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明朝洪武年間,統治者爲什麼讓百姓大遷移?

明朝洪武年間,統治者爲什麼讓百姓大遷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初期洪武年間,統治者大規模阻止了百姓進行遷移,史稱明初大移民或洪武大移民。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知道,對於人類來說,其生產和生活會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世界雖大,土地雖多,但並非每一片土地都適合人類生存,因此,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爲了尋求更好的發展,人類曾進行過多次大規模遷徙。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版圖遼闊的國家,在中國歷史的演變過程中,古代的中國人民也曾經進行過多次人口遷徙,在諸多的人口遷徙中,有一次十分特別,因爲這一次的人口遷徙並不是普通百姓個人自發進行的,而是在統治者的有序組織之下有計劃進行的,這就是明朝洪武年間的大遷徙。

明朝洪武年間,統治者爲什麼讓百姓大遷移?

禍福之地

1、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中國雖然是一個版圖遼闊的國家,擁有着大片土地,但其實,這些土地並非每一塊都適合人類生存,並且按照人類的發展需求,它也有優劣之分。在封建時期,由於國家的經濟來源主要是靠農業生產,而農業生產又來自於優良的田地,因此,在封建時期,一塊土地是否能夠帶來高質量的農業經濟效益,就直接決定着這塊土地的優劣。在古代,放眼整個中國版圖,最具有農業生產優勢的莫過於河南、河北與山東等地,這些地區土地廣袤,河流縱橫,且多爲平原,是極佳的耕種之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河南、河北與山東等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大糧倉,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也是極其幸福的,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使得這裏的物產豐富,且年均糧食產量要遠高於其他地區,這使得長期生活在該地區的人民百姓衣食無憂,安居樂業。而且糧食作爲古代重要的戰略資源,被歷朝歷代統治者所重視,爲了更進一步掌控這些重要的戰略資源,歷朝歷代統治者也喜歡將都城建在這些地方,這在很大程度上也促進了這些地區的發展。因此,自古以來,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經濟都十分繁榮,且在歷史的多個朝代,都是中國的文化政治中心,可謂是古代的發達地區。

明朝洪武年間,統治者爲什麼讓百姓大遷移? 第2張

2、萬幸中的不幸

正是由於河南、河北和山東等地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得這些地方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要知道“兵家必爭之地”這句話,既是一方區域的榮耀,也是一方區域其餘的不幸。榮耀在於它的戰略價值極高,受到歷朝歷代統治者的重視,不幸在於,正是因爲戰略價值極高,因此也飽受戰亂之苦。翻開2000年的封建歷史,我們會發現,自古以來,每逢朝代更迭之時,中原地區都會飽經戰亂。對於生活在中原地區的人們來說,在和平年代,尤其是盛世年代,他們的生活是幸福的,他們生活在國家的政治和經濟中心,他們衣食無憂,讓人羨慕。可一旦天下風雲有變,朝代更迭,生活在這一地區的人們的悲慘命運也就到了。

由於自古以來這些地區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因此每到朝代更迭之時,像河南,河北和山東這些地方,都是野心家的互相殺戮之地,在野心家們的博弈過程中,這裏將是連年征戰,百姓民不聊生。因此從這一點上來說,雖然由於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使得像河南、河北、山東這種地方十分適合糧食生產、十分適合人們繁衍,但每逢戰亂年代,這裏也是人間地獄。而在元朝末年就是這樣的,在元朝末年時期,由於元朝統治者的昏庸與殘暴,使得天下民不聊生,各路起義軍四起,這些起義軍有的確實是爲了推翻元朝統治,但也有一些卻是別有用心,他們打着滅元的口號四處搶奪地盤,相互爭鬥,由於河南、河北、山東等地自古以來戰略價值就極高,因此也經常成爲他們互相爭鬥的戰場,經過連年的征戰之後,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的老百姓,要麼死於屠刀之下,要麼舍家離業前往他處謀求生存,這就導致大片田地被荒蕪,中原的萬畝良田常年顆粒無收。

