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雍正親自賜封的怡親王怎麼後來被廢了?

雍正親自賜封的怡親王怎麼後來被廢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雍正親自賜封的怡親王怎麼後來被廢了?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清朝一共出現過十二位鐵帽子王,康熙帝十三子和碩怡親王胤祥是第九個被封爲鐵帽子王的人。胤祥之所以可以封鐵帽子王,除了他跟雍正帝關係十分親密之後,更爲重要是的,胤祥還是雍正帝的盟友和好幫手。

因爲章佳氏死得比較早,所以胤祥就被交給雍正帝的母親德妃烏雅氏撫養,胤祥因此跟雍正帝從小生活在一起,兩人建立了身後的額感情。據說,雍正帝和胤祥趣味相投,雍正帝對胤祥比對自己的親弟弟胤褆還要好,甚至還親自教過他算學。

(胤禛)憶昔幼齡,趨侍庭闈,晨夕聚處。比長,遵奉皇考之命,授弟(胤祥)算學,日事討論。

胤祥在成年之後,是康熙帝最喜歡的一個孩子。從胤祥十二歲開始,到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的這十年時間裏,康熙帝對他是另眼相看的,走到哪兒都帶着他。而胤祥的表現也很好,他十分有學識,辦事能力強,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他品格良好,對功名利祿十分淡薄,而且毫無爭奪太子之位之心。

事實上,胤祥知道自己的母族太弱小,所以他大一開始就沒準備爭奪太子之位,這也是他爲什麼後來在九子奪嫡之中,只是一心支持太子黨和胤禛的主要原因之一。

1708年胤礽第一次被廢之後,胤祥受到波及,而且被圈禁,但他被圈禁的時間並不是電視劇中所說的十年,其實只有一年左右;而且他被圈禁的理由,也不是康熙帝讓胤祥免於在奪嫡風波中受到波及,從而讓其未來輔佐雍正帝。

雍正親自賜封的怡親王怎麼後來被廢了?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九子奪嫡之中,胤祥的功勞確實很大,他先是跟雍正帝一起支持胤礽,但在胤礽確定無緣太子之位之後,雍正帝的想法隨即也發生改變,而且影響到了胤祥,胤祥也開始協助雍正帝爭奪皇位。

而胤祥雖然在此之前從未參與過朝政,但他的表現卻大大超出雍正帝的預期,他識人明達,手段老練,遇事果決,很快就穩定了朝政,而且還有力遏制了八爺黨的勢頭。

雍正帝志在消除康熙帝時期的弊政,比如說整頓官場,推行新政,穩定邊疆,而這些事基本上都是靠胤祥去推進的。所以說,胤祥爲了雍正帝幹了不少事,而且還都幹得十分不錯,他也因此成爲雍正帝最爲倚重的大臣,雍正帝對他的信任和寵愛,也逐漸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就比如說,雍正帝曾在胤祥和碩怡親王的爵位之外,另外賞給他一個郡王爵位,讓他指定一個兒子繼承。但胤祥爲人謙虛謹慎,也不敢恃寵而驕,所以他沒有接受雍正帝給個這個郡王爵位。

事實上,胤祥是何其聰明的人,一家兩王這種事在清朝歷史上不多見,樹大則招風,一個鐵帽子王就夠了,再多個郡王,別人還不死死盯着你。

再比如說,雍正帝給胤祥的俸銀和儀仗隊,都是大大超出他爵位應有規格的,而且比其他王都要高,目的就是爲了突出胤祥特殊的地位;雍正帝還曾在自己的萬年吉地旁邊選一塊風水寶地賞賜給胤祥,雍正帝的用意其實很明確,那就是讓胤祥死後跟自己葬在一起,不過這是有違祖制的,而胤祥最後也沒有接受。

整個雍正時期,胤祥都被雍正帝格外倚重,但胤祥也因此背上了很大的包袱,他管的事太多,壓力也太大,再加上他本人身體也不是很好,所以到雍正八年的時候,胤祥就因爲積勞成疾而一病不起,不久之後就去世了,享年四十四歲。

胤祥死後,雍正帝悲痛欲絕,他不但失去了一個好兄弟,而且失去了一個好幫手。爲了表彰胤祥的傑出貢獻,雍正帝給他上諡號爲賢,另外還將“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於他的諡號之前,並讓他配享太廟。

與此同時,雍正帝還下旨讓胤祥的第七子弘曉繼承了和碩怡親王爵位,而且雍正帝還在聖旨中說,凡是我給我弟弟胤祥的恩典,我的子孫後代都不得有任意減少。

吾弟之子弘曉,著襲封怡親王,世世相承,永遠弗替。凡朕加於吾弟之恩典,後代子孫不得任意稍減。

雍正帝這個聖旨算是定下基調了,那就是和碩怡親王這個爵位將永遠存在,而且待遇跟第一代怡親王胤祥是一樣的,甚至更多,可見雍正帝對胤祥的感情有多深厚。

不過,在雍正帝時期,和碩怡親王雖然也是世襲罔替的王爵,但那時候其實沒有制定鐵帽子王制度。一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借給睿親王多爾袞平反的機會,才最終將鐵帽子王制度給定了下來,當時一共有九位鐵帽子王產生,他們分別是:

