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百科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聯-阿富汗戰爭,指的是是1979年12月末蘇聯入侵阿富汗導致的長達10年的戰爭,被認爲是蘇聯對外政策的重大失敗,發生時間1979年12月24日至1989年2月15日,最終結果日內瓦協議簽訂,蘇聯撤軍。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百科

 簡介

蘇聯-阿富汗戰爭是蘇聯武裝入侵阿富汗,與阿抵抗力量之間展開的一場侵略與反侵略戰爭。亦稱阿富汗戰爭。1979年聖誕節之際,在空降兵的配合下,蘇軍以10多萬人的兵力,兵分兩路對阿富汗進行武裝入侵,從而開始了對阿長達9年之久的軍事佔領。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百科 第2張

  蘇聯入侵阿富汗路線圖

戰爭背景

70年代,蘇聯推行勃列日涅夫的全球戰略,加緊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爲實現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亞樞紐地區的戰略企圖,從1973年起對阿富汗進行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滲透。1978年,蘇支持阿人民民主黨軍官塔拉基等發動政變,奪取政權。1978年4月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建立,塔拉基擔任革命委員會主席,併兼任總理。塔拉基在執政期間,國內矛盾錯綜複雜,政府重組不斷。1979年3月,阿明被任命爲政府總理,但他不受蘇聯所歡迎。蘇聯企圖聯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卻捷足先登發動政變,處死了塔拉基,自己兼任總統。阿明政府執政時期,國內政局動盪,而且人民黨內部也是互相傾軋。蘇聯認識到,阿明政權不能實現蘇聯在阿富汗的利益,決定實施南下戰略,除掉阿明。

 戰爭過程

蘇聯入侵

1979年12月7日,蘇聯軍事顧問要求阿富汗武裝部隊(Afghan Armed Forces)的坦克和其他關鍵設備進行拆卸維修。與此同時,首都喀布爾同外地區的通訊聯繫被切斷。12月25日大批蘇聯空降軍部隊和地面部隊開始駐紮在喀布爾。人民民主黨總書記哈菲佐拉·阿明將辦公室搬到西南郊的達魯拉曼宮內,因爲他相信這個位置十分安全。

12月27日,700名包括了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和總參謀部的特種部隊及阿爾法小組在內的蘇聯部隊穿着阿富汗武裝部隊制服,佔領了政府機關、軍隊和媒體的大樓。他們下一個目標是達魯拉曼宮。進攻在晚上7點15分開始。經過短促的激戰,蘇聯部隊很快制伏了宮門口防守的阿明衛隊,攻佔了王宮,將阿明及其全家集中趕到阿明的辦公室。隨後一陣激烈的槍聲過後,阿明及其4個妻子、24個子女都靜靜地躺在了血泊中。蘇聯部隊指揮官在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廣播電臺宣佈,阿富汗已經從阿明的統治中被“解放”。同時人民民主黨中央政治局任命前部長會議副主席巴布拉克·卡爾邁勒出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國家革命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兼部長會議主席。巴布拉克·卡爾邁勒要求蘇聯提供軍事援助。12月28日在距喀布爾以北約500公里之遙的蘇阿邊界上,裝備精良的蘇聯部隊開始越過邊界,向阿富汗境內開來。

1979年12月至1980年2月:第一階段攻勢

第一階段戰鬥開始,蘇聯部隊首先打擊的是阿富汗境內的各種反對派團體。蘇聯部隊沿着三條線路,迅速控制了主要的城市、軍事基地和戰略設施。但是阿富汗全國的叛亂現象開始越來越多。蘇聯第40軍被調派負責對付叛亂者。因此,蘇聯軍隊發現自己捲入游擊戰漩渦裏。

