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恩菲爾德步槍,又叫做李恩飛步槍,英七七,是1896年至1965年英軍制式手動步,外文名叫做Lee-Enfield,口徑7.7毫米,是二十世紀生產量第二大的步槍。

歷史及設計

1888年英國軍隊採用發射藥爲黑火藥.303口徑李-梅特福彈匣式步槍(Magazine Lee-Metford),簡稱MLM步槍。李-恩菲爾德步槍衍生自.303口徑槍彈的Lee-Metford改進型,.303口徑槍彈改成無煙發射藥後,由恩菲爾德兵工廠改進槍管膛線,1895年命名爲 李-恩菲爾德彈匣式步槍 (Magazine Lee-Enfield),簡稱MLE步槍。爲與後來的“短”步槍(SMLE)區別,MLM步槍和MLE步槍(槍管長30英寸,全長約1257mm)統稱爲“李氏長步槍”(Long Lees)。此外,還有供騎兵用的卡賓槍(全長約1013mm)。布爾戰爭之後,在李氏長步槍的基礎上改進,首創“短步槍”的概念,名爲“ 李-恩菲爾德彈匣式短步槍 ”(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簡稱SMLE,在1903年投產。直到現代,仍有SMLE步槍在民用市場用於狩獵和打靶,或作爲紀念品被收藏。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1916年索姆河戰役中的英軍士兵,手持李-恩菲爾德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的特點在於採用由詹姆斯·帕里斯·李(James Paris Lee)發明的旋轉後拉式槍機和盒形可卸式彈匣(此後,英軍的多種恩菲爾德手動步槍均是這個系統的改進),後端閉鎖的旋轉後拉式槍機,裝填子彈速度比較快;安裝固定式盒型雙排容量10發彈匣裝彈(彈匣雖可拆卸,只是爲維護或損壞更換方便,在使用中彈匣不拆卸,子彈通過機匣頂部拋殼口(裝彈口)填裝),提高了持續火力,是實戰中射速最快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槍機行程短、操作方便的優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塹壕戰中,它迅猛的火力給它的敵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曾有一個排英軍士兵用其射擊時,火力密度讓對面的德軍以爲受到了機槍壓制。當時的恩菲爾德兵工廠甚至曾生產了可裝20發子彈的弧形固定彈匣用於塹壕戰。

各型號服役時間表

MLE Mk I

MLE Mk I步槍改進自使用黑火藥發射藥槍彈的MLM步槍,1895年11月推出。.303槍彈發射藥由黑火藥換成無煙發射藥,對槍管燒蝕較大,彈道性能也發生變化,由恩菲爾德兵工廠改進的MLE Mk I步槍改變了槍管膛線和瞄準具。部分MLM步槍直接更換槍管轉換成成MLE步槍。MLE Mk I步槍槍彈通過機匣頂部的拋殼口(裝彈口)裝填,配有稱爲“彈匣隔斷器”(Magazine Cutoff)的裝置從機匣右側插入阻隔從彈匣供彈,每射完一發子彈後須另外裝填,防止士兵在較遠的距離拼命開槍可起節約槍彈的作用,需要快速射擊時再把隔斷器取出改由彈匣供彈。 後來很多MLE步槍改進更換短槍管轉換成SMLE標準以降低更換的成本。

SMLE Mk I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2張

  李-恩菲爾德短步槍MK I

1902年12月正式命名爲“第1型李-恩菲爾德彈匣式短步槍”(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 Mark I,簡稱SMLE Mk I),SMLE在1903年開始量產 ,它比原本的MLE(Magazine Lee-Enfield,李-恩菲爾德彈匣式步槍)更短更輕,槍管只有25.2寸(640毫米) ,亦比原本尺寸更短,總長度縮短至約1138mm,介於標凖型長步槍及卡賓槍型中間。SMLE其中一個明顯的標記是槍托前端比標凖型較爲圓鈍,主要原因是爲了降低生產成本,前槍托與槍口齊平是外形上最顯著的特徵。在拋殼口增加導槽以兩個5發彈夾在機匣頂部拋殼口(裝彈口)裝填彈藥,MLE步槍只能一發一發地裝填。SMLE亦加入了改良自毛瑟步槍的的突擊者式槍機系統(Charger system) 。然而大衆對縮短長度有爭議,當時很多槍匠及步槍協會皆認爲短槍管無法達到原本MLE的凖確度、後座力會更大及瞄凖基線太短 ,而當時官方認爲這設計較適合騎兵作戰而全面採用。 由李氏長步槍按SMLE標準轉換的短步槍命名爲“SMLE轉換型Mk II”(SMLE Converted Mark II)。

