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遷的《史記》靠譜麼?司馬遷是怎麼知道三千年的歷史的?

司馬遷的《史記》靠譜麼?司馬遷是怎麼知道三千年的歷史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遷的《史記》靠譜麼?司馬遷是怎麼知道三千年的歷史的?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中國歷史上,每一個朝代都有一個記史官員,負責記錄本朝所發生的各種事情。很多皇帝在讀史的時候都會參考這些記錄,司馬遷就是這其中最出類拔萃的一位。

司馬遷的《史記》

研究中國的歷史,必須要以《史記》爲藍本,想我堂堂中華上下五千年,光這本《史記》就記載着近三千年的歷史。你就說這個司馬遷牛不牛吧!這個傢伙是從三皇五帝寫到了農民起義,司馬遷精心刻畫了上百個人物。《史記》裏面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約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五十二萬多字啊!這可不是寫小說,如果寫小說,咱老王也能寫個百十萬字的小說。《史記》可是寫的歷史,容不得瞎編亂湊。這些文字耗費了司馬遷十三年的時光,這本史書的規模之巨大,體系之完備,被後人所驚歎。但是啊大家要知道,古代的記錄工具非常之原始,文獻匱乏,到了秦始皇嬴政時期,又經歷了焚書坑儒。導致了很多重要的史書失傳。那麼司馬遷又是怎麼知道的這三千年的歷史呢?

司馬遷的《史記》靠譜麼?司馬遷是怎麼知道三千年的歷史的?

據歷史記載,司馬遷祖上好幾輩都是擔任史官,司馬遷的父親也是漢朝的太史令。從小司馬遷受到父親和家庭的薰陶,讀了不少的歷史書籍和文獻。父親去世後,他承襲父親的職位,更是有條件可以看到當時漢朝的大量國家檔案。但是,即便如此,他就能對三千年的歷史瞭解到每個細節了嗎?不太可能吧?

當翻開《史記》我們發現,裏面的很多描述相當生動,例如現在大家都很熟悉的陳勝吳廣的對話“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以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些對話無論正確與否,在沒有任何記錄設備的情況下,這種對話根本不可能被保留下來。但是司馬遷卻記載的相當詳細,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司馬遷的《史記》靠譜麼?司馬遷是怎麼知道三千年的歷史的? 第2張

司馬遷撰寫史記,最大的特點就是嚴謹和認真,他記載的每一個事件,都親自去走訪調查,並對事件的真實性進行反覆覈對,最後才作爲史料載入史冊。漢朝的另一位史學家班固曾評價他說:“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狀況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 翻譯過來就是,他的文章來源可靠,不空穴來風,不憑空捏造,不隱瞞事實。他科學嚴謹的態度,是毋庸置疑的。

司馬遷的《史記》靠譜麼?司馬遷是怎麼知道三千年的歷史的? 第3張

那麼,問題來了,以劉邦爲例,一向科學嚴謹的司馬遷,爲何會將關於劉邦出生的民間流傳載入正史,僅僅是古人迷信嗎,還是說有想借此透露什麼?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劉邦出生時候有不同尋常的事件,他的家鄉地勢低平,多溼地湖泊、沼澤池塘,偶然的一天,劉邦的母親劉媼在池塘邊休息,因困就地睡着了,夢見與神邂逅,突然間,天色昏暗,雷電交加,劉邦的父親跑去看,看到一條龍趴着劉媼身上,不久後就懷孕生下來劉邦。

關於劉邦出生的傳說,現在來看就純粹是瞎扯,可以用來糊弄當時沒文化的平民百姓,但肯定糊弄不了司馬遷。或許,是真的有東西趴在劉媼身上,然後生出了劉邦,不過肯定不是一條龍,也不會是其他不明生物,只能是個人,而且是個男人。更不會是劉邦的父親。設想一下,如果是劉邦的父親,那爲何故事不是發生在家裏,而是在野外邊?他大可以說成是劉邦父母在正在房事時候,突然間雷電交加,天色昏暗,數條龍在屋外盤旋。最後劉媼懷孕,得出劉邦。

