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京城的國子監中,爲什麼種了那麼多槐樹?

京城的國子監中,爲什麼種了那麼多槐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國子監,又稱太學、國學,是元明清三代朝廷設立的最高教育學府,也是國家最高行政管理機構,後來其管理功能逐漸弱化,逐漸轉向教育學府。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歷史上的國子監不僅接納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還接待外國來華的留學生,爲培養國內各民族人才,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積極的作用。

最早的國子監建於三國時期東吳景帝孫休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西晉晉武帝咸寧四年(278年),設立國子學,並設博士和國子祭酒,這是中國古代教育史上在太學之外另立國子學之始。

西晉末年,國子學時興時廢。北齊改國子學稱之爲“國子寺”。到了隋文帝時期,將國子寺改名爲國子學,而隋煬帝又正式改名爲國子監。

京城的國子監中,爲什麼種了那麼多槐樹?

之後的各個朝代也都設置國子監對優秀的生員進行教育。直到晚清末年,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改革學制,設置學部,國子監裁廢,其教育行政功能併入學部,國子監的歷史使命遂告結束。

北京的國子監建於元朝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也是此後歷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管理及教育機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如果參觀過國子監的人心裏也許會有個疑問,爲什麼在國子監內會種有很多的槐樹?

據說,明清時期的貢院裏有一株元朝時種植的古槐,名曰“文昌槐”,傳說此槐原爲文昌射鬥之地。在我國民間傳說中,文昌帝是專門負責考試的神仙,因此在古代電視劇或電影裏我們常會看到很多考生在科考之際前往文昌帝廟參拜,保佑高中狀元。

京城的國子監中,爲什麼種了那麼多槐樹? 第2張

國子監內成片的古槐就像堅挺的士兵一樣,執着地守護着這片土地。這種形式源於周代的“面三槐,三公位焉”之說,“三槐”具有象徵意義,分別象徵太師、太傅、太保這樣的官位。

因此,當時槐樹被稱爲“公卿大夫之樹”,而國子監裏種有這麼多的槐樹,則有暗示着監生們能榜上有名,順利通達高官仕途之路。

科舉制始於隋唐時期,其考場叫作“貢院”,即皇帝廣納賢才之地,因此貢院裏也種有大面積的槐樹。

走進國子監,在彝倫堂西側的拐角處便可以看到一棵高15米左右的槐樹——“吉祥槐”。“吉祥槐”的出現源於元朝國子監的第一任祭酒許衡,不過,爲何取名爲“吉祥槐”,有着這樣一段故事。

京城的國子監中,爲什麼種了那麼多槐樹? 第3張

相傳,明末時期此槐已經枯竭而死。但在清乾隆十六年的一個夏天,枯死的枝幹上竟然長出了新嫩的芽孢。這一幕被國子監的師生們發現後,槐樹枯而復榮的事情便傳遍了北京。

當日恰巧是乾隆皇帝生母慈寧太后的六十大壽,由此百姓們認爲這是吉祥的預兆,所以取名爲“吉祥”。至此,朝廷內外的文武百官紛紛吟詩作賦,潑墨繪丹青,以表祝賀。

槐樹具備着質樸而堅韌的性格,濃郁而蓬勃的生機,堪稱是京城的文化符號,它們一直爲北京人民所鍾愛,被人們作爲了行道樹,走在路上,享受着綠樹成蔭,落英繽紛,這也成了北京一道亮麗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