六位和碩親王:和碩禮親王代善,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和碩豫親王多鐸,和碩肅親王豪格,和碩莊親王碩塞,和碩怡親王胤祥;兩位多羅郡王:多羅克勤郡王嶽託,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這其中除了和碩怡親王胤祥之外,其他八王都是清朝開國之初有戰功的皇室宗親。不過在清朝中後期,又封了三位鐵帽子王,他們分別是道光第六子和碩恭親王奕訢,道光第七子和碩醇親王奕譞,乾隆帝的曾孫和碩慶親王奕劻。加上前面九個王,一共是十二位鐵帽子王。

雖然鐵帽子王不可撤銷,但並不代表擔任鐵帽子王的人不可以撤換。在清朝歷史上,被奪去鐵,鐵帽子王爵位並改由其他人擔任的大有人在,但被直接廢黜鐵帽子王,也只有和碩怡親王一家。

在整個清朝歷史上,和碩怡親王一共傳了八代共九位怡親王(不算追封的),但慈禧曾將和碩怡親王這個鐵帽子王給廢掉,一直到同治三年才重新恢復,這是怎麼回事呢?

1825年(道光五年),胤祥的五世孫載垣繼承了父親奕勳怡親王的爵位,也就是第六代怡親王。

雍正親自賜封的怡親王怎麼後來被廢了? 第2張

因爲胤祥與雍正帝關係極好的原因,所以歷代怡親王都跟皇帝的關係不錯,而且也都在朝廷擔任重要職務。

道光皇帝去世的時候,載垣成爲顧命大臣,輔佐繼位的咸豐皇帝處理朝政,後來也得到了咸豐皇帝的極大賞識。咸豐十年,載垣曾作爲欽差大臣與英法聯軍談判,後跟隨咸豐皇帝到承德避難。

咸豐十一年,咸豐皇帝去世,任命載垣,肅順,端華封八人爲贊襄政務大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八大顧命大臣。除此之外,咸豐皇帝在死前還曾賞賜給慈安和慈禧兩枚御賞和同道堂印章,代替年幼的同治皇帝行使皇權。

咸豐皇帝的安排其實是考慮很周全的,他這麼做其實也是爲了平衡各方的勢力,但他沒有想到的是,慈禧的野心是在太大,而顧命大臣之也都不是善茬,結果他的安排就成爲了雙方爭權奪勢的導火索。

不過,當時在熱河行宮都是八大顧命大臣的勢力,所以慈禧就聯合被咸豐皇帝疏遠的鐵帽子王和碩恭親王奕訢,利用他在北京積極謀劃,然後在咸豐皇帝靈柩返京的時候發動政變,將八大顧命大臣給逮捕了。

在八大顧命大臣之中,除了載垣之外,還有鄭親王端華是鐵帽子王,所以慈禧就賜此二人自盡;肅順因爲是權臣,是八大顧命大臣之首,所以慈禧就將其處斬;其餘衆人都不是特別重要,所以保住了一條命,或被流放,或被撤職。

事實上,載垣雖然不是八大顧命大臣之後,但因爲他是怡親王,又是道光和咸豐兩任皇帝的顧命大臣,他位高權重,在朝廷和宗室中的影響力極大,所以慈禧最忌憚他,這才決定將其殺掉,並廢掉怡親王這個爵位,以免留下任何隱患。

載垣等不能盡心和議,徒以誘惑英國使臣以塞己責,以致失信於各國,澱園被擾。我皇考巡幸熱河,實聖心萬不得已之苦衷也!

載垣去世之後,和碩怡親王這個鐵帽子王就暫時消失了。不過到同治三年的時候,由於慈禧已經站穩腳跟,沒有人再威脅到她的地位,再加上她爲了顯示自己的寬仁,杜絕別人指責她違背雍正帝不得擅自減少對怡親王恩典的意願,所以她就恢復了和碩怡親王這個爵位,並下令由載垣的族弟載敦承襲。

載敦是胤祥第四子弘晈的四世孫,1825年出生,1890年去世。

載敦去世後,他的長子溥靜承襲怡親王爵位,不過溥靜在1900年時候因爲支持義和拳抗擊洋人,在八國聯軍進入北京之後,被慈禧以“縱庇拳匪啓釁”的罪名革去了他的官職和封爵,由毓麒承襲爵位。

毓麒是載敦第二子溥耀的長子,1902年承襲怡親王爵位,他當時只有兩歲,所以還沒等他長大成人,大清朝就滅亡了,他因此成爲末代怡親王,1948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