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曹操南下荊州時,百姓都是心甘情願地跟隨劉備渡江嗎?

曹操南下荊州時,百姓都是心甘情願地跟隨劉備渡江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曹操南下荊州時,劉備攜民渡江,這些百姓中有多少是自願跟隨的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荊州。正值劉表病逝,他的繼任者劉琮在部下的勸說下,投降了曹操。這時的劉備還和手下在樊城駐紮,準備抵禦曹操。在得知處境危險後,劉備率領部下和百姓渡江南下。史書說他率領的百姓有十幾萬之多。那麼這麼多的百姓,都是心甘情願地跟隨劉備渡江的嗎?

曹操南下荊州時,百姓都是心甘情願地跟隨劉備渡江嗎?

一、隨劉備南撤的百姓組成。

劉備帶領的百姓有十幾萬,在這些百姓中,主要是由三大部分人員組成的。第一部分是劉備手下的家眷。劉備在荊州北部駐紮多年,一直以這個地區休養生息,壯大自己的勢力。他不但在這裏招兵買馬,還招攬賢人。久而久之,劉備組成了文有諸葛亮、徐庶,武有關羽、張飛、趙雲的軍事集團。

這個軍事集團一度發展成爲擁有馬、步、水軍的強大勢力,僅僅軍事人員就有一萬多人。在曹操南下的情況下,再加上劉琮的投降,劉備已經無法在荊州北部立足。在撤退的時候,他自然要把這些家眷統統帶走,免除將士們的後顧之憂。

在長阪坡之戰中,由於劉備的失敗,這些家眷遭到了很大的損失,給劉備帶來了不良的影響。他的妻子、幼子有趙雲保護,得以逃生。可是徐庶的母親卻落入曹操之手,迫使徐庶只得投入曹營。徐庶在曹營一言不發,但是劉備也失去了他這位得力的謀士。

第二部分是荊州不願投降曹操的人員。在荊州集團內部,對曹操的態度也不盡相同。除了那些脅迫劉琮投降的人員外,很多人並不想投降曹操。在劉備路過襄陽的時候,城中就亂作一團。劉備喊劉琮答話,劉琮也不敢露面。

曹操南下荊州時,百姓都是心甘情願地跟隨劉備渡江嗎? 第2張

當時諸葛亮就勸劉備攻打襄陽,武力奪取荊州。不過劉備審時度勢,沒有接受諸葛亮的建議,而是率領部下南下。在此期間,很多不願意投降曹操的人員,紛紛想辦法加入劉備的隊伍。這使得劉備的隊伍急劇增加,最後膨脹到了十幾萬人。

第三部分是當地的百姓。劉備在率領部下南撤的時候,也通知了當地的百姓一同撤走。在劉備渡江的時候,基本上樊城以北難見百姓蹤跡。劉備這樣做主要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百姓人口的當時重要的戰略資源,他不能把這些百姓留給曹操,來壯大曹操的勢力。在當時,遷徙百姓是一種很常見的手段,劉備、曹操、孫權都頻繁使用過。

第二個目的就是在荊州北部堅壁清野,給曹操的軍事行動製造障礙。在曹操南下的時候,劉琮投降曹操,這一切劉備都矇在鼓裏。當劉備知道自己的危險處境時,曹操已經到達了宛城,離劉備僅有數百里之遙。劉備想要擺脫曹操的追擊是很困難的。

因此劉備將漢水以北的百姓遷徙一空,各種物資全部撤出,給曹操留下一片荒野。事實證明,劉備的這個舉動,給曹操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當時曹操率領的全部是精銳部隊,劉備日行十幾裏,被曹操率領精騎一日一夜追了三百多裏才追上。從此可以看出,劉備的堅壁清野政策,至少爲劉備爭取了二十天的時間。如果不是曹操當機立斷,很可能就讓劉備奪取了江陵。

二、隨同劉備這三部分人員的表現。

我們可以看到劉備攜民渡江的這些百姓組成,第一和第二部分的人員,都是自願加入劉備陣營的。他們渡江並且和劉備一起南撤,是出於自願的,當然不會有脅迫一說。而且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劉備的負擔,讓他無法捨棄。

在長阪坡之戰前,諸葛亮就勸劉備捨棄這些沒有戰鬥力的人員,搶先佔領江陵。這個建議被劉備用“以民爲本”的理由拒絕了。其實劉備心裏清楚,這些部下的家眷和主動投奔的人員是無法拋棄的。他無論如何也只能咬着牙把他們帶到江陵。

但是現實很殘酷,如果僅僅只有第一部分的人員要帶走,情況還沒有那麼嚴重。劉備在南撤的時候對此也做了安排。可是當第二部分人員加入的時候,一切都變得無法控制。這些人員沒有組織性和紀律性,他們的加入只能打亂劉備行軍的步伐,拖累得劉備只能一天走十幾里路,劉備對此也無可奈何。

至於說第三部分人員,那些被迫遷徙的百姓,他們是否心甘情願就很難說了。這些百姓原本在荊州北部安居樂業,長期沒有經歷過戰亂。現在只是因爲曹操和劉備的戰爭,就陷入戰火之中。他們隨劉備渡江無非有三個原因。

曹操南下荊州時,百姓都是心甘情願地跟隨劉備渡江嗎? 第3張

第一個原因是躲避戰亂。荊州有很多人員都是從外地遷來的,他們的家鄉受到戰亂的侵害,纔來到當時比較安寧的荊州居住。在戰亂到來時,這些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逃亡。他們本來就不是荊州土著,再加上有逃亡的經驗,自然而然地就隨劉備南撤了。

第二個原因是從衆心理。這些人員由於沒有經歷過戰亂,對當時的情況束手無策。當大家都要隨劉備南撤的時候,他們也從衆跟隨離開。因爲大批人員都離開了,他們少數人員留下,很可能會遭到不測。即便是不遭到曹軍的殺戮,也可能被亂軍洗劫,被徵發服役,落得個家破人亡。

第三個原因是劉備的意願。我們知道劉備爲了能夠安全南撤,必須在荊州北部製造一個堅壁清野的地區,以此延緩曹軍的追擊。在劉備的計劃中,荊州北部的百姓是必須撤到漢水南岸的。有了這樣的計劃,劉備無論採取任何方式,也要將這些百姓遷移走。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即便是不願意遷移的百姓,也只能被迫遷移。不過這批不願意遷移的百姓,在南撤途中給劉備製造了很大的困難。他們行動遲緩,使得整個隊伍一天只走十幾裏。就算是爬,也不會比這個速度慢多少。在長阪坡和曹軍交戰時,也正是這些百姓四處奔逃,使得劉備的軍隊混亂,遭到了慘敗。

結語:

劉備攜民渡江,被傳爲仁義的佳話。但是在這段佳話背後,則是冷酷的現實。因爲當時劉備正在樊城抵禦曹操,在曹操來到宛城的時候,劉備才知道劉琮投降的消息。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劉備只能渡江南撤來挽回敗局。

隨劉備南撤的百姓中,一部分是劉備部下的眷屬,一部分是主動投奔的荊州人員,一部分是隨劉備南撤的當地百姓。前兩部分是自願跟隨的,第三部分就有脅迫的可能了。因爲劉備爲了自保,必須在荊州北部製造堅壁清野的地區,這些百姓不管怎麼想,也只能按照劉備的意願隨同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