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在關羽水淹七軍時,曹操爲何派徐晃而不是張遼去增援襄樊?

在關羽水淹七軍時,曹操爲何派徐晃而不是張遼去增援襄樊?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樊城危在旦夕,爲何不見就近的張遼增援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從荊州出兵,發動了襄樊之戰。在這一戰中,曹軍遭受了慘重的損失。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甚至打算遷都躲避關羽的鋒芒。最後還是由於孫權偷襲荊州,關羽在徐晃率領的曹魏援軍和呂蒙的吳軍夾擊下,被迫敗退。那麼,在關羽水淹七軍的時候,離襄樊最近的曹軍分別是徐晃的一萬新兵和合肥的張遼所部。爲何曹操派徐晃,而不是張遼去增援襄樊呢?

在關羽水淹七軍時,曹操爲何派徐晃而不是張遼去增援襄樊?

一、襄樊之戰的經過。

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是關羽指揮的最精彩的戰役。關羽在這場戰役中的表現,可圈可點,充分顯現了他的出色軍事才能。而他的對手曹仁、于禁、龐德、徐晃等人,也是曹軍中屈指可數的將領,這使得襄樊之戰一波三折,精彩萬分。

關羽在這場戰役中,出動了三萬多精銳部隊,這些軍隊是準備將來實現《隆中對》北伐宛洛的部隊。這些部隊訓練有素,而且養精蓄銳多時。在這支軍隊中,包括有一支精銳的水軍,關羽利用他們控制了戰場的形勢。關羽的兵力在襄樊地區可以形成局部優勢。

在實際上,關羽也抓住了轉瞬即逝的良機。當時孫權在淮南集中兵力,準備發動攻勢。而曹操剛在漢中打了敗仗,主力正在撤退途中。由於曹操身體有病,曹軍主力一時滯留在關中,無法迅速撤回。再加上曹操對異姓將領存有疑心,不願意讓他們率領過多的人馬。這使得曹操派來的援軍只能分批到達襄樊前線,給關羽造成了各個擊破的戰機。

因此,在襄樊之戰初期,襄樊地區的曹軍只有曹仁的七千多人馬和于禁、龐德率領的三萬人馬。這些人馬與關羽的三萬多人馬相比不佔優勢,不能一舉打退關羽。再加上關羽的水軍優勢,可以利用水軍封鎖漢水,分割襄陽和樊城,並且利用秋雨連綿,漢水暴溢的時機,全殲了于禁率領的七軍人馬,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在於禁的七軍被殲滅的時候,是曹軍在襄樊之戰最危急的時候。當時關羽派兵乘大船攻打樊城,曹仁企圖棄城逃走。在滿寵的勸說下,曹仁和部下盟誓,堅守樊城,這才度過了難關。不久後,徐晃率領援軍趕到襄樊前線,與關羽發生激戰。

在多次打敗關羽的軍隊後,再加上孫權襲取了荊州,關羽棄圍撤退。曹操對徐晃解圍的功勞大加讚賞,把襄樊之圍比作戰國時,齊國被樂毅圍困的莒、即墨,把徐晃比作孫武和司馬穰苴。關羽在撤退途中,由於江陵被東吳奪取,大軍離散,被迫走保麥城,不久被吳軍擒殺,襄樊之戰最終以關羽的失敗而告終。

我們看待這段歷史,會發現一個問題。在關羽消滅于禁的援軍時,襄樊危急萬分。滿寵勸說曹仁不要棄守樊城的時候說,關羽準備主力北出,只是怕樊城在他的背後。如果樊城不守,白河以南的地區就會落入關羽的手中。這將給曹魏的統治帶來災難。

在當時,襄樊後方只有徐晃率領的一萬新兵,他們沒有多少戰鬥力抵抗關羽。而離襄樊最近的曹軍就是在合肥的張遼所部。爲何襄樊的戰局如此危急,曹操卻眼睜睜看着曹仁孤軍奮戰,而不抽調張遼前往救援呢?

在關羽水淹七軍時,曹操爲何派徐晃而不是張遼去增援襄樊? 第2張

二、曹操不派張遼救援襄樊的原因。

其實張遼並非沒有去救援襄樊,只是他去的時候太晚了。當曹操讓他去救援襄樊的時候,戰役已經進入了晚期。張遼率領的軍隊還沒有趕到襄樊,關羽就被徐晃率領的曹軍打退了。於是張遼率軍到摩陂去見曹操。曹操得知張遼來到,不顧身體狀況不佳,乘輦慰勞了張遼所部,並讓他們回去屯紮在陳郡。那麼,在襄樊危急但是時候,曹操不派張遼救援襄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的幾個原因。

