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是李林甫嗎?

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是李林甫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是李林甫嗎?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唐後期有個大臣崔羣曾這麼評價:“世謂祿山反,爲治亂分時。臣謂罷張九齡,相林甫,則治亂固已分矣。”他認爲唐代治亂的分水嶺,並不是一般人認爲的“安史之亂”,而是李林甫驅逐了張九齡而獨攬大權之時。顯然,這是要把罪責歸於李林甫一人。

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是李林甫嗎?

開元年間,張嘉貞、王畯、張說、蕭嵩等一系列的宰相,都是自節度使進階。所謂“出將入相”,這本是唐代的傳統。但是李林甫不希望這些軍功顯赫的人物對自己造成威脅,畢竟由軍功建立起來的威望和資格,是很難掩蓋的,尤其是唐朝這樣尚武的時代,軍功更是文官政績難以媲美的。從某種角度來說,邊將如果入相,李林甫將無法遏制。

根據這個邏輯下來,安祿山得志,然後造反,都是因爲李林甫的私心。所以李林甫要爲安史之亂爆發負責。

這個觀點似是而非。一個簡單的事實就是,天寶元年(742),安祿山就開始擔任節度使,天寶三年(744)就兼范陽節度使,天寶十年(751)身兼三個節度使。但是李林甫的這個建議則是在天寶十一年(752),在這一年,李林甫推辭了自己朔方節度使得頭銜,而舉薦了安思順。司馬光把李林甫這個建議放在天寶六年(747),而且振振有辭地說,玄宗很高興,從此開始任用安祿山。嘿嘿,這可完全不符合事實。司馬光未免太着急要證明李林甫的罪大惡極了。你看,一個名聲不好的人,就不得不承擔各種罪名,還沒人翻案。

如果單就安祿山這個案例來說的話,李林甫恐怕還是有些功勞的。因爲大唐也就他能夠讓安祿山害怕,只有他能鎮得住安祿山。因爲他比安祿山更加老奸巨猾,更壞。

李林甫憑着個人的手段,牢牢壓制住了安祿山。安祿山是個膽大包天,同時野心勃勃的人。據說他見了太子,也敢不致敬,絕對屬於桀驁不馴之人。其實他對玄宗都是很不放在眼裏的。但李林甫就偏偏成了他的剋星,因爲李林甫是個心理大師。

據說安操山初見李林甫的時候,態度也是相當地不恭敬,沒把他放在眼裏。李林甫卻不動聲色,找了個藉口,把王供叫來問話。王供是李林甫最忠誠的走狗和心腹,當時已經身兼二十餘職,可謂恩寵無比,專權用事,和楊國忠齊名,實在是個“響噹噹”的人物。

李林甫每次和安祿山講話,都能猜透安祿山的真實心思,逐漸地,安祿山對李林甫產生了無法逃避的畏懼感。雖然他將玄宗哄得眉開眼笑,對滿朝文武倨傲無禮,但只要在李林甫面前,即便嚴寒之時,也不免冷汗淋漓。李林甫問安祿山任何事情,安祿山都絲毫不敢隱瞞,將李林甫奉若神明。李林甫從心理上徹底壓倒了安祿山。

後人對於安祿山這個悍匪這麼懼怕李林甫也很驚奇。以至於有人編了神鬼故事來做解釋,說安祿山要謀反,就收編了很多會道術的人。有一次他對術士說:“我對天子也沒有恐懼,但是隻要看到李相,就會精神緊張,戰戰兢兢。這是爲什麼呢?”術土回答說:“你有陰兵五百,都是銅頭鐵額,常在左右,爲什麼會這麼怕李相公?

原來如此,強中更有強中手啊。

後來安祿山回范陽,每逢有使者從長安回來,他必然要先問:“十郎何如?”十郎是安祿山對李林甫的稱呼。如果聽到的是李林甫說了好話,安祿山就喜形於色。如果李林甫說;“告訴安大人一定要好自檢點。”安祿山就嚇得要命,反手據胡牀,說:“噫嘻,我要死了!”據說這個情景曾經被李龜年在玄宗面前表演了一番。唐玄宗看到的結果呢,是哈哈大笑。嗚呼!李隆基真是全無心肝啊。

可以說,當時的情形已經非常危殆了。很多有識之士都看到了危機的存在。但玄宗一直都在姑息安祿山,對安祿山過分信任。安祿山肯定是早有野心的,但他是否一定會反,還得看局勢如何變化,朝廷如何應對。但有一點可以相信,只要李林甫在,安祿山絕對不會反。從某種程度上講,李林甫是大唐的定海神針,他憑一己之力死死壓制住了安祿山這個魔鬼。做個假設,如果安祿山意外地死在李林甫之前,那麼安史之亂就很可能不會發生。就這個意義而言,說李林甫身系大唐安危,也不算過分。

李林甫到底算有功還是有過呢?肯定還是會有各種看法。但起碼,我們不應該再照搬傳統的觀點,將安史之亂的責任全部都歸在李林甫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