SMLE Mk III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3張

  李-恩菲爾德短步槍MK III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4張

  李-恩菲爾德MkIII步槍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5張

  SMLE Mk III的彈匣隔斷器,Mk III*移除了這個裝置

SMLE Mk III在1907年1月26日推出 ,進一步簡化和改進,改用簡化的後照門,護木及彈匣亦有所改良,英軍亦改用當時新型Mk VII高初速.303彈藥。很多早期的MLE及MLM (Magazine Lee Metford)及SMLE Mk I亦更新成Mk III標準,名爲Mk IV Cond. 。

一戰時期,標準型的SMLE Mk III被認爲結構過於複雜難以生產,結果在1915年推出了Mk III* ,這種簡化型主要分別是移除了彈匣隔斷器 及加入遠距離齊射照門 ,風偏調整功能亦被取消,拉機抦由平滑圓頭改爲帶鋸齒圓頭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部分工廠恢復生產,彈匣隔斷器在一戰結束時又再被重新加入 ,但直至1942年才完全地棄用。

SMLE Mk III*(在1926年改名爲Rifle No.1 Mk III*)亦是二戰中大量生產和廣泛採用的李-恩菲爾德步槍之一,由其是在北非、意大利、太平洋及緬甸戰場的英軍及英聯邦部隊中。而澳大利亞和印度將他們原有及重新生產的SMLE Mk III*用作制式步槍 ,澳大利亞軍隊一直採用至朝鮮戰爭,纔在1950年代後期才被L1A1 SLR取代(SAF Lithgow在1953年才停產SMLE Mk III* )。

愛爾蘭國民軍在1922年開始裝備SMLE作制式步槍,愛爾蘭共和軍亦有捕獲採用,SMLE是愛爾蘭內戰中雙方的武器,而愛爾蘭共和軍甚至一直採用至1970年代。

P14/M1917

恩菲爾德1914(Pattern 1914或P14,1914年定型)及M1917(United States Rifle, cal .30, Model of 1917,英國人習慣稱爲P17)從結構上並非李-恩菲爾德步槍系列之一,P14及M1917皆採用類似德國毛瑟系列槍機,而且M1917口徑亦不同,美軍改用的.30-06口徑彈藥。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英國工廠沒有多餘的生產能力英軍決定在美國委託承包商自1916年爲英軍生產P14步槍,以補充戰爭期間步槍需求的空缺。一戰結束後,英軍撤裝P14步槍,一部分給了英聯邦國家,另一部分封存。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將重新命名爲No.3的P14步槍進行翻修重新服役。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

英國兵工部門在1926年改新的統一命名方式代替較混亂的原本命名原則 ,原有.303口徑SMLE被改名爲No.1 ,同時亦淘汰了原裝的MLE、LEC及早期型的SMLE。有很多Mk III及III*被改爲.22口徑作訓練步槍,名爲No.2。而P14亦改名爲No.3 。

SMLE的設計包含了大量需要鍛造及機器造的部件,導致生產成本相當高。因此在1920年代,生產商開始試驗性地減小步槍本身的複雜部件,如SMLE Mk V(後來改稱No. 1 Mk V)改用了新設計,將原本在槍管尾部的缺口式後照門改爲覘孔式並固定在機匣上 ,覘孔亦有所擴大以改善視場和加快瞄凖速度,護木前端加裝金屬箍來強化上刺刀時的力量及重新裝上彈匣隔斷器 。但SMLE Mk V的設計比Mk III更復雜、成本更高 ,所以恩菲爾德皇家兵工廠最終在1922年至1924年只生產了約兩萬把SMLE Mk V 。

No. 1 Mk VI亦改用了不會與護木接觸的獨立浮動重槍管,減小步槍所需的歸零次數,Mk V固定在機匣上覘孔式的後照門及彈匣隔斷器仍然保留 ,Mk VI在1930年至1933年共生產了1025把。

No. 4 Mk I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6張

  Longbranch生產的李-恩菲爾德No. 4 Mk I*

在1920年代對SMLE改進定型No.1 Mk VI,1931年稍加改進後設計出No.4 Mk I(英文正式名稱爲Rifle, No. 4 Mk I),1930年後期,英軍又提出新型步槍的需求,在1939年英軍正式採用No.4 Mk I爲制式步槍。No. 4 Mk I比以前版本更輕、更堅固且更易於生產 ,但直至1941年No. 4 Mk I纔開始量產 。

