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第二次召陵之盟是怎麼回事?晉國有何目的?

第二次召陵之盟是怎麼回事?晉國有何目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時期發生過兩次召陵之盟,第一次是前656年,齊國爲首的中原諸侯國與楚國的會盟;第二次是前506年,晉國召集中原18個諸侯國,會盟於召陵,討伐楚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第二次召陵之盟發生於前506年,晉國召集中原18個諸侯國,會盟於召陵,討伐楚國。

晉國召集的18國有魯國、劉國、宋國、蔡國、衛國、陳國、鄭國、許國、曹國、莒國、邾國、頓國、胡國、滕國、薛國、杞國、小邾國、齊國等,隨後攻打楚國。

第二次召陵之盟是怎麼回事?晉國有何目的?

晉國主持的召陵之盟

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晉國召集有周王室大臣參加的中原18國諸侯,先後會於召陵和皋鼬(參見皋鼬之盟),討伐楚國。晉國召集的18國有魯國、劉國、宋國、蔡國、衛國、陳國、鄭國、許國、曹國、莒國、邾國、頓國、胡國、滕國、薛國、杞國、小邾國、齊國等,共商計伐楚國之事。這是春秋時代,以一國之力發起的最大規模的諸侯會盟,也是晉國輝煌霸業的最後反照。這次會盟中,晉國大夫士鞅將楚國的貪婪醜陋行徑公之於衆,並宣佈:

前546年,晉楚雙方曾經簽署的弭兵之會的盟書從此作廢,只有晉國是中原的合法霸主。

第二次召陵之盟是怎麼回事?晉國有何目的? 第2張

晉國率領18路諸侯國聯軍,在晉破楚方城之戰侵入楚國境內後,因盟主晉國臨時改變主張,最終末能達成一致意見,末再繼續攻楚。 原楚國盟國蔡、唐自願助吳攻楚。吳國吳王闔閭的重臣伍子胥和孫武等,認爲楚國已完全孤立,實力亦大有削弱,遂與蔡、唐聯合進攻,發動了“涉淮逾泗,越千里而戰”的戰略決戰,吳楚之戰決戰開始後,吳軍在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擊敗楚軍主力後,尾隨追擊,五戰五勝,僅10天即攻入楚都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