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阿道夫·希特勒簡介 阿道夫·希特勒德文

阿道夫·希特勒簡介 阿道夫·希特勒德文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阿道夫·希特勒,納粹德國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外文名Adolf Hitler,又叫做阿道夫·希特拉,生卒時間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阿道夫·希特勒簡介 阿道夫·希特勒德文

  一排左一爲少年時期的維特根斯坦,二排右一爲少年時期的希特勒。

這是一張流傳已久的照片。根據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信息,這張希特勒與同學的照片拍攝於1901年6月的奧地利林茨實科中學,照片裏14歲的希特勒神情憂鬱、孤獨,而一臂之遙的“維特根斯坦”卻對着鏡頭凝視。有很多研究認爲,希特勒的反猶主義可能跟他的校友、猶太鉅富之子維特根斯坦有關。

然而關於這張照片裏的傳言,也許是謠傳。1901年,維特根斯坦還在維也納家中接受家庭教育。維特根斯坦與希特勒同齡,生日只差了幾天,但在林茨實科中學裏,維特根斯坦卻比希特勒高兩級,他們只在1904年至1905年同校,沒有證據顯示兩人有任何交涉。但有一點相同,兩人在這所學校時成績都很糟糕,學校生活都很不快樂。

阿道夫·希特勒簡介 阿道夫·希特勒德文 第2張

  一戰爆發後維特根斯坦以志願軍身份加入奧地利炮兵,而他的同學希特勒早4天申請加入了巴伐軍隊。

1914年,維特根斯坦在挪威思考邏輯,希特勒在慕尼黑遊蕩。到了夏天,兩人都成了軍人,維特根斯坦成了奧地利士兵,希特勒則在巴伐利亞入伍,他們有共同的敵人。在戰壕裏,維特根斯坦改變了20世紀的哲學,希特勒改變了20世紀的歷史。

1914年6月底,維特根斯坦還在挪威,他原計劃在那度過夏天的前半段,然後8月末偕同性戀人品生特外出度假兩週,還要到英國看老朋友,到了秋天再返回挪威,寫完他的書。

從1913年10月起,維特根斯坦在劍橋和品生特告別,去寒冷的挪威過冬、思考。儘管品生特相信他們還會在英國見面,但第二年夏天的戰爭改變了這一切,他們之後再未相見。1918年,品生特死於空難。品生特是羅素介紹給維特根斯坦認識的,他是哲學家休謨的後代,在劍橋念數學。維特根斯坦瘋狂地愛着品生特。

在挪威,維特根斯坦在摩爾的幫助下寫完了《邏輯筆記》(《邏輯哲學論》前身),維特根斯坦用這篇由他口述、摩爾記錄的筆記去申請劍橋大學學士學位,遭到拒絕,原因是論文不符合規範。這讓維特根斯坦勃然大怒,“他的工作——哲學的下一大步——沒有資格獲授一個學士學位!?”

1914年5月7日,他在卑爾根寫給劍橋摩爾的信中說,“整個事情太愚蠢了,太禽獸了,寫不下去了所以——”這封發泄性質的信葬送了他和摩爾的友誼。而在那年初,他通過書信已經與羅素吵得不可開交,維特根斯坦甚至在3月3日的信中說:“我們的爭吵並不只是外在的理由引起的,比如神經緊張或太疲勞,而是——至少在我這一方——非常根深蒂固的。”他們在吵邏輯問題的基本定義。

歐洲列強在爲戰爭準備,維特根斯坦則和品生特通過書信往來,爲他們計劃中的夏天度假做攻略,是去西班牙呢還是去更偏遠的地方。政客們在柏林、在巴黎、在倫敦碰頭,如何避免戰爭或撈取更多的利益,這對小情侶則計劃於8月24日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的格蘭德飯店碰頭,然後再計劃去哪裏。

那個7月,維特根斯坦不只是在計劃與男友重逢,他還計劃給“缺乏生計的奧地利藝術家”一大筆資助,他開出了10萬克朗的支票。這個想法是維特根斯坦通過信告訴給素昧平生的費克爾聽的,後者在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編輯一份名叫《火爐》的雜誌。費克爾從沒聽說過維特根斯坦,他起初覺得這是一個玩笑,不可能會有這麼大的餡餅掉下來。

維特根斯坦在後面的回信中給出了自己爲何如此慷慨的原因,“因爲克勞斯(卡爾·克勞斯)在《火炬》上寫關於你和你的刊物的文章,也因爲你寫克勞斯的文章。”1914年夏天維特根斯坦給費克爾寫信時,《火爐》已經是一本享有盛譽的先鋒文學刊物,卡爾·克勞斯則是當時德語世界最重要的作家。

