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考不上就叛逃?張元殿試落榜叛宋投夏

考不上就叛逃?張元殿試落榜叛宋投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一起看看殿試落榜致使張元叛宋投夏的故事吧。

公元1038年,西北党項族首領李元昊正式割據一方,宣佈建立大夏國,脫離了與宋朝的番臣關係。當西夏的正式表文傳至北宋朝堂之上的時候,雙方關係驟然緊張起來。

沒過幾年,在西夏方面的刻意挑釁下,宋、夏邊境上相繼爆發了三次戰役,均以宋軍落敗而告終。尤其是在發生於1042年的定川寨戰役結束後,志得意滿的西夏軍民早已不再將宋朝放在眼裏。李元昊躊躇滿志,公然聲稱要親臨渭水,直據於長安。其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張元,更作詩一首嘲諷統領宋軍戰敗的總指揮夏竦、韓琦二人。

考不上就叛逃?張元殿試落榜叛宋投夏

在連番遭到戰場挫敗之後,宋朝終於開始重視起來收集關於西夏方面的情報了。在西夏朝堂影響頗大的張元、吳昊等人隨即進入宋廷的眼簾。原來這個張元並非党項族人,他出身陝西華陰,是個貨真價實的漢人,並且曾爲宋朝的臣民。當時西夏的許多國策都是由他指定或影響李元昊後,最終制訂的。那麼身爲宋朝漢人的張元,又是如何搖身一變,成爲西夏國的太師和尚書令的呢,這還得從張元的坎坷仕途聊起。

原來曾經的張元也曾嘗試在宋朝通過科舉制達到晉升仕途的目的,並且經過了一路過關斬將,在曾曾選拔之後最終成功入選到殿試考生的行列之中,距離自己的願景僅一步之遙了。然而對自身才學極度自負的張元,雖信心滿滿的想要力拔頭籌,卻在殿試之中名落孫山、慘遭黜落。

在科舉道路上遭到心靈重創的張元,旋即開始另謀他圖。落榜之後的張元拉上一位姓胡的朋友(即吳昊)趕往邊關,僱人拖着一面大石板,並於其上書寫懷才不遇的桀驁詩句,他們兩人則跟在後面一邊吟詩一邊放聲痛哭,想要用此歪招吸引邊關統帥的注意,以求建功立業。最終邊關統帥雖接見了他們,但並未將二人留於帳下任職,反而將他們禮送回鄉了。

返回鄉里之後的張元,不知因爲何事,又被當地縣令打過一頓板子。這次侮辱促使張元下定決心拋棄宋朝轉而投奔西夏去了。當張元路過項羽廟之時,“乃竭囊沽酒,對羽極飲,酹酒泥像,又歌‘秦皇草昧,劉項起吞併’之詞,悲歌累日,大慟而遁”,可見張元的叛宋投夏,更多是處於想要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考量的。在他眼中,有朝堂之上那些庸碌之輩當政,自己的才學報復將永遠無法施展,而他尋求一切機會力圖證明自己的優秀。

正是在投奔西夏的途中,二人才正式將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張元與吳昊。當他們以華州生的名義投靠之時,在西夏酒肆中,飲酒度日。爲儘快吸引西夏中樞的注意,他們引筆書壁,特意將自己的名字寫在牆面之上,引來了巡邏士卒的注意,並遭到李元昊的責問。

原來張元與吳昊,特意將二人名字更換,以冒犯西夏首領李元昊的名諱。面對李元昊的責難,二人大言道:“姓尚未理會,乃理會名耶?”,以此激將李元昊仍用唐朝賜姓向宋廷上表的做法。這讓李元昊頗爲驚悚,而後又釋然許多。此後每每商議朝政方略,李元昊均會與二人商議良久。

考不上就叛逃?張元殿試落榜叛宋投夏 第2張

作爲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在建國之後就十分重視培養和任用人才。同時爲了鞏固蕃漢聯合統治,他一面大力興辦蕃學、一面積極網羅招攬從宋遼投奔而來的失意知識分子和文臣武將。當時西夏族羣嚴重缺乏人才,而作爲曾經進入過宋朝殿試的張元,其學問見識皆屬上乘,自然被李元昊委以重任。後來經過張元的提議,西夏數次軍事行動均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進一步鞏固了他在西夏朝堂和李元昊心中的地位。

當宋朝弄清楚了張元的事蹟之後,開始對自身人才選拔制度的漏洞進行反省,並於宋仁宗嘉佑二年(即公元1057年)進行了科舉殿試改革,此後但凡中了進士的讀書人一律授以進士出身,以此儘量防止再度出現文人叛逃爲敵國所用的事情發生。

從家國天下的層面和宋朝的視角來說,張元自然算得上是叛宋之徒。並且張元叛宋投夏,可謂是自西漢文帝時期的中行說淪爲匈奴單于謀主之後,又一次轟動中原的叛變大事。然而不同於中行說或者秦檜、吳三桂之流,張元並非在本朝爲官、食君祿卻叛國投敵,而是以一介布衣之神,屢次試圖施展才華,卻並沒被朝廷給予機會的情況下,做出的極端個人主義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