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明朝的發展都與和尚有關?互相推進成就了大事

明朝的發展都與和尚有關?互相推進成就了大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史書中,明朝的開端和結束都是與和尚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可以說這是一個給和尚提供了展現自我的舞臺的朝代,這樣就不得不提一下明初的那位與和尚關係密切的梟雄朱棣,至於爲什麼這麼說還得從頭講起。

朱棣,明朝的第三代皇帝。雖然說每個皇帝都是經歷過長時間的激烈戰爭才最終坐上寶座的,但是不得不說起在他們身後那些爲之致策謀劃的能臣們。他的幕後團隊大多是將士和謀略之人,但他開始是很低調和壓抑自我鋒芒的,而真正讓他有強烈的造反之心的不得不提起他的侄子朱允炆。

朱允炆從小就飽讀經書,有着很高的學歷經驗,品德十分高尚。所以這些都不足以保護他在帝王權術中保身穩坐皇位,於是他認定在皇宮中要想生存首先就要把難對付的攻下,所以他從一開始登上皇位就謀劃着先把叔叔朱棣推下臺,並且因爲條件的侷限,他很自我的認爲自己是正義的且實力充足,並且斷定自己有十分的把握能戰勝自己的叔叔。

明朝的發展都與和尚有關?互相推進成就了大事

但是他忽略了戰爭不是僅僅靠文化思維上的較量,更多的是武力與血的教訓。並且最重要的是當年明的創始人,他的那位專斷的皇帝爺爺當上皇帝之後,開始懷疑一切人,便不做不休,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誅殺重臣權臣活動,在這場血光之災中少有將能得幸免,各個方面的人才都幾乎被誅殺乾淨,像是劉伯溫、李善長、胡惟庸等一代賢臣忠將被殺的理由僅僅是因爲不姓朱!

統領明朝幾十年的太祖終究只是一位“農民”,他只相信自己的親人,他堅信血濃於水,甚至忍痛割愛誅殺了被後世稱爲明朝第一謀臣的劉伯溫!

正是因爲這一切的種種,太祖放過了自己的梟雄兒子,而誅殺了所有能幫助孫子穩固江山的將才。只是他忽略了,寶座面前親情都談不上,更何況皇室叔侄這種淡如涼水的關係。

再回來說說雖然因爲爺爺的虐殺導致能夠打仗的和給予自己幫助的將才能士都通通死光了,但朱允炆毅然決定"削藩"。這對於已經做好準備,並且有着一羣強大團隊的他的叔叔來說,輸贏早就見了分曉。正是因爲朱棣勝券在握,所以才能放心的撩起自己呆傻單純的侄子的怒氣,待其沉不住氣,對自己有所行動時,一舉擊潰,成功篡位。雖然行爲令世人不齒,但正是因爲他的決斷和自信,纔給明朝帶來了一代明君。而那位歷史上最可悲的皇太孫,朱允炆可能到最後才明白自己面對的是如豺狼般飢餓、老謀深算的的對手,大道理和禮義都是行不通的。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朱元璋能夠留幾個謀士給孫子,到藩王要作亂時,那麼侄子一定是勝券在握,而那位叔叔基本上是必死無疑的,可惜君王也有失策的時候。

這時就該講講另一位明初著名的謀士,也是一位與明朝命運緊緊相扣的和尚--姚廣孝,被稱爲黑衣宰相的他不僅深知當時朝廷的局勢,而且有着自己不同於他人的超高謀略。他的這些才能更多的歸結於他自身的刻苦鑽研,善於獨立思考,不怕吃苦的性格。在當時即便是他的人品不被看好,甚至是厭惡。但單單從爲朱棣奪得了大明江山這一偉大功績上看,它的所有努力都是沒有白費,是值得大家尊重的。

明朝的發展都與和尚有關?互相推進成就了大事 第2張

有後人說,比起姚廣孝來說更多的是應該佩服劉伯溫,因爲像他這樣的人才真的可以說是難得一遇,不過只能說不幸的是遇上了一個生性多疑的皇帝,在朱元璋奪得天下之後已經預料到了自己的結局,想要改變現狀選擇了退隱,但是別人早已經做好了囚籠等待着他主動跳進去。可能這就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根本逃脫不了的。相反,姚廣孝則在朱棣開始統領的時候效仿起了張良,決定繼續做自己的和尚,選擇重操舊業。

這兩個人不同結局的關鍵主要是在於,劉的情境處於被逼無奈,進退兩難。而姚出於自己從一開始就把所有的局勢都看清楚了,他想要做的大事,但是並非爲了那些所謂的榮華富貴。他也知道最終只有低調行事與世無爭才能保住性命。可以說從道德方面上看,劉伯溫可以說是完勝。但是命運最紅還是落在了姚之手。

其實他們之間的關係,無非是在合適的時期互相推進,互相發展,成就了大事罷了。就像解決了陰陽問題一樣,是一種思維運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