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貝利撒留歷史 貝利撒留歷史百科

貝利撒留歷史 貝利撒留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貝利撒留一般指貝利薩留,又叫做貝利薩留斯,拜占庭帝國統帥、軍事家。生卒時間約505年~565年,主要成就是幫助查士丁尼一世恢復大量西羅馬舊土,重建羅馬的繁榮,被後世認爲是最後一位真正的有羅馬民族精神的羅馬人。

早年生涯

貝利撒留可能生於色雷斯與伊利里亞邊界上的日爾曼尼亞城,即今天保加利亞西南的薩帕雷瓦巴尼亞。他可能是色雷斯人或伊利里亞人,出生於一個以拉丁語爲母語的家庭。

貝利撒留是一位充滿希望且富有創新精神的軍官,他年輕時即作爲查士丁一世的近衛軍加入羅馬軍隊。他獲得了皇帝的許可,組建了一支重型騎兵團的保鏢團(bucellarii),後來他擴展成一個1500人的軍團。527年查士丁一世去世後,新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派遣貝利撒留和西塔斯一同前往東方指揮拜占庭軍隊對抗薩珊王朝。他很快證明他的能力和高超的指揮藝術,擊敗薩珊大軍。在530年6月伊比利亞戰爭(英語:Iberian War)期間,他率領拜占庭軍隊在達拉戰役(英語:Battle of Dara)中大勝薩珊軍隊,但接着於531年卡爾基斯戰役(英語:Battle of Callinicum)中慘敗於幼發拉底河畔。這導致神聖羅馬帝國只能靠與波斯的和平談判及朝貢來換取和平條約。

532年,當貝利撒留作爲最高等級的軍事長官在首都君士坦丁堡時,尼卡暴動(賽馬馬迷之間的衝突)發生。這次暴動幾乎導致查士丁尼一世退位。在達爾馬提亞總督門德斯和納爾塞斯的幫助下,在反叛軍聚會的競技場血腥鎮壓反叛者人,最後殺死約三萬五千人

軍事生涯

貝利撒留一生當中,多數戰役都是以少勝多。其妻安東妮娜與皇后狄奧多拉原是馬戲演員,交情甚厚。他憑着這種關係成爲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侍衛和寵臣。公元527年,他率軍參加對波斯的戰爭。公元529年任禁衛軍長官。次年任達拉總督,採用騎兵伏擊戰術,擊敗4萬波斯一阿拉伯聯軍,名聲大振(達拉之戰)。時年25歲。

公元531年於卡利尼庫斯戰役當中敗於波斯名將阿拉芒達拉斯三世和阿扎萊塞斯,但也使波斯軍付出慘重傷亡,阿扎萊塞斯因此遭到喀瓦德一世的責罰。

公元532年鎮壓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尼卡起義,解救被困的皇帝,又立新功。

 征服汪達爾人

貝利撒留歷史 貝利撒留歷史百科

  汪達爾戰爭地圖

530年,希爾德里克國王的表弟蓋利摩(Gelimer) 發動宮廷政變,自立爲王,囚禁了親拜占庭的汪達爾王希爾德里克。同年,查士丁尼皇帝533年派遣大使來北非,命令恢復希爾德里克的王位,遭到拒絕,於是東羅馬帝國向汪達爾宣戰。而且,非洲汪達爾迫害國內的天主教徒,並且派出海盜劫掠拜占庭商船,損害了拜占庭在西部的貿易。這些都使查士丁尼皇帝希望控制汪達爾的北非地區以保證拜占庭的地中海通行。

533年6月,貝利撒留率軍1萬6千人(其中包括包括約1萬步兵,5千騎兵,600名赫盧利騎兵,400名匈族弓騎兵)從海路進攻北非的汪達爾-阿蘭王國,開啓了20年收復西部的序幕。 佔據意大利的東哥特王國與汪達爾交惡,讓貝利撒留中途在哥特人控制的西西里島上停靠,補充食品和淡水。而且因爲汪達爾的屬地撒丁島暴動,汪達爾王蓋利摩的弟弟率5千精兵和全部艦隊前往撒丁島。使得貝利撒留可以順利通過汪達爾控制的海域並在533年夏於大萊普提斯附近登陸。爲了防止被切斷後勤供應,貝利撒留命令艦隊隨軍沿海岸向汪達爾首都迦太基城進發。

533年9月13日十里之役(Ad Decimium 戰役),離迦太基城東10裏,蓋利摩和貝利撒留進行決戰。 蓋利摩派王弟阿馬塔斯(Ammatas)率兵2千出城向東,正面迎擊貝利撒留,南側翼侄子吉巴蒙德(Gibamund) 率兵2千從側面迂迴,蓋利摩本人率主力5千多騎兵進行深遠迂迴,繞到羅馬軍背後攻擊。貝利撒留先後擊潰汪達爾的正面和南側翼,阿馬塔斯也死於戰鬥之中,但貝利撒留自身陣型也被打亂。迂迴的蓋利摩在擊潰羅馬軍隊一部後,發現阿馬塔斯的屍體。蓋利摩於是陷入悲痛之中。貝利撒留趁機重整陣型,並一舉擊敗蓋利摩並奪取首都迦太基。

