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朱棣當初能夠奪取侄子的皇位 朱高煦爲什麼做不到

朱棣當初能夠奪取侄子的皇位 朱高煦爲什麼做不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朱棣和朱高煦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朱棣能奪侄子皇位,爲何朱高煦卻不能?

以前的古裝連續劇裏面基本很少有拍明代題材的,通常都是以清代爲主,畢竟明代皇帝多奇葩,清代皇帝多才子,光是一個乾隆,六下江南就有一大堆的風流趣事兒可以寫了,而這些東西正是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

但最近這兩年,明代戲似乎變成了香餑餑,先是《大明風華》,然後是《山河月明》,故事線大抵差不多,只是換了演員換了班底,但依舊讓人看得很上頭。

朱棣當初能夠奪取侄子的皇位 朱高煦爲什麼做不到

《大明風華》和《山河月明》裏面都有一個重頭戲——靖難之役。

就是講叔叔通過造侄子的反拿到了皇位的故事,那麼問題來了,朱棣能造反成功,爲什麼朱高煦卻不能?

或者說朱允炆到底比朱瞻基差在哪兒?

小木結合歷史做了一番分析,供諸位看官參考。總體來說,朱允炆差在三個方面。

一:先天教育的缺失

如果不是朱標早亡,朱允炆大概不會這麼順利就當上皇帝,朱元璋也想不到,他一心培養的大明儲君會走得比他還早。

朱標還是太子的時候,朱元璋給他的就是明初最強的教育班底。

文有李善長、劉基,武有徐達、常遇春,爲了讓兒子變得跟自己不太一樣,還請了宋濂當朱標的老師。

如此班底,自明一朝也就只有未來的宣宗皇帝朱瞻基可以媲美了。

從這個配置上來看,朱元璋應該是想把朱標打造成一個文治武功,皆爲一流的大明皇帝,惋惜人算不如天算,朱標37歲就被老天爺請去喝茶了。

朱元璋悲痛欲絕的同時,力排衆議把朱允炆扶上了太子之位,但他再也沒有精力像培養朱標那樣去培養朱允炆了。(朱標走後6年,朱元璋離世)

所以他採用極端的手段,把有可能威脅到皇位的功臣武將都給清除掉。

相比較朱棣,朱允炆畢竟沒“見過什麼世面”,他既沒有見過千軍萬馬廝殺的戰場,也沒有體會過暗流涌動的政治鬥爭。

他有當天子的運,但沒有當天子的命。

他無法控制羣臣,平衡文官和武將的矛盾;也沒有統領三軍的魄力和謀略,他所仰仗的是聖人之言,儒家之道。

朱棣當初能夠奪取侄子的皇位 朱高煦爲什麼做不到 第2張

他信奉的是“仁義禮智信,以誠相待”,但他不瞭解的是,這些東西是得把對手打服了以後再說出來安慰對手的語言。

反觀朱瞻基,從小跟着朱棣一起,乾的都是帶頭衝鋒,刀口舔血的活兒,他完美的繼承了朱棣的殺伐決斷,要麼不做,要麼做絕的處事風格。

這是一個既能謙謙如玉,又能好勇鬥狠的人,用《大明風華》裏面朱高煦的話形容就是:他比朱棣更虛僞殘忍,比朱高熾更狡詐僞善。

這樣的人當天子比朱允炆不瞭解要強多少倍。

二:沒有自己信得過的團隊

朱允炆上位之前,朱元璋還是有幫他仔細考慮過的,用齊泰,方孝孺,黃子澄治國,用徐達之子徐輝祖,百戰老將耿炳文,善守之將盛庸來帶兵,自己的親兒子們守邊疆,雖不說萬無一失,但想動搖京城的根基也沒那麼簡單。

可爲什麼一打起來,朱允炆還是一敗塗地呢,很多人是說他不懂得用兵,放棄了耿炳文徐輝祖,而重點啓用了“大明一號戰神”李景隆,外加下了一道特別蠢的命令,才導致最終功虧一簣。

