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漢武帝強力支持儒家的發展,爲何儒家對他不予好評?

漢武帝強力支持儒家的發展,爲何儒家對他不予好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漢武帝,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漢朝建立者劉邦,非常厭惡儒生,有摘下儒生冠帽溺便惡行。漢朝建立之後,至漢武帝之前,一直奉行黃帝之學和老子之學的黃老學說。儒家,在漢初只是諸子百家之一,不足爲奇。

公元前140年,中國還處於百花齊放時代,丞相衛綰上奏:“所舉賢良,或治申、商、韓非、蘇秦、張儀之言,亂國政,請皆罷。”漢武帝同意,但引起信奉黃老學說的竇太后強烈反彈,差一點廢了劉徹帝位,直到六年之後竇太后去世,董仲舒提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由此拉開我們熟知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代大幕,漢武帝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與主導地位,帶來的影響至今猶在!

儘管漢武帝與儒家是互相需要,互相擁抱,但儒家成爲正統思想地位,的確離不開漢武帝的強力支持,因此可以說漢武帝是儒家興起的大恩人。既然如此,爲何儒家對漢武帝卻一直不予好評?

漢武帝強力支持儒家的發展,爲何儒家對他不予好評?

儒家猛烈抨擊漢武帝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儒家對漢武帝的抨擊,來得比想象的還要快還要猛。

公元前81年,漢武帝去世第六年,霍光組織召開了一次討論國家現行政策的辯論大會,其本質是對漢武帝時代推行的各項政策進行總評和總估,史稱“鹽鐵會議”。在鹽鐵會議上,以儒生爲主的賢良文學,全面抨擊了漢武帝時制定的經濟、政治、軍事政策,要求“罷鹽鐵、酒榷、均輸”,國家不應“與民爭利”,反對對外擴張和對匈戰爭,提倡與匈奴議和等,幾乎廢除漢武帝時代的一切經濟軍事政策。

百餘年之後,東漢儒生班固編修的《漢書·武帝紀贊》中,對於漢武帝的好評主要記述他的文治,第一次提出了他“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功績,但對漢武帝的武功卻隻字不提,反而提到“承孝武奢侈餘敝,師旅之後,海內虛耗,戶口減半”,對漢武帝的批評一目瞭然。

千年之後,宋朝是中國儒學輝煌的巔峯,大儒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漢武帝的批評可謂毫不留情,“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爲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將漢武帝殘暴與秦始皇相提並論,並指出秦亡漢興的原因,在於漢武帝獨尊儒術。

總體來看,我們今天眼中的千古一帝漢武帝,在古代儒家眼裏並非明君,甚至殘暴猶如秦始皇。

漢武帝強力支持儒家的發展,爲何儒家對他不予好評? 第2張

儒家爲何抨擊漢武帝?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儒家猛烈抨擊漢武帝,又是爲什麼呢?

一,漢武帝好戰,擡高了武人地位,必然削弱文人(儒生)地位。

漢武帝在位54年,對匈奴作戰長達44年,幾乎每年都發動戰爭。但如何動員百姓參戰,激發武人戰爭決心呢?爲此,漢武帝重賞獲得戰功的將士,根據敦煌烽燧遺址考古出土的西漢竹簡,其中一篇《擊匈奴降者賞令》顯示,漢武帝啓用了秦朝軍功爵制度,誰殺敵多,誰就能升爵,且還有大量的錢財獎賞,甚至只要殺一個匈奴人,就能獲得一斤多的黃金。可見,武人殺敵不僅能獲得爵位等政治地位,還能獲得大量錢財。

因此,後世歷朝歷代,幾乎儒生都反對皇帝打仗,原因之一就在於一旦打仗,文人作用就被大幅度削弱,武人地位就會大幅度上升。

漢武帝強力支持儒家的發展,爲何儒家對他不予好評? 第3張

二,漢武帝窮兵黷武,必然帶來財政吃緊,而漢武帝改變財政的辦法是“與民爭利”。

西漢初年,政府實行的是“無爲而治”,但漢武帝卻實行的是“有爲而治”。爲應對財政危機,漢武帝實施鹽鐵官營,募民煮鹽而官府專賣,並徹底壟斷鐵的專營。桑弘羊擔任大司農之後,先後推行算緡、告緡、鹽鐵官營、均輸平準(利用行政手段干預市場和調劑物價的兩種措施)、幣制改革、酒榷等一系列經濟政策,實質就是官府經營工商業的“官營政策”,嚴重侵害了大小地主、商人等利益。

在鹽鐵會議上,賢良文學認爲鹽鐵等官營政策是“與民爭利”,違背了古代聖賢“貴德而賤利,重義而輕財”的信條,認爲官營工商業“非治國之本務”,主張“進本退末,廣利農業”,指責官府經營工商業是“與商賈爭市利”等。

作爲地主階層的代表,儒門文人肯定漢武帝的話,就是鼓勵後世帝王學習漢武帝,最終一旦實行漢武帝的經濟政策,就必然侵害到自身利益。所以,後世儒生一直批判漢武帝窮兵黷武,希望帝王引以爲戒。

總而言之,儒家批評漢武帝,固然有爲民考慮,希望帝王不要發動戰爭,讓百姓安居樂業,不至戰死沙場埋骨異鄉,但更多的卻還是爲自身利益考慮。就比如鹽鐵會議中的賢良文學,其成員就來自關東六國故地,根本難以體會匈奴侵略帶來的痛苦,反而考慮繼續執行漢武帝對匈戰爭國策,就必然損害自身利益,所以一直反對對匈作戰。縱觀中國歷史,若無儒生掣肘,或許能多出三五個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