出力甚大。

太子李顯其實是政變聯盟各方中最不想參與的人,早年間的經歷已經挫敗了這位皇子的雄心,最終又一次被母親設立爲太子也讓他心情複雜。自身嫡系勢力薄弱的李顯並不願意站在自己的母親對面,但卻又不得不參與政變。因爲如若政變成功,參與政變的相王李旦極有可能攫取天子之位;而如若政變失敗,則二張必會首先剪除他這位當朝太子。別無退路,懦弱的李顯終於在大臣們數次勸說下出現在了神龍政變隊伍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