不久蓋利摩就集結了非洲腹地的汪達爾軍隊,並匯合了他弟弟查宗(Tzazon)所率領遠征撒丁島平叛的軍隊,反攻迦太基。但12月6日,貝利撒留率大約1萬3千羅馬軍在特里卡麥倫戰役之中再次大勝蓋利摩,並使查宗(Tzazon)陣亡。此役殲滅了汪達爾主要的有生力量,蓋利摩也被迫逃入帕布亞(Pappua)山中。

534年3月,蓋利摩出山投降,北非的汪達爾王國正式滅亡,羅馬重新徵服了北非。

同年,貝利撒留帶着蓋利摩和繳獲的汪達爾國庫,回君士坦丁堡獻俘。君士坦丁堡爲貝利撒留舉行了古代羅馬的凱旋式,這是君士坦丁堡成爲帝國首都以來的第一次,在羅馬帝國最近幾百年來也是首次。貝利撒留被選爲下一年的唯一執政官。這個最高獎賞是他爲查士丁尼進行侵略戰爭而贏得的,是他一生征戰事業的頂峯。

征服東哥特人

貝利撒留歷史 貝利撒留歷史百科 第2張

  哥特戰爭地圖

535年,查士丁尼以干涉東哥特統治集團內部鬥爭爲藉口,命貝利撒留進軍意大利。爲了完成查士丁尼攻佔東哥特王國以收復意大利本土的使命,貝利撒留再次率軍遠征。12月,貝利撒留以8000人登陸西西里,但是未及北上又被召去非洲鎮壓了一次叛亂。翌年6月攻入南意大利,後北上攻佔羅馬。536年12月,拜佔廷軍隊收復失陷蠻族長達60年的羅馬城。537年東哥特軍隊發動反攻,一度圍攻羅馬,後因瘟疫而撤離。540年貝利撒留攻佔東哥特首都拉韋納,俘東哥特王維蒂吉斯。東哥特人曾以立貝利撒留爲王作爲投降條件,他佯裝同意,但受降後又拒絕王位。此舉卻引起查士丁尼的猜疑,年底被召回,從此受到冷遇。

公元541~公元544年,他再次率軍對波斯作戰,取得幾次勝利,但由於對紀律鬆弛的僱傭軍控制不力,被查士丁尼斥爲不忠,剝奪了他的軍權。幸虧皇后干預,才免於身敗名裂。此時,拜佔廷軍隊大肆掠奪東哥特,引起了當地人民的不滿,紛紛反叛,重建東哥特王國。東哥特王託提拉趁機反攻,人民也紛紛響應。貝利撒留於公元544年再次去意大利征戰東哥特。由於長期戰爭使出徵意大利的部隊疲憊不堪,皇帝仍對貝利撒留心存疑懼而不予增援,故對東哥特人的征戰失利。

546年東哥特軍攻佔羅馬,幾乎將拜佔廷軍隊逐出意大利。551年查士丁尼召回貝利撒留。552年,納爾塞斯將軍帶領的拜佔廷軍在塔地那戰役擊潰了東哥特軍,殺死國王託提拉,東哥特勢力遂衰。554年,消滅其殘部,王國徹底滅亡。

後期征戰

貝利撒留的軍事生涯結束於公元559年,當年,一支在扎伯幹統率下的斯拉夫和保加爾軍隊,第一次越過多瑙河入侵拜占庭帝國,兵臨君士坦丁堡。爲了抵禦保加爾人的入侵,查士丁尼因此而重召貝利撒留指揮拜占庭軍隊,他再次被皇帝任用,率軍擊退匈人。這是他最後的一場戰役,最後,貝利撒留以極少的兵力擊潰了保加爾人,並一直將他們趕回多瑙河彼岸。

公元562年,貝利撒留在君士坦丁堡被起訴犯有貪污罪,法庭判處罪名成立,但這些指控明顯是捏造的。而現代研究學者暗示,這場案件的審判官,正是他來自凱撒利亞的前任祕書—普羅科匹厄斯。審判中,貝利撒留被控有罪,並被關押了起來。然而,在入獄後不久,查士丁尼就給予寬恕,把他釋放出來了,並重新在宮廷上接待了他。