所以,我們可以推測:劉媼有在外和男人野合的事蹟,還曾經被當地人或者是劉邦的父親撞了個正着,並且廣泛傳播,在劉邦當了皇帝以後,覺得這種事情不太體面,又左右不了事件的源頭,只能將事件加以修改、美化,到了司馬遷哪裏,經過反覆權衡利弊(之前慘痛的教訓),然後把這個傳說原封不動的載入史冊,最後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

司馬遷的《史記》靠譜麼?司馬遷是怎麼知道三千年的歷史的? 第4張

在中國歷史上,歷代帝王都是將自己的皇帝位以“父承子業”的方式傳承下去,而這種傳承也被罵了數千年而不絕,尤其是陳勝、武廣大澤鄉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更體現了世人對這種傳承方式的痛恨。而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曾記載了另一種傳承方式——“禪讓”。早在上古年間是沒有真正“皇帝”的,而以堯、舜爲代表的“首領”;他們的傳承方式也不是“子承父業”,而是以推薦的方式選出最有德行和能力的人來帶領大家,這種方式就叫“禪讓”。根據《史記》記載,在“堯”帝年老不能執政後,本來衆人都說讓他的兒子“丹朱”繼承他的“帝位”。但“堯”以爲自己的兒子沒有能力,因此衆人公選推舉了“舜”作爲繼承人。

但“舜”爲人謙讓,本想把“帝位”再還給“丹朱”;但衆人都不理“丹朱”,而是集體朝拜“舜”。在這種“集體意願”下,舜只好繼承了“堯”的地位;在“舜”年老後,又效仿這種“公選”方式將帝位傳給了“大禹”。這種看似美好的“禪讓制”在《史記》的大肆宣傳下也得到了後世儒生的極力稱讚;但司馬遷筆下所謂的“禪讓制”真的存在嗎?

司馬遷的《史記》靠譜麼?司馬遷是怎麼知道三千年的歷史的? 第5張

但“舜”爲人謙讓,本想把“帝位”再還給“丹朱”;但衆人都不理“丹朱”,而是集體朝拜“舜”。在這種“集體意願”下,舜只好繼承了“堯”的地位;在“舜”年老後,又效仿這種“公選”方式將帝位傳給了“大禹”。這種看似美好的“禪讓制”在《史記》的大肆宣傳下也得到了後世儒生的極力稱讚;但司馬遷筆下所謂的“禪讓制”真的存在嗎?

司馬遷的《史記》是早在西漢年間的產物,如果《史記》不可信,那還有沒有除《史記》之外的史料記載來證明“堯舜禪讓”的事實?還真的有,但並非證明“堯舜禪讓”,而是另一種事實記載。《竹書紀年》是近代纔出土的史料類書籍,書中則是這麼描寫堯、舜之間的帝位傳承“昔堯德衰,爲舜所囚。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這裏寫的就很明白了,“舜”的帝位並非是“堯”以“禪讓”的方式傳給他,而是以“舜”囚禁“堯”,並使其子“丹朱”不能與父親“堯”相見的方式“篡位”得來的。按照《竹書紀年》的說法,曹丕的“篡位”方式真的和“舜”得到帝位的方式如出一轍。

如果一本《竹書紀年》還不足以推翻司馬遷《史記》中說法的話,那麼法家代表“韓非子”也曾對此有所評論。在韓非子的《韓非子·說疑》中有這麼一段記載“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而天下譽之。”這段話說的更明白“舜逼堯,禹逼舜”,這裏很明顯不是司馬遷筆下所謂的“禪讓”,反倒是名副其實的“篡位”。

其實不僅僅是三國曹丕和韓非子說過類似質疑“禪讓制”的話,就連唐代史學大家“劉知幾”也曾直言不諱的說“堯之授舜,其事難明,謂之讓國,徒虛言耳。”也許是年代太過久遠,以至於世人對於過去數千年的歷史真實性難以正確判斷。而司馬遷的《史記》作爲最早的系統類史書,其影響力又太大的原因,這才導致了美好的“禪讓制”成爲了“真實”歷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