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戰國時期魏國在巔峯時期的實力有多強?秦國的崛起離不開它的打壓

戰國時期魏國在巔峯時期的實力有多強?秦國的崛起離不開它的打壓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戰國時期魏國在巔峯時期的實力有多強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秦王嬴政命令楊端和、李信率兵攻魏。趙國春平君趙佾主張出兵援魏,並言明自己已經書信李牧將軍讓他做好出徵的準備;趙相郭開則認爲此時出兵助魏只會將趙國捲入與秦的對戰,弊大於利。趙王偃實則早已派出龐煖在秦軍側翼觀察其動向,只是按兵不動,可趙佾私信李牧的舉動加劇了趙偃的疑心。戰事緊迫,魏國先後派出使者前往趙、韓、齊求援,爲防止列國救魏而合縱攻秦,秦王嬴政派李斯、姚賈分別出使韓、齊兩國。

戰國時期魏國在巔峯時期的實力有多強?秦國的崛起離不開它的打壓

由此,對於魏國來說,面對秦始皇派出的大軍,只能說是苦苦支撐。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不管是秦昭襄王,還是秦莊襄王,都曾派人攻佔魏國的疆域。在很多人看來,魏國可以說是屢遭秦國的欺負,而且沒有反擊之力。當然,在正史上,戰國後期的魏國,確實不是秦國的對手,只能被動防禦。但是,在戰國前中期,巔峯時期的魏國卻曾長期壓制秦國,這成爲秦孝公求賢若渴,全力支持商鞅變法的重要原因。換而言之,秦國的崛起,離不開魏國的欺負。

具體來說,公元前453年,晉陽之戰發生,魏桓子、韓康子本爲智伯一方,卻又倒戈,與趙氏共滅智伯,並瓜分其所有領地,從此晉國趙、魏、韓三卿稱霸。魏、韓、趙戰勝智氏,並三分其地,至此晉國實際上已被三家瓜分,名存實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魏斯、趙籍、韓虔三大夫爲諸侯,脫離晉國,此時晉只剩絳城與曲沃兩處,史稱“三家分晉”。

公元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晉國最後滅亡。在三家分晉後,魏國疆域很散漫,在今陝西省境內者,沿黃河有今韓城縣的南部。在渭河以南有華陰縣左右地。在今山西省境內者,有西南部,並伸入東南部。在今河南省境內者,有北部,併兼有黃河以南一部分沿河的。在今河北省境內者,有今大名、廣平間地。並有今山東省冠縣的。

戰國時期魏國在巔峯時期的實力有多強?秦國的崛起離不開它的打壓 第2張

對於魏國來說,在戰國初期可謂地處四戰之地,也即周邊有秦國、韓國、趙國、齊國、楚國等諸侯國。正是因爲這一情況,促使魏文侯這位君主頗有憂患意識,決定變法圖強。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爲相,樂羊、吳起等爲將,並開啓了李悝變法。在戰國時期,李悝變法的時間要明顯早於商鞅變法,也在吳起變法,胡服騎射之前。

因此,非常明顯的是,正是因爲率先進行變法,促使魏國得以在戰國初期迅速崛起。而就強大的魏國,將擴張的方向對準了秦國,並奪取了秦國的河西之地,甚至對秦國腹地都形成了威脅。魏文侯三十三年(公元前413年),吳起率領魏軍在西河戰場戰勝秦軍,衝破秦軍西河防線。

在此之後,吳起指揮渡河的魏軍對秦國在西河地區(今陝西洛河、黃河與渭河間的大片三角地)的據點進行清除,陸續佔領了臨晉(今陝西大荔東南)、王城(今陝西大荔)、元裏(今陝西澄城南)、洛陰(今陝西大荔西南)、合陽(今陝西合陽東南)、陰晉(今陝西華縣東)等城。

到了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國完全佔據了西河地區,魏國的領土大大擴張。吳起向北還奪取了戎狄遊牧民族的大片土地,魏文侯在此設置了上郡(今陝西境內洛河以東,黃梁河以北,子長以南)。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華陽太后的宮廷之變沒能成功,其中,陽泉君就被呂不韋流放到上郡一帶。對於上郡來說,曾是魏國的疆域,後來才被秦國奪走的。

戰國時期魏國在巔峯時期的實力有多強?秦國的崛起離不開它的打壓 第3張

在魏文侯等君主的努力下,魏國又佔領了陝(今河南三門峽西),控制了秦國與中原交通的黃金通道。秦國被壓迫在洛水以西,沿洛水西岸構築防禦工事。魏文侯在洛水的東岸修築了一條長城,南端越過渭水與陰晉相連,北端到達雕陰城(今陝西甘泉南)以西。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魏國將秦國壓制在洛水以西,長達八十年,使秦國不得與中原交通,魏國獨擅關東之利,利用地理上的優勢地位,控制秦國同中原的交流,從中攫取暴利,秦國受到了很大的削弱,魏國卻越來越富。

換而言之,這就好比秦國要和齊國、韓國、趙國等諸侯國進行商業往來,必須要通過魏國的關隘。正所謂“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

對於秦國來說,不僅在疆域上遭到了魏國的蠶食,還在商業上遭到了魏國的盤剝,這無疑是秦國在戰國初期實力弱小的重要體現,也讓秦國君主爲此憤憤不平。在魏文侯去世後,其子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在位25年期間,任用吳起訓練精銳的魏武卒,國力繼續上升,不斷東征西討,奪取楚國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爲後來遷都大梁打下基礎。

等到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的時候,魏國已經稱霸中原長達百年。公元前344年,魏惠王率領諸侯朝見周天子,史稱逢澤之會。正式標誌着魏國成爲戰國前中期的霸主。值得注意的是,在魏國四處樹敵的背景下,秦國也在變法圖強,意圖扭轉秦國面對魏國的劣勢。

戰國時期魏國在巔峯時期的實力有多強?秦國的崛起離不開它的打壓 第4張

最後,秦孝公於秦獻公四年(公元前381年)12月6日出生。秦獻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其父秦獻公去世後,秦孝公繼位。秦孝公繼位時年僅21歲。秦孝公即位的時候,魏國的國力依然十分強盛。但是,此時的魏國已經不如魏文侯時期那麼具有活力了,尤其是商鞅等人才,因爲在魏國得不到施展才華的大舞臺,所以選擇離開魏國,投奔到其他諸侯國。

在商鞅的勸說下,秦孝公決定在秦國國內進行變法,但變法遭到以甘龍、杜摯等人的反對,雙方產生激烈的爭論。變法之爭結束後,秦孝公於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頒佈《墾草令》,作爲全面變法的序幕。《墾草令》在秦國成功實施後,秦孝公於前356年任命商鞅爲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到了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在秦國實行了第二次變法,主要內容爲:開阡陌封疆,廢井田,制轅田,推行縣制等。

經過兩次商鞅變法後,秦國的國力得到明顯增強。與此同時,魏惠王在位時的魏國,則因爲和齊國之間多次交戰,從而忽略了河西一帶的防守。於是,商鞅等秦國將領逐漸奪回了河西之地,獲得了東出中原的大門。最終,魏國在魏惠王之後日益衰落,而秦國則從秦孝公開始,不斷向中原地區擴張。所以,到了《大秦賦》這部電視劇的歷史背景下,秦國已經在國力上碾壓魏國了,對於後者來說,只能接受被秦始皇嬴政消滅的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