明朝洪武年間,統治者爲什麼讓百姓大遷移? 第3張

3、民之本、國之本——農業

元朝末年,經過數十年的紛爭,朱元璋最終雄霸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創立大明王朝之後,朱元璋開始思索如何使自己手中的這個王朝走向強盛。朱元璋是農民出身,他深刻認識到農業生產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爲此,他針對明朝初期的農業生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百姓努力生產。但此時朱元璋也看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由於連年的征戰,使得中原地區(同時也包括山東)人口流失嚴重,國家的大量良田被拋棄。當時,雖然蒙古統治者已經被趕走,明朝已經建立,中原大地的發展也已經迴歸了正常,但在百姓的心中,仍然沒有忘記數十年之前的一次次血腥屠殺,雖然他們思念自己的家鄉,但同時他們內心中也充滿了對生的渴望和對死亡的恐懼。針對這一問題,朱元璋有他自己的解決辦法,要知道朱元璋是一個不做則已,一做則做絕的人,他想,既然百姓們不肯主動遷回中原地區,那麼就下令強制性讓他們遷移。

洪武大移民

在明朝政策的指導下,洪武三年,也就是1370年,大批的明朝百姓開始往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進行遷移。那麼這裏其實就有一個問題,這批百姓是從哪兒來呢?答案是山西。我們知道,由於元朝的殘暴統治,使得多年以來中原地區百姓民不聊生,並且與此同時,在元朝後期,統治者們也是十分短視的,在元末時期的統治中,元朝統治者們大都不太注重農業生產,相反,由於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蒙古草原,骨子裏已經過慣了遊牧生活,這就使得他們極不適應中原的生活方式,於是他們就開始想着法子讓這片土地更適合自己生存。

中原地區處處都是平原,且黃河從其中穿過。“大河,平原”,蒙古人想到了,是的,這種優良的自然條件十分適合牧草的生長,也十分適合養馬放牧。於是許多蒙古貴族開始在中原大地上退耕還牧,他們把一塊塊的中原大地上的土地圈畫起來,建立自己的牧場,養上自己的牛羊,於是,許多中原良田,在短短几十年之內,就變成了牧場。後來,由於蒙古人在中原地區大規模的退耕還草,使得中原地區的糧食產量大減,並且,蒙古人在退耕還草的同時還砍伐了大量黃河兩岸的樹林,實行退林還草,導致在元朝末年,黃河洪水多次氾濫,沖毀了大量中原田地。

明朝洪武年間,統治者爲什麼讓百姓大遷移? 第4張

但值得慶幸的是,就在遠離中原地區不遠的山西,此時已經悄悄的繁榮了起來。這又是爲什麼?熟悉地理的朋友都會知道,山西在河南的北面,其境內多爲高山,要知道,蒙古人之所以選擇在中原這塊土地上放牧,原因就在於中原地勢平臺,適合戰馬奔跑,但是,在山西這種地方就大爲不同了,由於道路崎嶇不平,且處處有高山大河阻擋,這使得蒙古人對山西這個地方並不感興趣,但正是這種不感興趣,使得戰亂年代的山西成爲了百姓繁衍生息的庇護所,在經過長達幾十年的繁衍生息下,山西這個地方,已經成爲了一個繁華之地。在明朝政策的鼓勵下,大批的山西人前往河南、河北和山東等地定居,由於這次移民主要發生在洪武年間,因此此次移民在歷史上有個專有名稱,叫做洪武大移民,同時又由於其最初發生在山西洪洞縣境內,因此這次移民通常又稱爲明朝洪洞大移民。

總結

從洪武三年開始,明朝的此次大移民一共持續了長達50年之久,從洪武朝一直持續到了永樂朝。此次移民,對明朝今後的發展帶來了許多積極影響。首先,由於此次移民,使得中原大地的萬畝良田再次得到了有效利用,正如前文所說,在封建時代,國家最重要的經濟基礎就是糧食生產,由於此次大移民,使得中原地區的糧食產量再次迎來了歷史的高峯期,這在一定程度上爲明朝此後走向強盛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其次,要知道,在古代時,由於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人們之間的交流是十分受限的,尤其是身處兩個不同地區的人們來說,通常沒有特殊原因(例如戰爭),他們是很少能夠有機會進行交流的,但是此次洪武大移民,使得大量的山西人民遷往了河南、河北和山東等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不同地區人民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