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桓溫準備謀朝篡位,謝安是如何轉危爲機的?

桓溫準備謀朝篡位,謝安是如何轉危爲機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桓溫,字元子,東晉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權臣,晉明帝司馬紹女婿,宣城太守桓彝長子。掌權期間,抑制朋黨,改善吏治,抑制兼併,實施土斷,重視民間疾苦,改善教育。三次出兵北伐,在聲望受損後,奢求朝廷加九錫,受制於王謝勢力阻礙,未能如願。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元373年,大司馬桓溫入京朝見孝武帝,謝安與王坦之兩位大臣前往新亭迎接。王坦之十分害怕,對謝安說:“此次迎接大司馬,恐怕有去無回。”謝安說:“別怕,跟我走,保你平安無事。”

爲何桓溫入朝,王坦之會如此害怕呢?原來桓溫來者不善,此次帶兵入朝,意在剷除反對勢力,震懾朝廷,要求加九錫,逼小皇帝禪位。

桓溫是東晉時期的權臣,掌握着東晉的軍政大權,有廢立君王的大權。此前,因爲看司馬奕不順眼,便廢黜了他的帝位,另立司馬昱爲帝。

桓溫準備謀朝篡位,謝安是如何轉危爲機的?

司馬昱即位不到一年,卻因處處受制至於桓溫,憂憤而死。原本桓溫以爲司馬昱臨死前會主動將皇位禪讓於己。可是朝中大臣擅作主張,另立小皇帝司馬曜,這讓桓溫心裏十分惱火。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桓溫親率大軍回京,準備興師問罪。朝中文武百官惴惴不安,人心惶惶。史書中這樣記載:【坦之甚懼,安神色不變,曰:“晉祚存亡,決於此行。”】

當桓溫威風凜凜地來到新亭時,他的身後跟隨着大批的侍衛,漫山遍野都是嚴整以待的士兵,在寒風的吹拂下,旌旗招展,甚爲雄壯。

百官哪裏見過這樣的陣勢,早就嚇得拜伏於地,連頭也不敢擡起。王坦之更是渾身哆嗦,冷汗直冒,連手版也拿倒了。

只有謝安神色鎮定,剛一入席,謝安便給了桓溫一個下馬威,他質問道:“聽說有道義的諸侯,他們的軍隊是用來抵禦外寇,爲何明公在牆壁後埋伏那麼多勇士呢?”

桓溫準備謀朝篡位,謝安是如何轉危爲機的? 第2張

桓溫尷尬地回答:“我正準備讓他們離開呢。”說完便打發那些人撤離了。

謝安與桓溫談笑風生,二人一起聊了很久。謝安盛讚桓溫爲國家立下赫赫戰功,堪稱國家的棟樑;桓溫也欽佩謝安的過人膽識和崇高的威望,有王佐之才。

謝安以他的鎮定和膽識,贏得了桓溫的尊重。一直到談話結束,桓溫也沒有爲難謝安和王坦之。

雖然桓溫暫時放了謝安與王坦之等人一馬,但他篡位的野心絲毫不減。返回姑蘇不久,他身患重病,立即上書,請求朝廷給他加九錫。

《智囊》中這樣記載,【桓溫病篤,諷朝廷加己九錫】

所謂的加九錫,王莽、曹操、司馬昭等人都幹過,基本等同於篡位。對於這種無禮要求,以謝安爲首的朝臣當然不肯答應,但又不能明着反對。

面對這樣的情形,謝安想出了一個妙招,他決定以拖待變。

《智囊》記載:【謝安使袁宏具草,安見之,輒使宏改,由是歷旬不就。】意思是謝安命袁宏起草加錫詔書。文稿完成後,謝安卻屢次要袁宏修改,因此延誤十多天才定稿。

桓溫準備謀朝篡位,謝安是如何轉危爲機的? 第3張

袁宏是一個大才子,文采非常好。他接到任務後,加班加點,便把加九錫的詔書擬好,及時交了上去。

但沒過多久,就被退了回來,說詔書不合格。袁宏修改了好幾次,但總被退回來,也沒有說原因。

於是,袁宏把詔書拿給王彪之看,請他指點一二。王彪之看了後,只是不停誇,說他的這篇詔書文采飛揚,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袁宏知道他沒說實話,糾纏着不放。王彪之熬不過他,才小聲說道:“你不知道嗎,桓溫已經病入膏肓,估計活不了幾天。”

袁宏經他這麼一點撥,這才如夢初醒,於是,他配合着謝安,故意將事情拖着不辦。

桓溫準備謀朝篡位,謝安是如何轉危爲機的? 第4張

《智囊》中記載,【溫薨,錫命遂寢】。就是說一直到桓溫去世,這篇加九錫的詔書也沒擬好,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桓溫之所以不敢以雷霆之勢除掉謝安、王坦之等人,趁機奪取司馬政權,那是因爲他被謝安的才華和膽識所折服,他更忌憚於王、謝在朝中的權勢與威望。

同時,桓溫也敏銳地意識到,只要有謝安、王坦之這樣的輔政大臣還在,司馬政權還遠未到壽終正寢的時候。所以,這也是桓溫不敢逆天而行。

當然,謝安也敏銳地看清了當時的嚴峻形勢,雖然身處險境,但他以大無畏的決心和膽識贏得了桓溫的尊重,並多次化解了朝廷的危機。

而對於桓溫臨死前要求加九錫,則更像是一個小孩子的任性之舉。謝安採取的策略是緩兵之計,以拖待變,一直耗到桓溫油枯燈盡,使加九錫一事不了了之,使人不得不佩服謝安的謀略。

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遇到棘手的事情,先不要頭腦發熱,激烈對抗,那隻會將事情辦砸。最好的策略是:先等等、再看看,等待時機的轉變,順勢而爲。時間是個好東西,有時候它會幫我們解決很多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