No. 4與SMLE的設計有所不同,如安裝覘孔瞄具,改用了重槍管、新設計的 刺刀座 ( 英語 : Bayonet lug ) 和釘狀刺刀 ,外形上與No.1很容易區分,槍管在槍托前端突出,相關修改令總重量有所增加。

二戰時期,廠商一直不斷地簡化No. 4的設計以提高量產數量,如在1942年推出的No. 4 Mk I* ,No. 4 Mk I*由北美、加拿大Long Branch及美國Savage-Stevens生產,而No.4 Mk I則由英國本土生產 。

No. 4 Mk 2

二戰後,英國生產的No. 4 Mk 2步槍(1944年官方以阿拉伯數字取代羅馬數字作命名)進行了修改,將原本懸掛在扳機護環的扳機改爲懸掛在機匣底部 ,及裝有櫸木槍托及黃銅部分,在推出了No. 4 Mk 2後,英國又把所有No. 4更新成Mk 2標準 ,而No. 4 Mk 1則更新成No. 4 Mk I/2,No. 4 Mk I*更新成No. 4 Mk I/3 。

愛爾蘭陸軍正規軍在二戰後亦有采用No. 4 Mk 2,一直到1960年代早期才被FN FAL取代,而陸軍後備軍則採用至1990年。

No. 5 Mk I(叢林卡賓槍)

No. 5 Mk I(Rifle, No. 5 Mk I),又名叢林卡賓槍(Jungle Carbine),是李-恩菲爾德步槍的縮短型,槍管只有520毫米,木製槍托亦縮短,比4號步槍輕了2磅(907克),爲了克服槍管縮短導致 槍口焰 ( 英語 : Muzzle flash ) 過多的問題,在槍口安裝了喇叭形 消焰器 ( 英語 : Flash Suppressor ) 。1944年經過試驗後正式定型投產,二戰中主要用於東南亞戰場對抗日軍 ,由於槍管過短,因此作戰時精確度較低 ,但叢林卡賓槍仍後是主要步槍之一 。

澳大利亞採用試驗性叢林卡賓槍名爲Rifle, No. 6, Mk I ,No. 6 Mk I是以SMLE MK III*作改良,但沒有進入大量生產階段。澳大利亞部隊亦有采用的另一種試驗性李-恩菲爾德卡賓槍 ,這種“縮短輕量化”版本以SMLE Mk III*修改而成,由SAF Lithgow作小量生產 。

美國進口商Santa Fe Arms Corporation在1950年代也將他們入口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剩餘物資)稱爲“叢林卡賓槍” ,以吸引民間市場的買家,而其實英國和英聯邦官方從來沒有以叢林卡賓槍作正式稱呼,只是在太平洋和緬甸戰場的部隊非正式地採用這詞來區別SMLE、No. 4和No. 5 。

No. 4和No. 5皆有在朝鮮戰爭中英國和英聯邦部隊中服役,而SMLE Mk III*則服役澳大利亞部隊 。

其他李-恩菲爾德步槍改裝型

狙擊步槍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7張

  加拿大中士H.A. Marshall及他的No.4 Mk I (T)狙擊步槍

在二戰及朝戰時期,一部分李-恩菲爾德步槍被改爲狙擊步槍。

澳大利亞陸軍將1,612把 Lithgow生產的SMLE No1 Mk III*改用比賽級重槍管,加上腮托板及一戰時P1918步槍的望遠式瞄準鏡,成爲了李-恩菲爾德彈匣式短步槍III*(HT,SMLE No1 Mk III*(HT),HT指重槍管-Heavy Barrel及望遠式瞄準鏡-Telescopic Sight ),這種改裝版在二戰、朝鮮戰爭、馬來亞衝突及1970年代後期的狙擊訓練中皆有采用 。

二戰期間,英國在1942年把標凖型No. 4加上木製腮托板及No. 32 3.5倍望遠式瞄準鏡 ,成爲了Mk 1,其後在1943年推出了Mk 2,1944年又推出了Mk 3, 。英國著名運動槍械生產商 Holland and Holland 將以上版本改爲No 4 Mk I (T)狙擊步槍 ,而BSA及加拿大Long Branch兵工廠亦有參與修改 ,這批狙擊步槍一直沿用至1960年代後,而英軍在1950年代又將No 4 Mk I (T)狙擊步槍的口徑改爲北約制式7.62 x 51毫米,變成了L42A1 。L42A1一直裝備英軍至1982年才被L96A1取代。