在《祕史》前五章中,普羅科匹厄斯把貝利撒留描述成了一個帶綠帽的丈夫,因爲在感情方面,貝利撒留始終對他放蕩的妻子—安東妮娜——忠貞不渝。根據歷史,安東妮娜隱瞞着貝利撒留,與他的養子塞奧多西發生關係。普羅科匹厄斯指出,這件事在宮廷早已爲人皆知,將軍的所作所爲也被認爲是無能與荒謬的。然而,這種觀點明顯帶有普羅科匹厄斯的主觀傾向,因爲他長時間厭惡貝利撒留和安東妮娜之間的這種關係。據說,當貝利撒留最後嘗試指控他的妻子時候,皇后狄奧多拉出手了,並最終挽救了她。

晚年

貝利撒留在哥特戰爭結束後又於559年奉查士丁尼一世之命,指揮極少的軍隊擊退了扎伯幹率領的保加利亞人和斯拉夫人。由於被懷疑參與561年針對查士丁尼的陰謀活動而遭到短暫拘禁,後被釋放。不久即去世。

據一則在中世紀流行的傳說,大帝查士丁尼一世一直對貝利撒留抱有疑心,覺得貝利撒留可能會謀反,晚年將爲他賣了一輩子命的貝利撒留抄沒家產,投進監獄,一年後雖出獄卻被查士丁尼弄瞎了雙眼,一代軍神流落街頭靠乞討度日,一年後病死。但此事純屬子虛烏有,貝利薩留晚年仍擁有君士坦丁堡亞洲郊區Rufinianae的地產並可能在那裏去世。

長期以來,貝利撒留和查士丁尼之間緊密的合作關係,令帝國足足增長了45%的版圖。公元565年,皇帝在貝利撒留逝世數月後的11月,也相繼病逝。當其時,貝利撒留在君士坦丁堡以西的亞洲擁有大量的地產。或許,他是在亞洲其中的一個聖彼得與聖保羅教堂附近安享晚年。

查士丁尼一世與貝利撒留

查士丁尼一世(527~565)。518年,身爲禁衛軍首領的叔父查士丁即皇帝位,他被指定爲繼位人。527年被授予奧古斯都尊號,與叔父共同執政。同年8月,查士丁去世,他成爲唯一的君主。532年查士丁尼一世鎮壓尼卡起義,重建聖索菲亞大教堂。爲緩和東正教與一性派之間的矛盾,於553年主持了東正教和一性派主教的聯合會議。爲了征服周邊國家,恢復對西羅馬故土的統治,查士丁尼一世在東方與波斯薩珊王朝進行長期戰爭(527~532,540~561)。他即位後,以貝利撒留爲首的幾員拜占庭勝波斯軍隊。532年達成永久性的和平協定,波斯承認拜占庭卡地區的宗主權。541年波斯軍隊又從北方侵入拉齊卡地區。查士丁尼再次任命貝利撒留指揮東方戰場,進行一系列反擊。雙方約在561年底媾和,簽訂爲期50年的和約。533年起,查士丁尼一世集中兵力向西發動戰爭。534年派貝利撒留滅汪達爾-阿蘭王國,兼併北非,佔領撒丁島和科西嘉島。查士丁尼爲統治被征服的領土,在迦太基設立阿非利加長官府和督軍署。查士丁尼把被汪達爾人侵佔的土地發還給當地居民和天主教會。爲了慶祝國土的光復,君士坦丁堡爲貝利撒留舉行盛大的凱旋儀式。535年侵入東哥特王國,遭到猛烈抵抗。552年出兵干涉西哥特王國,佔領西班牙東南部。554年最終滅東哥特王國。

查士丁尼是世界影響最傑出的帝王之一,主要由這兩點體現:他爲拜占庭帝國打下了穩固的基礎,這個帝國在歷史的風吹雨打中延續了近千年之久,後來一度成爲亞歐大陸西部文明世界的唯一火種。二是《羅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的法典在拜占庭帝國衰亡後一度失去其影響力,但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下,查士丁尼的法典重新煥發出它的熱力,成爲超越時空限制的法律大全。

三人齊昇天

貝利撒留(約505~565),又名貝利撒留斯,拜占庭帝國統帥,一代忠臣。

查士丁尼一世(約483~565)一代君主,曾經一度使地中海再次成爲(東)羅馬帝國的內湖。

普羅科匹厄斯 (Procopius,約500--565),拜占庭歷史學家,爲查士丁尼皇帝的同時代人,撰寫歷史著作《戰記》、《祕史》等,與貝利撒留是數年南征北戰的摯友,在當時的拜占庭的學術界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這也就是爲什麼當他公開訓斥查士丁尼一世迫害貝利撒留時,查士丁尼沒有動手。

