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孫臏兵法》的歷史影響:該如何評價孫臏兵法

《孫臏兵法》的歷史影響:該如何評價孫臏兵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臏兵法》集戰國道家文化氣息大成

羣雄繼起、諸侯爭霸的戰國時期,思想和文化得到了大解放。齊國是重要的思想、文化中心,齊威王、宣王之時,曾在齊國都城——臨淄設稷下學宮,招集天下奇人異士,著書立說,遊說講學,其中黃老道家爲其主體。寬容的學術政策和良好的學術環境,造就了一大批才華橫溢、博學多識的黃老道家人才。從而形成了兼收幷蓄集大成的戰國文化。同時,軍事和戰爭成爲了社會生活的主題,倍受人們的關注。雖然兵學並不是中華文明的主幹部分,但卻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裏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內容”,兵家從產生之時,就不是完全獨立的學派,而與道家有密切的聯繫。

《孫臏兵法》的歷史影響:該如何評價孫臏兵法

道家主張清靜無爲,乍看上去,彷彿與兵學並無關係,但事實不是這樣的。雖然道家提出了“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然而老子又說:“善爲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爲之下。”這裏老子又對善戰者提出要求。《老子》中還載有:“用兵有言:‘吾不敢爲主,而爲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可見,道家並不是絕對反對戰爭的,而是對戰爭持一種“後發制人”的態度。道家非常看重“道”,即希望可以按照和掌握事物的客觀規律。“道”對於中國兵學影響十分深遠。《孫臏兵法》強調作爲“王者之將”必須具備“知道”的能力,所謂“知道”,即“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內得其民之心,外知敵之情,陣則知八陣之經”,非常看重戰爭法則。道家的思想中還包含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即矛盾的對立統一關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在《孫臏兵法》諸篇中繼承了這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如《積疏》篇中主要涉及的是積疏、盈虛、徑行、疾徐、衆寡、佚勞六對事物的關係,《奇正》篇則主要論述奇正的相互關係和變化,對這些充滿了矛盾和對立的事物進行集中描述,揭示出了事物的本質,兩者之間關係以及相互轉化的條件等等,這些都是深受了道家思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