1980年3月至1985年4月:第二階段攻勢

戰爭現已發展成爲一個新的格局:蘇聯佔領主要的城市和通信系統,而聖戰者發動游擊戰爭幾乎控制了80%的國土。蘇聯部隊的戰略領域在東北部地區,特別是控制着從泰爾梅茲到喀布爾的公路。蘇聯部隊會定期向聖戰者控制的地區發動攻擊。

1981年4月蘇聯部隊與聖戰者在坎大哈展開激烈戰鬥。爲了確保喀布爾的安全,從1980年到1985年,蘇聯部隊向戰略要地潘傑希爾谷地發動了9次攻勢,但政府控制區的治安沒有改善。激烈的戰鬥也發生在靠近巴基斯坦邊境的幾個省份。蘇聯部隊對這些無所不在的游擊隊開始感到有點力不從心。

1985年3月,新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對阿富汗戰局感到不耐煩。他要求在一年內必須解決阿富汗戰局中的問題。因此,蘇聯向阿富汗增派了10.8萬名軍隊。在1985年4月以來的日子裏,阿富汗的民航飛機幾乎全部被迫改變航班時間,全國的機場每天只有四個小時對民航飛機開放,而且還往往是臨時指定爲某個機場,其餘時間都被運兵的蘇聯運輸機佔據,新增加進來的蘇聯兵力大部分是作戰力更強的特種部隊。

此外,蘇軍進一步增加了先進的武器,其中包括Su-25攻擊機和BMP-2步兵戰車。蘇聯部隊的重點進攻方向在東南方的庫納爾省和帕克蒂亞省。1985年成了阿富汗戰爭中最血腥的一年。

1985年4月至1987年1月:相持階段

蘇聯開始將打擊聖戰者的任務交給阿富汗政府軍,蘇聯僅限於提供炮兵,防空支持和技術援助。但一些大規模行動仍有蘇聯部隊來執行。在蘇聯的指導下,阿富汗政府軍總兵力在1986年擴充到30萬人。其中國民軍的兵力爲13.2萬人,內務部的兵力爲7萬人,國家情報局的工作人員人數爲8萬。儘管人數衆多,但阿富汗政府軍內存在嚴重逃兵現象。在南部重鎮坎大哈,聖戰者頻頻向蘇聯部隊發動攻擊,使蘇聯部隊疲於奔命。1986年5月,阿富汗政府改組。國家情報局負責人穆罕默德·納吉布拉接替卡爾邁勒出任人民民主黨總書記。1987年起,阿富汗政府軍單獨向聖戰者控制區發起攻擊,儘管傷亡慘重,但仍沒有奪下聖戰者控制區。僅奪回帕克蒂亞省,阿富汗政府軍獲得了短暫的慘勝。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百科 第3張

  蘇聯特種部隊小隊(1988年)

1987年1月至1989年2月:蘇聯部隊撤離

在戰爭最後階段,蘇聯軍隊準備撤出阿富汗。1987年1月1日,阿富汗政府軍宣佈單方面停火6個月,與聖戰者舉行談判。但因雙方分歧太大,雙方再度爆發激戰。蘇聯空軍多次越境轟炸巴基斯坦村莊。在1988年,蘇聯部隊和阿富汗政府軍成功奪取了從加德茲至霍斯特公路的主動權。同年第一批蘇聯部隊在5月15日開始撤離阿富汗。撤離工作基本上是和平的。爲了確保安全通道,蘇聯與聖戰者達成停火協定。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百科 第4張

  一名蘇聯士兵在守衛陣地(1988年)

20世紀80年代:戰鬥及外國援助

到1980年代中期,對阿富汗抵抗運動提供援助的國家有,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美國認爲阿富汗的衝突是冷戰時期中對抗蘇聯的重要鬥爭之一。中央情報局在1979年執行旋風行動,透過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作爲中介,向聖戰者提供武器彈藥及資金,其中包括了著名的FIM-92“刺針”導彈。該導彈造成蘇聯空軍的作戰飛機大量損失。

