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文萊帝國簡介 文萊帝國曆史

文萊帝國簡介 文萊帝國曆史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萊帝國(Bruneian Empire),在古籍中被稱爲“渤泥/勃泥”,是一個在婆羅洲北岸的馬來人帝國,存在於14世紀到19世紀之間。

  擴張

  滿者伯夷在皇帝哈雅姆·雅魯克死後,進入衰退狀態,無法控制它的海外屬地。這爲文萊國王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打開了機會,中國明朝永樂皇帝在1403年登基後立即派出特使到各個國家,邀請他們覲見,文萊隨即介入到利潤豐厚的中國朝貢體系。

文萊帝國簡介 文萊帝國曆史

  到了15世紀,帝國成了一個穆斯林國家,文萊國王皈依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是由在東南亞經商的印度穆斯林和阿拉伯商人引進,文萊帝國後來控制了婆羅洲北部大部分地區,成爲了東方和西方世界貿易體系的重要樞紐。但它的影響力只侷限在沿海城鎮,港口和內河,沒深入島內地帶。文萊國王似乎與在馬六甲海峽生活的羅越人和巴瑤族聯盟組成海軍艦隊。

  在第五代蘇丹博爾基亞統治時代,文萊帝國控制了婆羅洲西北部並達到蘇祿羣島,棉蘭老島的部分地區至馬尼拉。在16世紀,文萊帝國的影響力也延伸至婆羅洲西部的卡普阿斯河三角洲,在西加裏曼丹的三弼蘇丹國和在菲律賓南部蘇祿蘇丹國也建立了關係。

  衰落

  到17世紀末,文萊帝國因王室內訌,歐洲列強殖民擴張,和海盜侵害變得衰弱。由於西方列強的到來如西班牙在菲律賓,荷蘭在婆羅洲南部和英國人得到納閩,沙撈越和北婆羅洲,帝國失去了它的領土。1888年蘇丹阿赫馬丁上訴英國要求停止進一步侵犯他的領土,在同一年,英國與他簽訂了“保護條約”,並使文萊成爲英國的保護國,直到1984年,當它獲得獨立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