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納爾塞斯歷史 納爾塞斯貝利撒留

納爾塞斯歷史 納爾塞斯貝利撒留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納爾塞斯,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大帝麾下大將,宦官。外文名英語:Narses;生卒時間478年—573年,因爲曾經滅亡東哥德王國,他被後世稱爲“哥德人之槌”。主要成就是征服意大利的東哥特王國及擊敗來犯的法蘭克人。

納爾塞斯歷史 納爾塞斯貝利撒留

 形象

由於納爾塞斯沒有留下任何肖像畫,雖說他在拜占庭的歷史古蹟上的鑲嵌畫中很有可能出現,但是沒有證據能指出他是那一個人。

一些史書將他描寫成矮小枯乾、其貌不揚,甚至有部分史書形容他是侏儒,因此我們能夠推測,他身高應該不高,身材應該不好,武藝也不會像貝利撒留一樣超羣,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早年生涯

納爾塞斯爲亞美尼亞裔,出身於坎薩拉幹(英語:Kamsarakan)貴族家庭。他的事蹟最早是公元530年被普羅科匹厄斯所記錄。納爾塞斯的出生年份未知;歷史學家提出的有478至480年不等。他的死亡年份也不詳,只知大約在566至574年之間,因此推估出逝世時約爲86至96歲之間。他的家庭與親人狀況也不明確,有多種不同的故事述及他的起源與爲何成爲一個宦官。

納爾塞斯首次出現在普羅科匹厄斯的記載裏,是530年左右成爲查士丁尼皇帝的管家。他是一個高級財務主管,負責管理皇帝私人金庫的財務與出納。納爾塞斯逐步升遷,甚至成爲帝國宦官護衛隊的首長。最終,540年,更升爲總管宦官與禁衛軍主管。

納爾塞斯在宮中歷練非常久的時間,已經變成了一個老道的宦官,他最擅長的就是政治,並且和所有人的關係都很好。因爲他掌管皇家財政,所以經常經由那些財富和蠻族打交道,被稱爲慷慨大度。匈人、倫巴德人、赫魯利人都相當服氣納爾塞斯。

尼卡暴動

532年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發生尼卡暴動,納爾塞斯並未參與太多,他只是受查士丁尼皇帝或狄奧多拉皇后指示由金庫中拿些財物賄賂藍黨領袖而已。納爾塞斯呼籲藍黨忠誠。他提醒他們,即將被他們宣佈爲皇帝的伊帕迪奧斯(英語:Hypatius (consul 500))是綠黨人士,不像查士丁尼是支持藍黨的。無論是金錢還是他的話都有說服力,所以很快藍黨開始歡呼擁戴查士丁尼,並轉而對抗伊帕迪奧斯和綠黨。

成爲軍人

納爾塞斯參與鎮壓尼卡暴動,使他得以帶領一支相當龐大的軍隊前往意大利幫助貝利薩留。軍隊由大約由7,000名士兵組成,在538年6月左右到達安科納。(納爾塞斯指揮的每一支軍隊都由衆多不同民族組成,成員來自臨近部落。)兩支軍隊隨後會合,然而依據普羅科匹厄斯的說法,納爾塞斯與貝利薩留“從此互相猜疑”。

自538至539年的秋冬之際,在意大利的軍隊分裂成納爾塞斯與貝利薩留兩派。查士丁尼寫信給貝利薩留,指示由他全權指揮。然而分裂依然存在,米蘭城因而成爲犧牲品。納爾塞斯被召回君士坦丁堡,但不算恥辱性,因爲他被允許保留他的一些蠻族衛隊。

541年,納爾塞斯據信曾幫助狄奧多拉皇后與安東妮娜(英語:Antonina (wife of Belisarius))(貝利薩留妻子)打垮政敵卡帕多西亞的約翰(英語:John the Cappadocian)。545年,查士丁尼派遣納爾塞斯前往赫魯利人首領處招募軍隊,因爲他在蠻族間頗受歡迎。

納爾塞斯也非常積極地參與查士丁尼的迫害異教徒運動。大約在535年,皇帝派他到埃及的菲萊剷除異教,因爲當地一座伊西斯神廟依然活躍。納爾塞斯囚禁祭司並洗劫神廟。不久後,當地主教提奧多爾將神廟改建成教堂。

