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武則天退位後孃家下場怎麼樣?被滅門了嗎?

武則天退位後孃家下場怎麼樣?被滅門了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690年,武則天已經67歲,自稱自己爲周平王的後裔,改唐爲周,成爲我國曆史上唯一一位正統的女皇。那武則天退位後孃家下場怎麼樣?被滅門了嗎?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武則天坐穩皇位後,開始考慮確立接班人的問題,到底是立侄子爲太子,還是立兒子爲太子,武則天難以取捨,深感頭痛。

武則天的侄子宰相武承嗣也上竄下跳,意欲謀求太子之位。

就在武則天在立嗣問題上左右爲難時,鳳閣侍郎李昭德及宰相狄仁傑都勸諫武則天稱,武則天的基業承自李唐,高宗李治臨終前將社稷託付武則天。若此時傳與武家人,有負李唐先皇。再者,畢竟是血濃於水,母子關係肯定是親過姑侄關係的,也沒見哪個太廟裏有侄子祭祀姑姑的。

武則天退位後孃家下場怎麼樣?被滅門了嗎?

武則天聞聽此言,心中一凜。是啊,若傳位於武氏,自己的兒子說不準以後也會被武氏除掉,以絕後患。

再者,武則天的孃家人也沒有什麼有才之人,武承嗣和武三思專搞歪門邪道,除了阿諛奉承武則天之外,也沒別的本事。

武則天的另一個侄子河內王武懿宗在697年率軍討伐契丹時,手握十萬大軍卻被契丹幾千騎兵嚇得落荒而逃,成了朝廷的笑話,也讓武則天丟盡了臉面。

此外,武則天作爲一位有爲女皇,朝廷羣臣對她還是忠心的。但這些朝臣也是忠於李唐的,他們雖然擁護武則天,但是卻反對武則天傳位於武氏。所以,當時立武則天的兒爲太子,也是朝廷人心所向。

武則天權衡以上利弊,終於在698年召回被貶往房州的廬陵王李顯,復立李顯爲太子。

武則天非常貪戀權力,在其晚年體衰之時,仍沒有傳位於太子李顯的跡象,反而愈加寵信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放任其干預朝政,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等都要讓他們兄弟三分。

此時,武則天衰老垂暮,二張兄弟飛揚拔扈。鑑於此,朝野上下都希望年老的武則天能退位於太子李顯。但由於武則天手段果敢,那些忠於李唐的大臣們對此也噤若寒蟬。

這時,有一位平民,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上書武則天,請求其還政於李顯。他就是草根平民蘇安恆。

武則天在登基初年,爲了打擊政敵,同時也爲了招攬人才,命人設置銅匭,就是個銅盒子。這個盒子有四個不同顏色的面,如有自薦、建議、申冤或密告情形,可以分門別類投入相應顏色的銅匭之面。

平民蘇安恆就是通過這個銅匭在長安元年(701年)首次上書武則天,稱武則天年老不勝繁重朝政,不若退位於李顯,以怡養天年。

同時,蘇安恆還稱,應將武則天賜封的武姓諸王降爵爲公侯,授以閒職,改封李氏宗室爲王。否則,若武則天駕崩,武氏諸王恐難以保全。

次年,蘇安恆還不作罷,再次上書武則天請求其退位。這次蘇安恆火炮齊開,猛噴武則天“鳩佔鵲巢”、無顏見李唐於宗廟。

由於武則天曾在《建言十二條》中規定,告密者所訴無論與事實是否相符,都不許治罪,還要好吃好喝供着,送其平安回家。所以對於言辭激烈的蘇安恆,武則天並沒有懲罰。

雖然蘇安恆的上書並沒有觸動武則天,但也捅破了最後一層窗戶紙,在朝野掀起了軒然大波。最終在宰相張柬之的主導下,武則天在705年正月的神龍政變中黯然退位,太子李顯即位成爲唐中宗。

在神龍政變後的第四天,李顯即位稱帝。次日,武則天便遷往上陽宮。

上陽宮建於675年,位於洛陽西北,地處正宮紫微城以西,豪華壯麗,當時主持修建上陽宮的司農卿韋機,就是因爲上陽宮修建得過於華麗,浪費了朝廷財政,而被貶官。

由此可見,對於武則天退位的居處,李顯還是非常有心,給予厚待的。

武則天雖然退位了,但仍然保留着皇帝身份,被李顯尊爲“則天大聖皇帝”,用度等方面待遇與皇帝無二。李顯還每隔十天都要前往上陽宮探視武則天。

在歷史上,被迫退位的皇帝的地位都是倍受冷遇的。唐高祖李淵遜位於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遜位於肅宗李亨之後,幽居宮中,形同軟禁,連見到皇帝兒子一面都很難。那麼,武則天退位後,她的地位爲何倍受李顯尊崇呢?

首先,武則天是位很有作爲的女皇,在她主政的多年裏,全國人口快速增長,儲糧充盈,社會經濟得到極大發展。武則天的巨大政治成就也使她退位後仍餘威尚存。

事實上,武則天在位時知人善任。在她退位時,一些官員就表現出惋惜之情。宰相姚崇甚至在武則天遷往上陽宮時痛哭流涕。

再者,李顯推尊武則天也是當時情勢的需要。

武則天退位後孃家下場怎麼樣?被滅門了嗎? 第2張

政變後,雖然李顯位尊九五,但實權卻掌控在政變功臣手中。政變的主導者張柬之等五大臣加封郡公,官拜宰相。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都受到加封,參與朝廷決策中樞。朝廷形成了主弱臣強的局面。

李顯爲了扭轉這種局面,就必須淡化神龍政變的作用,有意識地削弱政變功臣的功績。只有推崇母親的地位,才能達到這一目的。

李顯即位後,在發表的即位赦文中稱武則天當年稱帝是因爲徐敬業作亂於江淮,動搖國基。因此武則天才順應天意,登基稱帝,制亂止暴。待局面平定後,武則天又主動禪位於李顯。

李顯如此一說,維護了母親的形象,表示自己是接受母親的禪讓即位,淡化神龍政變的作用,更彰顯了自己即位的合法性。

退位後的武則天地位依然尊崇,這也有利用李顯再次重用武則天的孃家人。

爲了打壓五大臣,李顯在政變後重用了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正是在武三思的操作下,五大臣均遭慘死,不得善終。試想,如果武則天被李顯冷遇,其孃家人也會一損俱損,跟着失勢,李顯在朝中的力量也愈加薄弱。

所以,武則天退位後地位的尊崇,既有自身政治資本的原因,更是李顯爲加強自身勢力而採取的策略。

神龍元年年底,82歲的武則天走到了生命盡頭,病逝於上陽宮仙居殿。武則天臨終前遺囑去帝號,以皇后身份葬於高宗寢陵。這意味着武則天最終迴歸了李唐。

對於武則天臨終前合葬高宗的遺囑,有的朝臣提出了反對意見。但李顯還是力排衆議,將武則天的靈柩護送回長安,與高宗合葬於乾陵。

李顯還在悼母親的哀文中,再一次高度母親“英才遠略,鴻業大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