1914年7月26—27日,維特根斯坦和費克爾在維也納見面了,我們可以從費克爾在1954年的回憶錄裏瞭解一些當時只有25歲的維特根斯坦的樣子,費克爾說,維特根斯坦使他想起《卡拉馬佐夫兄弟》裏的阿廖沙和《白癡》裏梅什金那樣的人物,“第一眼瞥去,那模樣是令人心悸的孤獨。”孤獨,維特根斯坦也說了,他慷慨資助奧地利藝術家的動機,不只是做慈善,也是想跟奧地利的智性生活建立一些聯繫。上一年,在劍橋時,他有摩爾和羅素,現在他已經切斷了交流,他希望奧地利人能理解他。

維特根斯坦的10萬克朗中,1萬克朗給了《火爐》,剩下的9萬克朗由費克爾指定分配給奧地利的作家、畫家,在這份資助名單中,我們看到了里爾克的名字,當時里爾克已經39歲。現在我們知道,維特根斯坦欣賞的現代詩人不多,里爾克是其中之一。

在捐出鉅款之後,維特根斯坦與這些受惠者聯繫不多,他也不想聯繫,甚至對這些受資助者在骨子裏有一些傲慢。有一位受資助者出於感謝給維特根斯坦寄了自己的書,維特根斯坦的迴應是——“就是垃圾”。

維特根斯坦和費爾克在維也納討論資助名單的那個週末,維特根斯坦的奧匈帝國命運也在那時定格。奧地利與塞爾維亞宣戰了,一週之內,歐洲大陸全面開戰。而在一封落款爲7月29日的信中,遠在英國的品生特依然在爲他倆的度假做計劃,他問維特根斯坦,他們到底去安道爾還是法羅羣島,或者是別的地方。

我們可以猜測,當維特根斯坦收到英國來信的時候,品生特信中所說的“歐洲戰爭的這檔子事”已讓他自己和維特根斯坦的國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敵對方。

戰爭爆發,維特根斯坦的第一個反應是離開奧地利,去英國或挪威都行。但他其實走不了,他只好以志願兵的身份加入奧地利軍隊成爲炮兵,那是8月7日。他是帝國軍隊裏的好士兵,打仗之餘躲在戰壕裏寫日記,思考哲學和邏輯問題。被意大利人俘虜時,據說還騎在大炮上哼貝多芬。

維特根斯坦愛國,但志願加入軍隊並非如此簡單,他的妹妹赫爾米勒後來說,他只是想“轉變爲不同的人”。

“來一次一勞永逸的噴發”——這是維特根斯坦時常用來形容自己情緒的一個比喻,“這也許同樣也適用於1914年夏天在歐洲瀰漫的感受——永恆的沸騰感。”“每個交戰國都出現了爲宣戰而歡喜慶祝的場面。彷彿整個世界都分享着維特根斯坦1914年的瘋狂。”(《維特根斯坦傳》)

希特勒沒有加入他所憎恨的奧地利陸軍,他比維特根斯坦早4天申請加入軍隊。戰爭爆發前,希特勒在巴伐利亞慕尼黑,繼續靠賣招貼畫爲生。過去幾年,他一直在奧地利流浪,直到1914年初纔來慕尼黑碰運氣。上一年,當希特勒還在維也納時,斯大林、托洛茨基、鐵托也在維也納。

6月28日斐迪南大公遇刺那天,也是希特勒成爲畫家和建築師夢想破滅的日子。那天在家中的希特勒忽然聽到街上人聲鼎沸,他從房東波普太太那裏得知了刺殺新聞。對斯拉夫人的憎恨,此時得以復活。向俄國宣戰時,希特勒依然在人羣中,他穿戴整齊,留着鬍子,他在《我的奮鬥》中寫道,“我可不恥地說,由於歡喜若狂,我跪在地上,衷心感謝上蒼讓我有幸生於此時。”

阿道夫·希特勒簡介 阿道夫·希特勒德文 第3張

  希特勒

8月3日,希特勒親自向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遞交了一份請願書,請求允許他加入路德維希三世的部隊。當日下午,希特勒便站在惠特爾巴赫宮前的人羣裏,向這位年邁的君主歡呼。8月4日,他收到了覆信,拆信時“雙手發抖”,他被接納入伍,成爲志願兵。

維特根斯坦在個人層面上歡迎戰爭,戰爭的經驗改造着他,這是他個人的戰爭。希特勒也希望戰爭,他深信,德國必須爲生存,爲“自由和未來”而戰鬥。

維特根斯坦在東線,希特勒在西線,他們依然沒有交集,正如10年前在林茨的學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