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最後結局如何?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最後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張柬之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神龍元年,在張柬之等人的支持下,實現皇太子李顯成功復位,李唐實現復辟。而張柬之作爲功臣被封爲南陽郡王,那麼張柬之最後的人生結局是什麼呢?很不幸,張柬之在神龍政變一年後就氣憤而死。

李顯復位後,對於張柬之等五人給予封王,這個封王待遇是非常高了,自西漢白馬之盟以來,很少出現異姓封王的情況。封王者大部分都是掌握實權,自封的權臣,歷史上的曹操被封爲魏王,司馬昭被封爲晉王,封王完全是篡位的前兆。一方面,張柬之確實有再造李唐之功,封郡王是對他的褒揚。另一方面李顯也是以封王作爲試探,看看這些功臣是不是真心擁護新生的大唐。歷史對於神龍政變的記述並不詳盡,加上《舊唐書》有一部分散軼,對於這個歷史大事件前後的一些事情,很難了解真實面目。個人分析,張柬之等人支持李顯提前恢復大唐,是爲了避免二張專權,影響權力交接。在這個過程中,張柬之無疑是功臣,但同是也確立了權臣的位置。張柬之作爲政壇老手,不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可惜是,他被再造李唐之功衝昏了頭腦。封王只不過是權宜之計,後面定會遭受清算。

武則天和李顯是母子,註定優柔寡斷的李顯很難對武家下死手。而武則天退位受到傷害最大的是武家,由皇族變成了雖然可能掉腦袋的家族。遙想當年,西漢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平定諸呂,除不盡呂家,就不會有功臣派安定之日,雖然功臣派後來也受到一定的貶謫,但結局還是很好的,屬於善終。張柬之沒有認識到諸武危害,他把平定諸武當作李顯應該做的任務,覺得李顯會很好的處理諸武尤其武三思。但在李顯冊封張柬之等五人爲郡王的同時,也認識到功臣派的威脅,想拉攏武三思來制衡功臣派。武三思利用了這點和權力慾望很強的韋后勾結,罷了張柬之等人宰相的位子。此時,張柬之如夢方醒,請求回到自己的家鄉襄陽。李顯同意了,並讓他作了刺史,但武三思還是不打算放過張柬之,張柬之最後被貶在瀧州,82歲氣憤而死。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最後結局如何?

回顧張柬之神龍政變後的經歷,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就由功臣到被下放回鄉,再到被貶,直至氣憤而死。可以用一場老年悲劇來形容,也說明這場政變是不徹底的,他只除掉了武則天身邊的二張,逼迫武則天退位,真正的危險人物武三思還在。而擁立有功的李顯未必真的感謝張柬之等人,李顯的繼承人位置是自己被武則天確立了的,基本不會改變。武則天已經病重了,李顯很快就會平穩即位。只是神龍政變讓李顯提前復位,但也讓李顯揹負了不孝的名聲。武三思等武氏家族成員則失去了武則天這個靠山,優越地位再不斷的消失。而張柬之等人則收穫封王的待遇。不能不說,最大的獲利者還是張柬之等人。既然想獲利就有看到風險,政變就是火中取栗。張柬之過分的樂觀,敢於接受封王,也沒有采取措施除掉武三思,最終埋下了禍根。

神龍政變時,張柬之已經八十多歲,武則天也八十多歲。面對病牀上風燭殘年的武則天,曾經提拔自己的人,張柬之等人刀兵相見,這是怎樣的決絕。而幾個月之後,武則天去世,後來的一代名相姚崇號啕大哭的時候,張柬之可曾想到,武家人會反撲。而張柬之的結局還算是好的,一同參與政變的許多人遭到武三思指使的酷吏周利貞殘酷殺害。

八十歲的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最後結局如何? 第2張

功臣如何看待擁立之功,平衡與皇帝的權力關係是一個封建時代的話題。在張柬之去世後幾十年後,唐朝發生了安史之亂,郭子儀也算是再造了一次李唐,也被封爲郡王(汾陽郡王),比張柬之發揮的作用更大,卻能善終。謹慎、忠誠加上不專權,讓他得以善終。功名利祿終是過眼煙雲,該放手時就放手。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