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漢武帝遠征大宛有什麼意義?不光是爲了寶馬

漢武帝遠征大宛有什麼意義?不光是爲了寶馬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武帝遠征大宛有什麼意義?很多人覺得就是爲了汗血寶馬,當然不可能這麼簡單,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感興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漢軍二徵大宛,前後耗時近四年,漢軍雖然取得了最終勝利,但由於連續征戰不得休整及李廣利不體恤士卒等因素,最終回國者僅餘萬人。雖然犧牲巨大,但漢軍征服大宛,威震西域諸國,各國紛紛遣子弟入長安爲質,爲漢藩屬,從而確保了絲綢之路的暢通。

此外,破大宛後,漢廷在從敦煌至帕米爾沿線設置驛站、營壘、烽火臺,遣兵戍守,並在輪臺、樓蘭等地進行屯田,爲過往漢使和商隊提供水糧,由此使漢與西域之間人員往來不斷,大大加深了雙方的交流。從整個中華民族的大歷史角度上來,這一意義是怎麼稱讚也不過分的。

漢武帝遠征大宛有什麼意義?不光是爲了寶馬

誠然,遠征大宛,雖然漢軍打出的旗號是爲了獲取汗血寶馬。但實際上,這次征伐卻是有漢一朝“西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宏觀戰略上看,征伐大宛並沒有錯。在漢與匈奴南北對峙、西域依附於匈奴的大局之下,如果漢朝不選擇一個西域國家來“殺雞儆猴”,一旦匈奴爭取到整個西域的支持,則就將給漢帶來巨大麻煩,之前漢軍在河西、漠北等地付出的鮮血就會白流。

通過擊破大宛,使西域臣服,不僅會避免漢朝陷於匈奴與西域兩面夾擊的窘境之中,更會大大孤立匈奴,確保大漢邊疆的安全。如果沒有武力作爲保障,單是依靠德政,誰會真正臣服?正因如此,出兵討伐既必要,也是勢在必行。而且此後,漢在西域通過駐軍與屯田,加強了對這一地區的控制,爲後來漢宣帝時期西域都護的設置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在戰略上成功的同時,漢武帝卻在戰術上連出暈招,其中用人不當便是最爲重要的一點。李廣利並非帥才,其軍事水平不僅難及衛青、霍去病等戰神萬一,即便和趙破奴、李息、公孫賀、路博德等人相比也相差甚遠。以此人爲將,只能使漢軍遭受更大的損失。

漢武帝遠征大宛有什麼意義?不光是爲了寶馬 第2張

另外,相比於兩次遠征數年的勞費、數億國帑的消耗和數萬將士的犧牲,漢軍在戰場上取得的戰果顯然太過微不足道。正所謂“利在千秋,罪在當代”,這恐怕也是征伐大宛最終成爲漢武帝勞民傷財一大罪狀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