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顯爲何要發動神龍政變?神龍政變的幕後黑手是誰?

李顯爲何要發動神龍政變?神龍政變的幕後黑手是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神龍政變的故事,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古今中外歷史上有無數政變。

遠的如戰國時期的沙丘政變,秦二世登基,中的如大唐玄武門之變,甘露之變,近的如清末新政後的戊戌政變。

大部分的政變按命名原理,都和政變地點,年份或人有關。

而神龍政變,成最具神話色彩政變,除神龍這個神話意義年份外,也和被政變主角!

李顯爲何要發動神龍政變?神龍政變的幕後黑手是誰?

(女皇武則天)

千古第一女帝,武則天息息相關!

中國歷史上,以神龍爲年號遍觀歷史獨一號唯武則天敢用。

中國歷史上,以女子之身名正言順成帝王偉業獨一號唯武則天而已。

能開歷史先河者,時運、膽識、手腕缺一不可!

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沒有這三位一體時代契機,天下人出現何其難?

武則天一生,從被照顧起,受冷落爲承,備受高宗厚愛爲轉,光榮退休爲和!

起承轉合間,一代女帝玩轉大唐,即便改朝換代都能不被追究反而光榮退休,備受推崇。

這份手腕和膽識還有才智,古今幾人能匹敵。

李顯爲何要發動神龍政變?神龍政變的幕後黑手是誰? 第2張

(晚節不保一夜白頭)

如要說污點,唯一遺憾可能就是晚年的“神龍政變’。

這不應該算作污點,而是急不可耐之人的妄爲,讓本可以和平過度的朝局,非要出變故。

武則天稱帝是在公元690年,那個時候的武則天已經是花甲之年,說實話!

看着自己垂垂老矣的樣子,那有不考慮後事的道理。

這個時候,一個人的意見,在後續接班人這件事上,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那個人就是武則天后期主要的主要政治盟友,狄仁傑!

狄仁傑其人原本山西寒門出生,和武則天也算老鄉,是武則天和李治完善科舉制度的受益者,要不是科舉制度的完善還有科舉官員的入仕途徑被武則天打開,狄仁傑如何能有出頭之路!

有鑑於這一層知遇之恩,還有無數如狄仁傑一樣的科舉入仕官員的支持,纔有武則天成就皇帝位置的可能,在祛除力關隴貴族政治影響力的唐朝,他們的政治勢力不可忽視。

李顯爲何要發動神龍政變?神龍政變的幕後黑手是誰? 第3張

(狄仁傑和武則天)

他們構成了武則天最大的政治同盟團體。

而狄仁傑就是這個團隊的領頭人,是他們團隊意志的體現。

那麼狄仁傑爲何會左右武則天的決定,讓武則天后期起了歸政與李家的意圖。

親疏關係,當然有,更多的則是現實的政治考量與後世的殊榮而已!與親疏關係而言,一邊是自己的兒子李顯,一邊是自己的侄子武承嗣,雖然都是親戚,但是親生的和侄子比分量當然不夠。

與現實政治關係考量,一邊是繼承與李唐的皇權,雖然經歷了改朝換代,可是唐王朝依然深入人心,就連被自己提拔出來的寒門子弟科舉新勢力,他們的誠服也因爲武則天的個人魅力。

那麼自己如果駕鶴西去,不在了?

這股政治勢力誰能駕馭?自己一介女兒生,繼承位置的要不是自己的兒子,誰又能服衆?

與後世殊榮而言,自己要真傳位給了侄子,當時的感恩戴德也許有,可是俗話說,一帶親二代表三代就拉倒。

李顯爲何要發動神龍政變?神龍政變的幕後黑手是誰? 第4張

(武則天的無奈)

三代以後,又有誰會記得自己,搞不好還成了亂臣賊子的反面教材。

與親疏而言,武則天更想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與政治考量而言,自己的威信只能管身前事,身後事太複雜管不到,與後世殊榮而言,如果自己退位而以高宗皇后的身份入李唐祖廟,自己的一生榮光必定能保留。

正是基於以上考慮,其實在神龍政變前,武則天已經在狄仁傑影響下,打定了主意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李顯。

要不李顯又如何會在公元698年3月,否決武承嗣、武三思當繼承人的想法,進而將廬陵王李顯回洛陽?

這一切其實都證明了武則天的心思。

果不其然公元698年9月,廬陵王李顯就被立爲皇太子。

而回到京城,成了皇太子的李顯也很聰明,爲了安母親武則天的心,致力於和武家人搞好關係。主動和武氏聯姻,李顯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孫,這手可謂非常聰明!

武則天家和李家其樂融融,儼然一家人,作爲大家長的武則天當然開心!

即便這其樂融融只是表面上的,可是朝堂的穩定還有對自己最後身前事的擔憂,武則天也要維持這融洽的關係。

要不她很有可能不得善終!

可是這個時候,畫蛇添足的神龍政變發生了。

有以上所有作爲鋪墊,已經坐穩繼承人位置的李顯真的有必要玩火,弄一場政變嗎?

李顯爲何要發動神龍政變?神龍政變的幕後黑手是誰? 第5張

(曾經的愛情歲月)

其實答案是沒必要!

而且李顯並不是一個有此決斷力的人,不僅沒有,還因爲家有虎媽而是一個乖乖寶。

乖寶寶一般不能成大事,所以這一切必定另有隱情,而這隱情就是李旦。

李旦和李顯一樣,都是武則天的親兒子,李顯爲兄李旦爲弟。

深知自己長兄性格的李旦發動政變的根源就是爲後續的謀朝串位奠定政治資本。

強悍的虎媽武則天之後,過度一個懦弱的哥哥李顯,然後自己再上臺。

而逼迫虎媽武則天讓位就是他最大的政治資本。

有這樣的籌碼和功績在手,他就成了再造大唐之人。

於是一場沒有必要的政變,在武則天病重時候發生,目的真的是爲了皇位繼承人李顯好嗎?

當然不是,而是爲了李旦自己好而已。

至於證據也很簡單。

發動政變的御林軍統率楊元琰和李旦關係匪淺,政變開始後也是李旦第一時間呼應他。李旦奪得李顯皇帝位之後,立馬就讓楊元琰復起,並獲得重用,最後受封“魏國公”就是這貓膩的體現。

至於其他人,則因政變失敗之後,武則天的餘威還有李顯的懦弱而被殺!

李顯也因爲這場親兄弟主持的政變,成了被架上火上烤的傻瓜。

揹負了不孝的罪名同時,還承受力母親的怒火,和心向武則天的官員們的反感。

兄弟之間的宮心計,李顯後知後覺,李旦心機深重。

誰受害,誰受益一目瞭然。

至於參與政變的五個主力,當然被秋後算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