在1970年代除L42A1外,皇家輕武器工廠(RSAF Enfield)亦推出了7.62×51 NATO的強制者(Enforcer)系列狙擊步槍供英國警隊使用,現在這批強制者狙擊步槍成爲了民用市場的珍品 。

.22口徑訓練步槍

一戰後,英國將一批SMLE改爲.22 LR口徑給軍校生及新兵作射擊訓練步槍用途,名爲No. 2步槍Mk IV(Rifle, No. 2 Mk IV),這種改裝版的彈倉只能放一發子彈。二戰後又推出了No. 7步槍(Rifle, No. 7)、No. 8步槍(Rifle, No. 8)及No. 9步槍(Rifle, No. 9),這批.22口徑步槍成爲了英聯邦國家的新兵訓練步槍。

查爾頓自動步槍

有少數的李-恩菲爾德步槍生產及改裝上一種由新西蘭人Philip Charlton在1941年設計 的試驗性自動裝填系統,名爲查爾頓自動步槍(Charlton Automatic Rifle),以替代當時長期缺少的布倫輕機槍及李維斯輕機槍 。

二戰時期,大多數新西蘭地面部隊都部署在北非,當日本在1941年加入戰爭時,新西蘭發現本土的軍隊欠缺輕機槍來防衛日軍入侵,新西蘭政府立刻提供資金來改裝李-恩菲爾德步槍(MLE) 成爲1,500把半自動步槍 ,並在1942年裝備國土防衛軍。

查爾頓自動步槍有兩種版本,分別是澳大利亞Electrolux公司以英國Lithgow生產的SMLE Mk III*步槍的改裝版本,及新西蘭本土的改裝版,新西蘭版本裝有前握把及兩腳架,以上兩種版本皆採用相同的自動裝填原理。大部分查爾頓自動步槍在二戰後在一次大火中燒燬 ,只有少數保留於新西蘭的懷烏魯陸軍博物館(Waiouru Army Museum)、奧克蘭戰爭紀念館、澳大利亞的Singleton步兵博物館及英國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中。

德利爾卡賓槍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8張

  德利爾卡賓槍

德利爾卡賓槍(De Lisle Carbine)由英國人威廉·德利爾(William De Lisle)設計,發射.45 ACP手槍子彈,是英軍在二戰時的手動消音步槍,主要用於暗殺等的祕密任務 。

7.62×51 NATO改裝型

在1960年代,爲了防衛冷戰中蘇聯及華約國的入侵,當時L1A1 SLR的數量不足以裝備所有本土部隊,英國政府及國防部將大批No. 4改裝成7.62×51 NATO口徑作英軍和民間防衛部隊的編隊及後備步槍,以作本土防衛用途。

改用7.62 NATO的No. 4系列需要改用由英國皇家輕兵器工廠及斯達令(Sterling)生產的新槍管、槍機、退殼勾、照門及新的10發彈匣,其他沿用No. 4的部件,這批步槍被更名爲L8系列,後來由以No. 4 (T)狙擊步槍修改成的L42A1。

Ishapore 2A/2A1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9張

  7.62mm 2A1

在中印邊境戰爭後,印度的Ishapore工廠開始生產以SMLE Mk III*爲基礎,改用7.62 NATO及20發方型彈匣的新式步槍,名爲7.62 mm 2A。Ishapore 2A步槍採用了增強的鋼製部件及改良排殼勾以應付7.62 NATO有緣彈藥的壓力,1965年至1975年生產的版本改用800米照門(原爲2000米),配有10發方型彈匣,名爲2A1。2A1步槍是一種用於民間發售的一般手動步槍(非狙擊及精確射擊用途),主要售給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民間市場。

Ishapore 2A與2A1基本上沒有太大分別,亦不是SMLE Mk III的.308改裝版本,2A/2A1是原全由印度Ishapore工廠生產,由於7.62×51 NATO膛壓較高,即使發射民間的.308 Winchester也不會出現問題。

生產商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10張

  印有LSA Co的SMLE Mk III*

以下是 MLE 、 CLLE 及 SMLE Mk I- Mk III* 步槍的生產商:

使用國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11張

  直到2011年爲止,加拿大遊騎兵仍有采用李-恩菲爾德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仍有出現在今天的一些武裝衝突當中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12張

