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司馬遷受宮刑後不再是太史令,《史記》是怎麼傳下來的?

司馬遷受宮刑後不再是太史令,《史記》是怎麼傳下來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3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司馬遷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衆所周知,司馬遷是我國西漢時期著名的歷史學家,一生就寫一部《史記》卻名垂青史,彪炳史冊。司馬遷出生於史學世家,他的父親司馬談就是太史令,在講究子承父業的古代,司馬遷繼承了父親的官職太史令。

司馬遷任太史令時期,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司馬遷在受宮刑之後不但沒有遭貶,反而還被提拔爲中書令,但是已經從太史令調任中書令,那麼他的《史記》是如何傳下來的呢?

司馬遷受宮刑後不再是太史令,《史記》是怎麼傳下來的?

太史令和中書令的區別

要想弄懂司馬遷的《史記》是如何流傳下來的,首先弄懂太史令和中書令這兩個官職的區別,只從名字我們就可以大概瞭解,這兩個官職是有本質區別的,太史令是史官,而中書令並非史官。

太史令:太史令也稱太史,這個官職在商朝初期到夏朝末期已經存在。西周到春秋時期,太史令的職責主要是幫助朝廷起草文書,記載歷史重要事件,編撰史書,同時監管國家重要典籍。秦朝到漢朝時期,這個官職才真正被命名太史令。魏晉以後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並不編撰史書。隋朝稱太史監,唐朝稱太史局,宋代稱太史局,遼稱司天監,金稱司天臺,元代改稱爲太史院,明、清兩代,均稱欽天監。

中書令:中書令最初是協助皇帝整理宮廷內部的政務,後來是負責向皇帝密奏的官員。一直到漢武帝時期,中書令才改由宦官擔任,主要職責是宣佈皇帝詔命。中書令管理的部門叫中書,類似於後來的內閣或者辦公室,中書令就相當於內閣首輔或者辦公室主任。西漢時期的太史令司馬遷由於獲宮刑後才被任命爲中書令,爲什麼他獲刑後沒有遭貶反而被擢升,主要是因爲司馬遷學識過人,同時漢武帝也是一個開明的君主,故以太史公的身份擔任中書令,官職在丞相之上,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中書令。

司馬遷受宮刑,從太史令調任中書令,爲何還能寫成《史記》

司馬遷雖然官職升遷了,但是實際上他是明升暗降,被打入冷宮差不多。太史令本來的主要職責是編撰史書,秉筆直書,記錄的史實不受皇帝節制,而且司馬遷家族,祖孫三代都爲史官,太史令這個職位,在司馬家族已經達到巔峯。而中書令在名義上官職在丞相之上,實際上漢武帝時期,劉徹非常集權,真正的中書令和御史大夫都是無足輕重的閒置。那麼司馬遷受宮刑之後,官職已經從編纂史書的太史令調任中書令,那麼他是如何寫出《史記》的呢?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司馬遷是太史令兼任中書令

司馬遷雖然獲罪受宮刑,不但沒有遭貶,反而被提拔成中書令繼續使用,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唯一的一位。那麼漢武帝爲什麼要繼續用司馬遷呢?主要從兩方面講,一方面是司馬遷司馬遷學識過人 ,無人可以在短期內替代,另一方面,漢武帝比較開明,知道司馬遷是因言獲罪,並不是什麼必死的大罪,漢武帝可能是一時氣憤衝動纔對他治罪,之後通過提拔重用來彌補內心的愧疚。

司馬遷受宮刑後不再是太史令,《史記》是怎麼傳下來的? 第2張

第二:中書令是閒置,司馬遷有更多時間著書

司馬遷自從兼任中書令之後,有了更多的時間來著書立說,中書令本來就是一個服務於皇帝的官職,每天都會頻繁的和皇帝接觸,所以司馬遷就更有機會了解皇帝的動向,也有更多的時間閱讀史書典籍,如此一來,纔能有機會完成史學鉅著《史記》

第三:父親遺命

支撐司馬遷寫《史記》的精神力量就是父親臨終的遺命,司馬遷曾在《史記》自序中詳細記錄了,父親臨終遺言,司馬遷父親司馬談說:“餘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嘗顯功名於虞、夏,典天官事,後世中衰,絕於予乎?汝復爲太史,則續吾祖矣。”也就是說,司馬遷祖先都一直是史官,並且曾經非常顯赫,但是到了父親這一代已經衰微,父親希望司馬遷能復興家族,繼承自己的意志。這也是司馬遷獲罪受宮刑之後,排除萬難,萬念歸一,專心著書的主要原因。

司馬遷的《史記》是如何流傳下來的?

衆所衆知,司馬遷在寫完《史記》之後神祕消失,不知所蹤,以至於後代都不知道他的死因和死亡時間。司馬遷在受宮刑之前,有一個女兒,他的女兒嫁給了漢昭帝的丞相楊敞,司馬遷的女兒爲楊家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楊忠,小兒子楊惲。

司馬遷的外孫楊惲成年以前,在母親的影響下,早已經對史記熟讀並掌握其精髓,楊惲在成年以後被封爲平通侯,當時正值漢宣帝時期,朝野風清氣正,太平盛世重視文治,所以楊惲就覺得是時候把《史記》獻出來了,楊惲把母親珍藏的這部《史記》公諸天下,震驚四方,從此天下人得以共讀這部偉大的史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