但個人覺得這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上面這些人都是忠臣(除李景隆),也都很有能力,但奈何領導是空降的,就是說朱允炆根本不瞭解他們的真實能力。

他們也不是一開始就跟着朱允炆的心腹之人,拿耿炳文來說,他作戰的特點是穩,穩紮穩打,而這恰恰是朱棣最怕的,只要時間一長,朱棣的軍隊就會不攻自破。

可朱允炆不瞭解這些,本身主動削藩已經有點理虧,現在他更心急,全天下的人都看着呢,如果短時間之內收拾不掉自己的四叔,剩下的那些七叔、八叔、十三叔,萬一跟四叔聯合了怎麼辦?

所以,他纔會臨陣換帥,犯了用兵第一大忌。

可他也沒辦法,畢竟人才都不是自己培養的,用起來是不那麼順手。

朱棣當初能夠奪取侄子的皇位 朱高煦爲什麼做不到 第3張

反觀朱瞻基,從他穿開襠褲開始,三楊就是死心塌地的太子黨,自己幾次跟着朱棣遠征漠北,也讓他跟一批武將之間有了親密接觸,說是生死戰友絲毫不爲過。

這樣的人,纔是真正的心腹,怎麼用怎麼順手,再加上他的軍事才華以及帝王魄力,朱高煦從決定起兵的那一天就註定了失敗的結局。

這是爲什麼很多高層領導空降到了一個單位以後會換掉一批原本的中層管理,而啓用自己人的原因,知根知底好辦事啊。

三:人爲導致的民心流失

朱允炆上位之後乾的第1件事兒就是削藩,這事兒乾得很不光彩,也挺蠢的。

本來朱棣還找不到造反的理由,自己的侄子這邊一削藩,他跟姚廣孝就樂了,真是想什麼來什麼。

朱棣當初能夠奪取侄子的皇位 朱高煦爲什麼做不到 第4張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相信一個定律,成大事者一定要有信念(也可理解爲願景),“清君側”就是朱棣的信念。

他可以用這個理由來說服自己,也可以說服天下百姓,後來他的兒子朱高煦之所以起兵失敗,是因爲根本就找不到理由,朱瞻基就沒有給朱高煦這個機會。

那爲什麼削藩會民心盡失呢?自古以來新帝即位,爲施仁政,通常都會大赦天下,昭告世人:這是個愛民的好皇帝。

等朱允炆卻要反着來,在他爺爺屍骨未寒的時候,就開始收拾他叔叔,理由只是覺得叔叔們可能會有二心。

對待自己家人尚且如此,將來還能有百姓的好?

況且那些藩王,並不都是罪大惡極,其罪當誅的,有些還是很受當地百姓愛戴的,這樣一來,他們屬地裏的百姓對朱允炆就有意見了。

剛上位,就殘害同袍,惹得剛原本安穩的生活又起戰亂,說好的愛民如子呢?

再看朱瞻基,因爲有他父親給他打下的好基礎,在百姓眼中,這是位好皇帝。後面叔叔造反,他也沒有大動干戈,而是先派人談判,實在談不攏了纔出兵的。

出兵以後,也沒有大殺四方,最後很順利地“招降”了叔叔,對參與之人概不追究。

朱棣當初能夠奪取侄子的皇位 朱高煦爲什麼做不到 第5張

朱瞻基出兵的目的,只是爲了平息干戈,活捉了叔叔以後,也是以禮相待,沒有上來就咔嚓了。

這纔是真正的帝王之術,恩威並行,雙管齊下。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朱允炆在各個方面都差着朱瞻基一個檔次,嚴格意義上來說,他不具備當皇帝的資格和能力。

至少在上位的時候他還沒有準備好,因爲朱元璋的偏愛,他勉強坐在了這個位置上,可結局還是一樣的。

朱棣當初能夠奪取侄子的皇位 朱高煦爲什麼做不到 第6張

寫到這兒,小木想起來理財界的一句名言:靠運氣賺到的錢,將來一定會憑實力虧掉。

這句話用在朱允炆身上,好像也挺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