首先,曹操讓張遼守衛合肥,防備孫權。我們知道,在關羽出動兵馬攻打襄樊時,孫權也在淮南集中兵力,做出攻打淮南的姿態。在此之前,孫權和呂蒙曾經一起密謀,決定了武力奪取荊州的戰略。爲此,孫權向曹操祕密請求投降,並和曹操結成姻親關係。

但是由於曹操在赤壁之戰時吃過孫權的虧,他並不認爲孫權投降有多少誠意。因此,曹操在淮南依然派駐軍隊,尤其是張遼來防備孫權的進攻。孫權在湘水之爭後,曾經集中了東吳最大的兵力,以十萬之衆向合肥發動了進攻。可是這一次帶有戰略性質的攻勢被張遼爲首的曹軍挫敗,孫權在逍遙津還差點落入曹軍之手。

這一戰後,孫權對張遼有了心理陰影,再不敢與張遼作戰。曹操知道這一情況,便將張遼放在合肥,作爲對抗東吳的王牌。在襄樊前線失利之時,孫權在淮南還保有着大批兵力,爲了防止這些兵力北上,曹操不抽調張遼增援。只要張遼坐鎮合肥,就可以保證合肥不失。因此,孫權不發動荊州之戰,曹操是不會調動張遼的。

其次,張遼顧及情面,行動遲緩。在襄樊之戰後期,孫權向曹操稱臣,發動了對荊州的偷襲。曹操在解除了合肥的後顧之憂,才抽調張遼到襄樊解圍。在孫權偷襲荊州後,關羽和徐晃交戰不利,得知消息就撤軍了,當張遼率軍趕到戰場,已經沒有機會和關羽交戰了。

不過我們從張遼到達襄樊戰場的時間上看,張遼的增援行動是不積極的。孫權向曹操稱臣,並且發動荊州之戰的這段時間裏,如果張遼兵貴神速,充分發揮騎兵的機動能力的話,是可以趕到襄樊的。但是,張遼的軍隊沒有走到襄樊前線,關羽就撤退了。

在關羽水淹七軍時,曹操爲何派徐晃而不是張遼去增援襄樊? 第3張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張遼行動的不積極。這是因爲徐晃在襄樊前線擋住了關羽的進攻,孫權又出兵襲擊關羽的後方,關羽已經無力在襄樊前線支持。張遼就算是趕不到襄樊前線,也不會影響戰局。張遼行動遲緩,有着顧及當年與關羽的情誼,不願意和關羽交戰的因素在內。

第三,曹操對張遼的疑慮。曹操此人生性多疑,對於異姓將領信任有限。在他的眼中,只有夏侯淵、夏侯惇和曹仁三位家族將領堪爲大將。其他的將領不管能力有多強,率領的兵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在襄樊之戰中,雖然關羽只有三位多人馬,他卻可以抵擋住曹操的多批援軍。這些援軍由於沒有大將率領,只能一批批投入戰場。

在曹營中,和關羽的關係最好的兩員武將張遼、徐晃,也是曹軍將領中的佼佼者。可是他們在襄樊之戰中,張遼率領七千人馬駐紮合肥,徐晃則率領一萬沒有多少戰鬥力的新兵駐守二線,這跟曹操對他們的提防有關。曹操自己親自坐鎮摩陂,將嫡系人馬派到徐晃那裏,這纔派徐晃解樊城之圍。

至於張遼更是如此。當時合肥方向上並不是沒有兵力,夏侯惇率領二十六個軍坐鎮淮南。如果這些兵力分出一半給張遼,由他率領增援襄樊,襄樊前線也不會那麼緊張。可是曹操只信任夏侯惇,這麼多人馬交給夏侯惇指揮。夏侯惇當時身體也是重病纏身,不能親自上陣。這造成了曹操空有重兵,卻無人率領。張遼因此只能率領部分兵力防守合肥,要去救援襄樊也是有心無力。

結語:

在襄樊之戰初期,關羽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水淹七軍,給曹軍以沉重打擊。曹操在無人可派的情況下,只得讓曹仁獨立在樊城支持。直到曹操返回關東,纔給徐晃派去大批援軍,讓徐晃去樊城解圍。在徐晃和孫權的夾攻下,關羽只得撤回荊州,結束了襄樊之戰。

在這場戰役中,張遼一直駐守合肥,在接到曹操命令增援襄樊時,已是戰役的晚期,沒能與關羽交鋒。這與孫權的兵力佯動,張遼在淮南的防禦任務有關,他必須保證合肥的安全。而且張遼與關羽的關係密切,曹操也對此有疑慮。在襄樊前線大局已定的時候,曹操召張遼來援。張遼行動並不積極,等來到襄樊前線時已經遇不到關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