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琮繼承的荊州沒有經過戰亂,爲何卻對曹操不戰而降?

劉琮繼承的荊州沒有經過戰亂,爲何卻對曹操不戰而降?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劉琮的荊州兵多糧足,爲何面對曹操的進攻,他卻選擇了不戰而降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三國時期,劉琮是最獨特的君主。在所有的割據勢力中,唯有他不戰而降。在曹操南下荊州的時候,劉琮繼承了劉表的基業。當時的荊州沒有經過戰亂,兵多糧足。可是劉琮卻不戰而降,把大好江山恭送給了曹操。那麼,爲何劉琮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一、 不戰而降的劉琮。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後,率軍南征。他採納荀彧的建議,“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率軍直趨宛葉。在當時,恰逢劉表病死,他的幼子劉琮繼位,荊州處於一片混亂之中。

如果單單從軍事形勢來看,劉琮的處境還不算太壞。因爲曹操發動的這場攻勢,是以奇襲爲主,有着試探的意味。曹操爲了對南方發動攻勢,在討平袁氏兄弟在北方的勢力後,於玄武湖訓練水軍。可是水軍還沒有訓練成功,就迫不及待地對荊州發動襲擊,是因爲荊州的形勢讓曹操坐立不安。

劉琮繼承的荊州沒有經過戰亂,爲何卻對曹操不戰而降?

荊州作爲三國時期的中心地帶,在劉表的治理下,多年沒有遭受過戰爭的摧殘。周邊的百姓爲了避亂,大批遷入了荊州。這使得荊州變得異常的繁榮,也使得它成爲各方勢力眼中的肥肉。劉備在荊州的內部,孫權在荊州的外側,都對荊州虎視眈眈。

劉備在逃到荊州後,大力發展自己的勢力。他在得到諸葛亮之後,健全了自己爭奪天下的班底。在很短的時間裏,劉備的實力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對曹操產生了威脅。而孫權的行動更是直接,他動員東吳的軍隊主力,持續不斷地對江夏的黃祖發動攻擊。在擊殺黃祖後,一度有席捲荊州之勢。曹操爲了阻止孫權的發展,派兵進入淮南,才迫使孫權撤軍。

正是由於劉備和孫權的勢力發展,讓曹操產生了深深的緊迫感。於是在他的水軍還沒有訓練完成的情況下,曹操就發動了對荊州的攻勢。由於沒有得力的水軍,在水網密佈的南方,嚴重製約了曹軍的軍事行動,給曹軍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在當時的荊州北部,劉備率領部下還在抵抗曹操。劉備的手下擁有水步軍萬餘人,如果得到劉琮的支援,利用曹軍缺乏水軍的不利因素,是能夠阻止曹軍的進展的。最起碼,劉琮可以以襄陽爲主要據點,憑藉漢水擋住曹軍的攻勢。

在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中,就是依託漢水的掩護,不但給了曹軍沉重的打擊,在關羽撤退的時候,曹軍都不能突破關羽水軍防守的漢水防線,讓關羽安然撤退。如果劉琮能夠和劉備精誠合作,複製關羽的戰績也不是不可能的。曹操的這一次對荊州的攻勢,採取的是奇襲爲主的戰術,如果雙方進入曠日持久的相持,對曹軍是極爲不利的。曹操到最後很可能會無功而返。

二、 劉琮投降的原因。

但是,劉琮在擁有衆多有利因素的情況下,卻選擇了投降。如果從歷史記載上看,這並非是劉琮的本意。他在和臣下商討的時候,說出了自己的意見,“今與諸君據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以觀天下,何爲不可乎?”也就是採取劉表過去的策略,保守荊州的地盤,來保證自己的獨立性。但是,爲什麼劉表的策略,到了劉琮那裏就執行不下去了,只能拱手而降呢?

首先,是劉琮的才能低下。當年劉表來執掌荊州的時候,是單槍匹馬來到荊州的。他憑藉個人的能力,將荊州掌控在自己手中。可就是這樣的劉表,在諸葛亮的眼中,也是一個庸碌之徒。諸葛亮認爲荊州是用武之國,但是劉表卻不能守住。

相比劉表,劉琮的能力就更是等而下之了。曹操在日後和孫權相持的時候,曾經有過一句著名的話,那就是“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之子,豚犬耳。”曹操在這裏對劉琮兄弟的評價是,他們都是些像豬狗一樣的人物。由此,也可以看出劉琮的真實能力。

劉琮繼承的荊州沒有經過戰亂,爲何卻對曹操不戰而降? 第2張

以劉表的能力,僅僅能夠保證荊州的安定,可他卻日夜生活在外敵窺伺之中。北方的曹操虎視眈眈,西方的東吳日夜攻伐。劉表使盡渾身解數,才勉強維持住自己在荊州的統治。在劉表去世後,劉琮的能力低下,連維持劉表時期荊州的舊況都不可得,更不要說面對曹操親自率領的大軍了。