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從1979年到1992年訓練了10萬名聖戰者游擊隊。在一些穆斯林國家中,一些組織開始號召志願者到阿富汗參與打擊蘇聯部隊的作戰。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個年輕沙特阿拉伯男子奧薩瑪·本·拉登的組織,最後演變成恐怖組織蓋達組織。

聖戰組織領導人高度重視破壞行動,常見的類型包括破壞電線、油管、廣播電臺、政府辦公大樓、機場、酒店、戲院等等。從1985年至1987年,平均一年這類破壞行動發生超過600件。在靠近巴基斯坦邊境的地區,聖戰者每天發射800枚火箭彈。1985年4月到1987年1月,聖戰者發動了超過2萬3000起針對政府機關的攻擊事件。聖戰者的陣地多是在鄉村內,這些鄉村則會遭到蘇聯部隊的殘酷報復。聖戰者擅長使用地雷,這些地雷大多被埋在橋上和路旁來攻擊車隊。在1982年3月一枚炸彈在教育部爆炸,同時波及到周圍數座建築物。1985年9月4日聖戰者游擊隊攻擊在坎大哈機場起飛的巴赫塔航空公司客機,造成52人死亡。

1985年5月由7個主要的反叛組織成立了七黨聖戰者聯盟以協調他們的軍事行動。該集團活躍於喀布爾周圍發動火箭襲擊,並進行軍事行動、打擊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政府。

結局

10多萬裝備精良的蘇軍也未能擊敗阿富汗聖戰者,一些人稱阿富汗爲“蘇聯的越南”。阿富汗政府軍士兵大批叛逃,喀布爾政權不得不於1984年強迫14歲的少年應徵(而蘇軍的中亞士兵也大批脫隊,被逼徵用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

另一方面,由於古老部落之間的敵對情緒和語言障礙,阿富汗各游擊隊難以形成擊敗蘇軍和阿富汗政府軍的統一戰略。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1988年5月蘇軍開始從阿富汗撤軍,1989年2月蘇聯軍隊完全撤出阿富汗。聖戰者們普遍相信是自己導致了蘇聯垮臺,本·拉登曾聲明說“蘇聯的解體……歸因於安拉的意志和阿富汗的聖戰者”。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百科 第5張

  蘇聯雌鹿直升機於阿富汗戰鬥

除了死亡1.4萬人和傷殘5.3萬人外蘇聯還損失裝備:

118架戰機

333架直升機

147輛坦克

1,314輛裝甲運兵車

433門大炮和牽引車

1,138臺無線電或指揮車

510輛工程車輛

11,369輛卡車和油罐車

影響

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曠日持久,歷時九年多,給阿、蘇兩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阿富汗有130多萬人喪生,500多萬人流亡國外淪爲難民;蘇聯先後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累計傷亡5萬餘人,耗資450億盧布,削弱了國力,從而被迫改變其全球戰略,對國際戰略格局影響深遠。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 蘇聯 阿富汗戰爭歷史百科 第6張

  阿富汗聖戰者在使用SA-7防空導彈

戰爭中,蘇軍使用大量先進武器,採取多種戰略戰術,但由於進行的是非正義戰爭,受到國際社會和蘇聯人民強烈反對。阿富汗人民抵抗力量雖然在兵力兵器等方面處於劣勢,但由於從事的是正義戰爭,受到廣大人民擁護和國際社會支持,部隊士氣高昂,加上成功地開展游擊戰,使強敵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並最終迫使侵略軍撤離國土。

反人道

阿富汗第二大城坎大哈的人口由於蘇軍和阿政府軍的地毯轟炸與推土機碾壓,從戰前20萬變成了1987年的25000。地雷導致25000名阿平民死亡,至今還有1500萬顆地雷留在阿境內。戰爭造成的阿富汗死亡人數估計從67萬到200萬。2007年阿富汗發現了又一個幾百具被蘇軍活埋者的亂葬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