  奧斯曼帝國於一戰期間繳獲的李-恩菲爾德步槍,大部分均被轉換爲8亳米口徑

  阿富汗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13張

  澳大利亞-在新南威爾士州的利特高兵工廠製造。

  孟加拉國-孟加拉警察仍有采用。

  比利時-二戰後期由英國捐贈。

  巴西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14張

  柬埔寨

  加拿大-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龍科兵工廠生產,直到2014年加拿大遊騎兵仍有采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

  古巴-古巴革命期間使用。

  塞浦路斯

  埃及

  法國-曾被法國外籍軍團和自由法國軍隊所使用。

  斐濟

  希臘-二戰期間及二戰過後被希臘軍隊所採用,後來被M1加蘭德所取代。

  冰島-曾被冰島海岸警衛隊及冰島國家警察所採用。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15張

  印度-由Ishapore步槍工廠授權生產。

  印尼-曾在印尼國民革命中被共和黨人所使用,另外一些是繳獲自荷蘭軍隊。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16張

  意大利-二戰後被意大利陸軍和海軍所採用。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17張

  伊拉克-至今仍有作儀仗槍使用。

  愛爾蘭-被愛爾蘭國防軍所採用。

  以色列-在建國初年使用。

  牙買加-至今仍被牙買加警察部隊,懲教署和牙買加聯合少年隊所採用。

  約旦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18張

  日本- 二戰期間繳獲自英軍及殖民地軍隊。

  肯尼亞

  老撾

  拉脫維亞

  立陶宛

  利比亞-在2011年利比亞內戰期間被起義羣衆及國民解放軍所使用。

  盧森堡

  馬來西亞

  墨西哥

  緬甸-至今仍有裝備警察部隊。

  納粹德國- 二戰期間繳獲使用。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19張

  荷蘭-二戰後使用。

  尼泊爾

  尼日利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20張

  挪威-二戰期間由英國提供給當地抵抗運動以作爲軍事援助;二戰後被挪威軍隊使用直到被M1加蘭德所取代。

  新西蘭

  奧斯曼帝國-爲於一戰期間繳獲的步槍,全部均統一爲8亳米口徑。

  巴基斯坦

  菲律賓

  波蘭-二戰期間被波蘭流亡政府軍所使用。

  葡萄牙-一戰期間被葡萄牙遠征軍所使用。

  塞拉利昂

  新加坡-被隸屬於新加坡武裝部隊憲兵司令部的精密行動小組所採用。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21張

  南非

  韓國

  斯里蘭卡

  泰國-合同於1920年12月10日結束,同時國王收到10000支船運到來的步槍。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被特里尼達和多巴哥隊少年隊所採用。

  土耳其

  烏干達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22張

  英國與其殖民地

  美國-一戰期間被布處到英國及澳大利亞單位的 美國遠征軍 ( 英語 : American Expeditionary Force ) 所使用。 另外,在二戰期間No.4 MkI步槍通過租借法案由薩維奇-史蒂文斯槍械生產,並提供給英軍及殖民地軍隊使用。而一些被改編爲殖民地軍隊的美軍被派到緬甸作戰時亦有使用李-恩菲爾德步槍。

李 恩菲爾德步槍優缺點 李 恩菲爾德步槍刺刀 第23張

  委內瑞拉

  越南民主共和國:法越戰爭期間繳獲自法軍。

  西德-由英國援助的18,000支步槍裝備了當時剛成立的德國聯邦國防軍的空軍部隊。

參考

毛瑟Kar98k步槍

M1903春田步槍

M1加蘭德步槍

勒貝爾M1886步槍

中正式步槍

三八式步槍

史奈德步槍

參考文獻

Skennerton, Ian: The Lee-Enfield (2007)Arms & Militaria Press, Gold Coast QLD (Australia) ISBN 978-0-949749-82-6

Skennerton, Ian The Lee-Enfield Story (1993). Arms & Militaria Press, Gold Coast QLD (Australia) ISBN 978-1-85367-138-8

Skennerton, Ian: Small Arms Identification Series No. 1: .303 Rifle, No. 1, S.M.L.E. Marks III and III* (1994) Arms & Militaria Press, Gold Coast QLD (Australia) ISBN 978-0-949749-19-2

Smith, W.H.B. 1943 Basic Manual of Military Small Arms (Facsimile Edition) , Stackpole Books, Harrisburg PA (USA), ISBN 978-0-8117-1699-4

Wilson, Royce. "Jungle Fever- The Lee-Enfield .303 Rifle" . Australian Shooter Magazine, May 2006

Wilson, Royce "SMLE: The 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 Mk III" , Australian Shooter Magazine, September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