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楊惲是漢朝名人,父親是漢昭帝的丞相楊敞,母親是史學家司馬遷的女兒,也就是說,楊惲是司馬遷的親外孫。司馬遷生前一直防着《史記》被漢武帝焚燬。後來,一部《史記》藏匿在楊惲的母親司馬英家中。在漢宣帝的時候,楊惲看到當時朝政清明,就把這部塵封了20年的鉅著獻給了朝廷。楊惲爲《史記》公開發行,見諸於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關於楊惲的“天下君王都信任小人,都是一丘之貉”的言論,小編認爲,楊惲的說法未免理太偏!至少唐太宗、宋仁宗就不這樣。爲什麼這麼講,且聽小編娓娓道來——

楊惲:古今君王都信任小人,一丘之貉!

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楊惲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未成年就成爲當朝的名人。

漢宣帝時,霍氏(霍光子孫)謀反,楊惲得知後,最先向漢宣帝報告,事後被封爲平通侯。

霍氏謀反,惲先聞知……霍氏伏誅,惲等五人皆封,惲爲平通侯,遷中郎將。——《漢書》

當時,在朝中做郎官(皇帝的侍從)的人,賄賂之風日盛,有錢的人,通過行賄可以經常休息、在外遊山玩水;沒錢行賄或者不願行賄的人,幾乎是“5+2”和“白+黑”,甚至全年無休。

楊惲任職做中山郎後,就把這些弊病全部割除,滿朝官員都稱讚他的廉潔。

由於楊惲少年得志,又有功勞,便驕傲自滿,結果與太僕(九卿之一,掌皇帝輿馬,相當於皇帝的司機班班長)戴長樂(宣帝在民間時的至交,最受宣帝寵信)結怨。

有一次,楊惲聽一個說匈奴降漢的人說他們的單于被部下殺了,楊惲有感而發:“遇到這樣一個不好的君王,大臣們給他擬再好的治國方略也不用,結果白白地搭上自己的性命,這就像秦二世一樣,專門信任小人,殺害忠貞的大臣,結果亡國了!

如果當年的秦朝不如此,可能現在還是秦朝,

從古到今的君王都信任小人,真是同一山丘裏生長出的貉一樣,毫無差別啊!

惲曰:“若秦時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漢書》

這樣的話傳到皇帝耳朵裏,楊惲就被免職了。

唐太宗既知人善任,又虛心納諫

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第2張

唐太宗李世民,名如其人,有“濟世安民”的意思。

唐太宗繼位以來,吸收隋朝暴力統治,二世而亡的教訓,調整工作方法:

一是廣求賢良,知人善任;二是虛心納諫

,如把魏徽比作一面鏡子,也成就了貞觀之治。

在知人善任方面,如對待名將秦叔寶:

秦叔寶原來是隋將張須陀的部下,後來歸屬了瓦崗軍首領李密,之後又被王充封爲龍驤大將軍。

秦叔寶三次離開舊主,李世民非但對他並不起疑心,而且放心派用,最終使秦叔寶死心塌地地報效他,成了開國功臣。

在虛心納諫方面:

由於唐太宗鼓勵進諫並夠虛心納諫,身邊出現了一批敢於直諫的大臣,如魏徽、王珪、劉洎、褚遂良等,形成了以進諫爲忠的風氣。

就連原太子李建成的心腹,曾多次勸諫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的魏徽,玄武門之變後,成了階下囚魏徽,李世民還是不計前嫌,委以重任,併成了李世民的肱股之臣。

魏徽在任諫議大夫、宰相期間,敢於向皇帝犯顏直諫,成爲唐朝進諫最多的,他進諫200多件,大多被唐太宗採用。

魏徽的“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等政治諫言,名垂千古。

宋仁宗寬容,允許下屬頂嘴,成就了包公鐵面無私的美談

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趙禎,在知人善任和虛心納諫方面和唐太宗李世民具有相同的品格。

在知人善任方面:

宋仁宗對下屬非常寬容,人才方面做到知人善任,以至於人才輩出,唐宋八大家的六家(三蘇、歐陽修、曾鞏、王安石)都活躍在宋仁宗時期,沒有文字獄、大不逆等條條框框的桎梏,成就了文化的繁榮。

在虛心納諫方面:

宋仁宗不僅能虛心納諫,還和大臣辯論,甚至允許大臣頂嘴,這一點該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吧。

包拯在擔任監察御史和諫官時候,屢屢犯顏直諫,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仁宗臉上,仁宗一面用衣袖搽臉,一面虛心接受他的正確意見。

這種事放在其他皇帝身上,說不定早已龍顏大怒,讓你人頭落地了。

宋仁宗的寬容也成就了包拯廉潔公正、不附權貴、鐵面無私、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的高大形象,獲得了"包青天"、"包公"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