其次,荊州的世家大族拋棄了劉琮。劉表能夠單槍匹馬佔據荊州,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得到了荊州的世家大族的支持。這中間尤其是蒯家和蔡家居功至偉。因此,荊州的形勢穩定之後,這些世家大族在荊州的統治中佔有了重要的地位。

劉表通過和蔡氏聯姻,重用蒯氏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但是,隨着曹操奉迎漢獻帝到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後,他手下的世家大族的態度發生了轉變。尤其是蒯越、韓嵩、劉先這些重臣,都建議劉表向曹操示好,投靠曹操。

甚至像韓嵩這樣的人,再去許都試探曹操的虛實。在得到曹操假借朝廷的封賞後,就公然以朝廷之臣自居,按照曹操的旨意行事。他盛讚朝廷和曹操的恩德,勸說劉表送自居的兒子去許都當人質。當劉表暴跳如雷要殺韓嵩時,卻被他的夫人蔡氏所救。

我們從這些事蹟就能夠看出,在劉表的手下,這些世家大族早就與曹操勾結。他們對跟隨劉表的前途已經失望,把希望寄託在了曹操的身上。劉表雖然採取強硬的手段予以鎮壓,可是這些人的勢力強大,劉表也只能取得表面的穩定。

劉表在立繼承人的時候,也考慮到了這方面的情況。他廢長立幼,立蔡氏所生的劉琮爲繼承人,就是希望在自己去世後,劉琮能夠在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下,保住荊州。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他去世後,這些世家大族根本不理睬與劉琮的親戚關係,爲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拋棄了劉琮。對局勢失去控制,無依無靠的劉琮,成爲了這些世家大族手中的玩物,乖乖地聽從他們的擺佈,走上了投降的道路。

最後,是劉琮面對劉備、曹操和孫權的內憂外患沒有出路。劉琮即便是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他的處境也並不樂觀。這是因爲劉琮實際上是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內憂不但有着世家大族的爭權奪利,還有着劉備的虎視眈眈。外患則是要面對曹操和東吳的兩面夾擊,軍事形勢舉步維艱。

劉備在來到荊州後,雖然他寄人籬下,但是並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在得到諸葛亮的輔佐後,他確立了《隆中對》的戰略方案,並付諸實施。在這個戰略方案中,跨有荊益是第一步。劉備在新野發展勢力,就是在等待合適的時機,來奪取荊州。

劉琮繼承的荊州沒有經過戰亂,爲何卻對曹操不戰而降? 第3張

對於劉琦、劉琮兄弟的繼承人鬥爭中,劉備、諸葛亮都是站在劉琦的一方的。他們勸說劉琦出鎮江夏,就是讓他躲避政敵的陷害,並藉機掌握一定的實力。這樣,劉備就在荊州有了劉琦這個盟友,爲下一步實施他的吞併荊州的計劃做準備。

劉琮心裏對此也十分清楚。如果他借重劉備的力量來抵抗曹操,是前門拒狼,後門進虎的局面。如同他手下傅巽所說的,劉備不是曹操的對手,想讓劉備抵抗曹操是靠不住的。而且如果劉備抵抗住了曹操,他也不會屈居劉琮之下的。最有可能的情況是,劉備在局勢穩定後,藉助武力擁立劉琦上位,那麼劉琮和支持他的這些人將遭受滅頂之災。

正是大部分人都看出了劉備對荊州的野心,可是也都沒有可以制約劉備的能力,對將來的局勢感到束手無策。這些世家大族本身與劉備有矛盾,他們認爲,與其讓荊州落入劉備手中,還不如名正言順地歸順朝廷,這樣對自己的結果還要好得多。因此,爲了保住自己的權勢,他們才勸劉琮投降。

正是由於內部不穩,使得劉琮失去了抵禦外侮的能力。面對曹操和孫權的攻擊,劉琮難有抵抗能力。因此在權衡各方面的利弊後,劉琮選擇了對曹操投降。這樣做,既保證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也讓自己能夠得到一個比較好的歸宿。在劉琮投降後,爲了拉攏荊州人士,曹操對荊州的投降人員大肆封賞,劉琮得到了青州刺史、列侯的封賞,他的手下也有十五人封侯,得到了比較好的安置。

結語:

曹操南征荊州的時候,正逢劉表去世,劉琮繼承了荊州。面對曹操的攻勢,劉琮在部下的勸說下,選擇了投降。這是因爲劉琮的能力低下,沒有應對複雜形勢的能力。他所依靠的荊州世家大族爲了自己的權勢,又拋棄了劉琮,不再支持他。在內有劉備、劉琦虎視眈眈,外有曹操、孫權的攻擊,劉琮選擇投降是他最佳的出路。

不過劉琮不戰而降,也改變了歷史的走向。曹操輕易得到荊州,打破了劉備的計劃,變得志得意滿。他不顧自己的水軍沒有訓練完成,就發動了赤壁之戰。最終,曹操在孫劉聯軍的抵抗下遭受慘敗。荊州被曹操、劉備、孫權三家分佔,進入了更加錯綜複雜的爭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