重返意大利

551年,納爾塞斯被送回意大利,在那裏他將實現他最大的軍事勝利。原本是皇帝的堂弟革馬努斯(英語:Germanus (cousin of Justinian I))被指派完成貝利薩留開創的局面。然而在他於550年前往意大利時,卻染病身故。納爾塞斯被任命爲軍隊的新指揮官,獲得了最高統帥權。許多歷史學家認爲,納爾塞斯被任命是因爲他的年紀已經老邁,如此便永遠無法成功地反抗查士丁尼。

納爾塞斯就任新職位最大的資產是獲得皇帝足夠的財政支持。有了這筆資源,納爾塞斯便能隨時動員20,000至 30,000名軍人。納爾塞斯在任命後花了一年多時間纔到達意大利,因爲他的軍隊是沿着亞得里亞海海岸長途行軍。東哥德國王託提拉(英語:Totila)控制意大利東部海面,並阻撓納爾塞斯軍隊的補給船隻。薩羅納的約翰帶領的38艘船與維勒裏安的12艘船與託提拉的部隊交戰,以疏緩安科納的危機。拜占庭在塞尼加利亞戰役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因爲摧毀了47艘哥德船隻中的36艘,而且俘擄了一位哥德將領吉巴爾(英語:Gibal)。

塔吉納戰役

在尋找託提拉的主力部隊時,納爾塞斯在裏米尼城鎮遭遇到一支小規模的哥德駐軍。在被哥德勢力圍攻前的駐軍指揮官約翰建議納爾塞斯如何接近對方。實際上所採取的路線與普羅科匹厄斯記載略有不同,導致後日重建當時作戰情況變得有點混亂。普羅科匹厄斯稱這場戰役爲“布斯塔加羅倫戰役”,然而多數當代的歷史學家稱之爲塔吉納戰役(英語:Battle of Taginae)。

納爾塞斯派人傳話給託提拉,給了他一個機會選擇投降或定下開戰日期。普羅科匹厄斯記載託提拉回復:“八天後讓我們較量一下雙方的實力。”

託提拉自己在這個戰役中陣亡,普羅科匹厄斯描述這位東哥德國王的命運時給了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託提拉最初倖存下來,與五個追隨者一起逃離戰場。格皮德人首領阿斯巴德追上了他,擲長矛剌中了託提拉。屍體被立即送往名爲卡普雷的村莊,在那裏它被匆匆埋葬了。在第二個版本里,託提拉在第一波戰鬥中即被一位弓箭手射中而造成致命傷害,而該員根本不知道他命中了誰。多數歷史學家採用前者,並且後來是由一位哥德婦女指認出託提拉埋葬的地點,他的屍體也被挖出來驗明正身。

後續戰役

隨後拜占庭軍隊包圍羅馬城,最終哥德人投降。納爾塞斯之後在553年10月的拉克塔裏山戰役(Battle of Mons Lactarius)擊敗特亞與哥德人在意大利的殘部。

雖然納爾塞斯成功將東哥德人擊敗並趕出意大利,他仍需面對其他蠻族緊接而來的威脅,他們侵略拜占庭在北意大利與南高盧的領地。554年,約3萬法國人與阿勒曼尼人組成的軍隊侵略北意大利,他們在沃爾圖諾河河畔與拜占庭軍隊相遇。納爾塞斯領導的羅馬軍組成軍團中堅,數個赫魯利人部隊組成側翼。在這場沃爾圖諾河之戰(554年,Battle of Volturnus)裏,法國人與阿勒曼尼人受到嚴重損傷,被迫撤退。

晚年

納爾塞斯生命的最後幾年頗爲神祕。根據一些相關事件,有的歷史學家認爲納爾塞斯死於567年。其他的則斷言他死於574年。如果是後者是真實的,若是他出生於478年,那麼逝世時已經高達95歲。

 評價

史學家常常將納爾塞斯跟貝利撒留拿來比較,在許多方面,他們兩個幾乎是完全相反的人:納爾塞斯矮小又枯乾,貝利撒留則健壯又英俊;納爾塞斯成爲統帥時已經73歲了,而貝利撒留纔剛滿20歲;納爾塞斯貪財又大手筆,周邊蠻族國家都稱他慷慨大方,貝利撒留則受民心愛戴,英勇又仁慈;納爾塞斯總是在局外觀察,讓自己身處優勢,而貝利撒留則擅長隨機應變;納爾塞斯喜歡指揮規模龐大的僱傭兵軍隊,貝利撒留則時常與他親自招募的士兵作戰,以寡敵衆;納爾塞斯深受皇帝寵愛,貝利撒留則被百般刁難。納爾塞斯和貝利撒留唯一不可否認的共同點,就是他們兩位都是極爲傑出的軍事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