三人都是帝國輝煌的見證者,三人都有不同的交情,三人在565年去世,三人的離去也代表一代帝國輝煌時代的落幕。

評價

貝利撒留戎馬一生,英勇善戰,爲拜占庭帝國立下赫赫戰功,當時即被人們稱爲“常勝將軍”。他在軍事上注意改進軍隊的戰術和裝備,在作戰中以善於使用騎兵著稱。他所建立的新型騎兵,身披護身鐵甲,裝備有日耳曼人的長矛和波斯人的弓箭,具有強大的作戰能力,當時就被稱爲“鐵甲軍”。他所留下的騎兵,後來一直成爲捍衛東羅馬(即拜占庭帝國)的骨幹力量。

傳說

根據一個在中世紀受歡迎的故事,據說查士丁尼已經命令將貝利撒留的眼睛弄瞎,並將他降低到羅馬Pincian門附近的無家可歸乞丐的地位。大多數現代學者認爲這個故事是僞造的,儘管菲利普·斯坦霍普是一位19世紀的英國語言學家,他編寫了貝利撒留的生活 - 這位偉大將軍的唯一詳盡傳記 - 認爲這個故事是真實的,因爲他對可用的主要來源進行了審查。 在讓弗朗索瓦·馬蒙特爾(Jean-FrançoisMarmontel)的小說“Bélisaire ”(1767年)出版後,這個敘述成爲18世紀後期進步畫家及其贊助人的一個受歡迎的主題,他們看到了查士丁尼一世的行爲與當代統治者所施加的鎮壓之間的相似之處。對於這樣的藉口,馬蒙特爾的小說受到索邦的路易斯·勒格朗的公開譴責,當代神學家認爲這是對神學知識和清晰思考的模範闡釋。畫家和雕塑家將貝利撒留描繪成一種世俗的聖人,分享受壓迫的窮人的痛苦,例如法國雕塑家Jean-Baptiste Stouf的貝利撒留半身像。這些畫作中最着名的是雅克·路易斯大衛,它結合了慈善主義(施捨者),不公正(Belisarius)和激進的權力逆轉(承認他的老指揮官的士兵)的主題。其他人描述了他被強者拒絕後被窮人幫助。

貝利撒留歷史 貝利撒留歷史百科 第3張

《乞討的貝利撒留》:[法]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1781年。描繪晚年落魄的貝利撒留悽慘的境況,他的眼睛被查士丁尼弄瞎,被迫沿街乞討。大衛創作此畫的目的主要是藉此古代故事表達作者鮮明的政治傾向:爲當權者服務可能並不會有好下場。這在法國大革命的前夜起到了煽動人心的作用。

貝利撒留歷史 貝利撒留歷史百科 第4張

《貝利撒留》:[法]弗朗索瓦·安德烈·文森特 (Fran?ois-André Vincent,1746–1816),1776年 。貝利撒留,一個盲眼的乞丐,被之前的部下認了出來。

 在藝術和流行文化中

貝利撒留在20世紀之前出現在幾件藝術品中。其中最古老的是他的祕書普羅科匹厄斯的歷史論文。祕史,通常被稱爲Arcana Historia或祕密歷史,是對貝利撒留和安東妮娜,以及查士丁尼一世和狄奧多拉的長期攻擊,指責貝利撒留是一個愛盲目的傻瓜,他的妻子是不忠實和兩面派。其他作品包括:

戲劇

Belasarius :Jakob Bidermann的戲劇 (1607)

The life and history of Belisarius, who conquer'd Africa and Italy, with an account of his disgrace, the ingratitude of the Romans, and a parallel between him and a modern hero :John Oldmixon的戲劇(1713)

Belasarius : William Philips的戲劇 (1724)

文學

El ejemplo mayor de la desdicha : Antonio Mira de Amescua 所寫 (1625)

Bélisaire : Jean-François Marmontel 的小說(1767)

Belisarius : Margaretta Faugères 的一部悲劇 (1795). 雖然她把這部作品寫成戲劇,但福格雷斯“將這項工作用於壁櫥”,即要閱讀而不是表演。她的序言表達了對流行悲劇中“maledictions”和長篇大論的言論的抱怨,她說這種言論往往會讓讀者憤怒甚至憤怒,並宣佈她的意圖是“用簡潔的敘事和簡單的意義來代替”。戲劇的情節和人物發展是次要的道德衝突,主要是復仇和憐憫,驕傲和謙卑。

Beliar : Friedrich de la Motte Fouque在18世紀發表的詩歌.

Kampf um Rom : Felix Dahn的歷史小說 (1867)

Belisarius ,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在19世紀發表的詩歌.

Count Belisarius : Robert Graves 的小說 (1938)。

Lest Darkness Fall : L. Sprague de Camp 的歷史小說 (1939).

The Belisarius series : Eric Flint and David Drake 創作的六本書(1998—2006).

A Flame in Byzantium : Chelsea Quinn Yarbro 的歷史懸疑小說 (1987)

參看

普羅科匹厄斯《戰爭史》

普羅科匹厄斯《祕史》

約達尼斯《哥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