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文萊國創始人之一 元末明初從軍黃森屏簡介

文萊國創始人之一 元末明初從軍黃森屏簡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森屏Ong Sum Ping(1339-1408年)初名元壽,字昌年,號熙春。福建泉州鯉城區熙春鋪市曹巷竹西黃良輔長子。元末明初從軍,華人政權首領,文萊國創始人之一。文萊文寫作"ONG SUM PING"。中國福建泉郡市曹巷人,明洪武八年時,初任鶴慶守備。由於騰衝地理位置重要,明洪武帝朱元璋派黃森屏重兵駐守,並建造了石頭城,稱之爲"極邊第一城"。因黃森屏英勇善戰,屢建奇功,後升爲雲南永昌騰衝衛總兵。率領整個家族及鄰居數千人經西南部緬甸避亂航海南渡抵達婆羅洲(即現在的加裏曼丹島)。他們在東加里曼丹的一條大河河口登陸,精疲力竭之時發生了船難,有的折斷了手臂。後來遷至的番人因此稱此河爲"支那巴唐岸河(Kinabatangan)",即 "中國人斷手"之意河。

文萊國創始人之一 元末明初從軍黃森屏簡介

開發

黃森屏Ong Sum Ping(1339-1408年)初名元壽,出生於福建泉州熙春鋪市曹巷黃宅。漢族,元末明初主要成就文萊國的創始人之一首領。因黃元壽在中國南海森屏灘剿寇抗倭功勳卓著,明洪武帝朱元璋,特賜名爲黃森屏作爲出使婆羅洲(加裏曼丹)使者的名字。黃森屏和華人同胞在斷手河流域努力,力量迅速發展,聲威遠震。番人用他們的習慣稱呼稱黃森屏爲“拉闍”,也就是王的意思,而華人則按中國的叫法稱之爲“總兵”,可見黃森屏在東加里曼丹島建立了獨立的華人政權,這個政權保有足以威懾敵人的強大的軍事力量。

融合

當時在斷手河偏北的地區是國力衰微的渤泥國,南受印尼的控制,經常被要求向其進貢,東則常受菲律賓南部蘇祿蘇丹國不時的侵擾。新即位的渤泥國蘇丹馬合謨沙(SultanMuhammadShah)向黃森屏率領的華人力量求援。馬合謨沙把女兒嫁給了黃森屏,贈與黃森屏“MaharajaLela(麻那惹加那,約相當於中國小說中常見的“並肩王”)”的稱號;馬合謨沙還讓自己的弟弟艾哈邁德(Ahmad)娶了黃森屏的妹妹黃元麗,贈給她PuteriKinabatangan(來自中國斷手河的公主)的稱號,兩個政權因統治者之間的婚姻關係結成了緊密的同盟。在黃森屏和華人軍隊的奮戰之下,蘇祿入侵被遏制,渤泥國避免了滅亡的命運。

此前的1370年,中國明朝太祖皇帝派使臣輾轉從印尼到達渤泥,渤泥始見明朝的強大國力,這也進一步鞏固了渤泥國與黃森屏華人政權的同盟。此後的三十年時間中,兩股力量像其領導人一樣迅速。華人由東部的斷手河流域向北部沿海發展,相繼建立了中國城、中國鎮等城市,即今天馬來西亞東部的大城市哥打基納巴盧和支那魯特等城。

文萊國創始人之一 元末明初從軍黃森屏簡介 第2張

1402年,蘇丹馬合謨沙去世,兒子阿布杜·馬吉德·哈桑(ABDULMAJIDHASAN)繼位,由黃森屏和馬合謨沙的哥哥特曼貢親王(PengiranTemenggong)監國攝政,所以文萊史一般不把哈桑當成第二世蘇丹。1406年阿布杜·馬吉德·哈桑去世後,有兩年大空位期。在這兩年期間,發生了一系列政治鬥爭,最後傾向於黃森屏的艾哈邁德(Ahmad)壓倒特曼貢親王繼位,成爲渤泥史上的第二世蘇丹,黃森屏在渤泥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去世

在南洋奮鬥了大半輩子的黃森屏一直未忘記祖國,對明朝的認同感也不斷增強。1408年,黃森屏留下自己的妹妹黃元麗鎮守渤泥,自己以渤泥“MaharajaLela”的句號親率150多名親威、部下回到中國朝見進貢,《明史》中稱之爲渤泥國王麻那惹加那。明永樂成祖皇帝朱棣非常高興,特意下旨令使團進京沿途的每個府縣都要設宴招待,讓他們得以親見家鄉的變化。但年事已高的黃森屏已無精力經受沿路的舟車勞頓,也無法承受回到家鄉之後的巨大喜悅,這年的十月在抵達南京後於1408年12月因旅途顛簸勞累過度瘁然而逝,享年六十七歲。

去世之前他嚮明成祖提出三個要求:一是“境土悉屬職方”的,將渤泥和斷手河流域的土地,歸入中華版圖;二是“乞封國之後山爲一方鎮”,請加封東南亞的最高山(今名基那巴盧山,意爲中國寡婦山)爲渤泥國的鎮山,並賜以美名,永鎮南洋大地;三是“託體魄於中華”,允許自己安葬於中國。

文萊國創始人之一 元末明初從軍黃森屏簡介 第3張

明成祖在今南京安德門外石子崗東向花村烏龜山地方爲其立墓,以王禮賜葬。立他的兒子遐旺黃克孫(AWNG)爲渤泥新王;賜渤泥國後山“長寧鎮國山”之名,並親撰碑文,命太監張謙等人南下刻石立碑。

1408年,渤泥新王遐旺在太監張謙、行人周航等人的護送下回國。張謙等人到基那巴盧山下刻石立碑,還專門到爪哇傳達了永樂皇帝的詔命:不得再向渤泥國要求進貢。張謙、周行一行鎮守渤泥一年之後歸國。回到渤泥的遐旺黃克孫仍繼承了黃森屏在渤泥的固有地位和影響,一直控制住渤泥的政局,當地華人仍稱他爲“總兵”。黃森屏的妻子李惠娘去世後葬在長寧鎮國山,此山因此被當地番人稱爲“中國寡婦山”。黃森屏的妹妹黃元麗和第二世蘇丹艾哈邁德(Ahmad)育有一女黃桂姑。嫁與沙里夫阿里(SharifAli),他並不是文萊本國人,而是從麥加來的阿拉伯人。

1425年,第二世蘇丹艾哈邁德(Ahmad)去世,由沙里夫阿里繼位爲文萊第三世蘇丹,此後世世相傳到今蘇丹博爾基亞,已歷二十六世。黃森屏一系對內盡力輔助蘇丹,對華人則稱以渤泥國王,直到萬曆年間,相沿不改。

文萊國創始人之一 元末明初從軍黃森屏簡介 第4張

事蹟

明中期以後,中國力量從南洋退出,渤泥不再進貢。歐洲殖民者東來以後,渤泥與中國的關係完全阻斷,淪爲英國的殖民地,國號也改爲文萊。金墩黃氏一族逐漸回教化、馬來化,退出了文萊政壇。但民間一直有王室奉黃森屏爲始祖的說法在流傳,文萊王室也在不同場合給黃森屏以“極爲正面”的評價,並將其列入《文萊王室世系圖》中。文萊首都斯里巴加灣市有黃森屏路,王室博物館中有熙春黃森屏的遺物,黃森屏兒子遐旺黃克孫的墓地也一直得到王室的看護和修葺。二十世紀初,文萊仿效西方創制國旗時,還特意在國旗中加上兩道斜槓以紀念開國的兩位親王,其中一條指的就是黃森屏。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