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尼伯龍根的指環作者 尼伯龍根的指環故事

尼伯龍根的指環作者 尼伯龍根的指環故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尼伯龍根的指環,德國音樂家瓦格納作曲及編劇的一部大型樂劇,外文名叫做Der Ring Des Nibelungen,創作時間1848年開始,1874年完成,歷時共26年。

尼伯龍根的指環作者 尼伯龍根的指環故事

作品背景

中世紀時基督教盛行於歐洲,過去流傳的北歐神話被視作邪教清理,現在殘存的較爲著名的有英格蘭的貝奧武甫,冰島的埃達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等,華格納的《指環》改編自中世紀德國的民間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北歐神話與其他的古代神話之間有着顯著的差異,北歐神話中神不是全能的、所向無敵的,而有一定的限制,本身也要面臨滅亡的命運。《諸神的黃昏》中就體現了這一萬物同歸於盡、轉換新生的思想。華格納整理這部敘事詩後,打算寫成歌劇腳本,卻招來很多反對,多數人認爲這樣龐大的腳本無法配成音樂。但華格納成功了,他以二百多個主導動機貫穿全劇,採用明暗兩條線來推進劇情的發展。

起初,華格納只是選取了故事的一部分作了《齊格弗裏德之死》(Siegfrieds Tod),也就是後來《諸神的黃昏》的前身,這部作品是以布侖希爾德引齊格弗裏德進入瓦爾哈拉天宮作爲結局的,不久,華格納覺得不滿意,認爲缺乏更深一層的倫理意義並且無法在劇院裏演出,所以他增加了一部《青年齊格弗裏德》(Der junge Siegfried,成爲《齊格弗裏德》的基礎),並將結局改得含有深奧的玄學意味。最後,爲了使全劇完整,又補充了《女武神》及序劇《萊茵的黃金》。從音樂上來看,《女武神》與《齊格弗裏德》最精彩,而《萊茵的黃金》較爲優美,《諸神的黃昏》則顯示了瓦格納多年來所形成的思想。

由於華格納的歌劇樂隊編制龐大,所選擇的歌手在音量音色和強度方面都有特別要求,同時還需要採用一些極端措施保證聆聽效果,故華格納的崇拜者,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爲他的《指環》能夠上演特別出資建造拜羅伊特節日劇院(又名節日劇院,1872年5月22日動土興建,歷時兩年多,於1875年竣工),其設計專爲配合華格納的要求,它將樂池沉降得更深,最嘹亮的銅管樂器放在最深處,離指揮很遠,遠遠低於舞臺上的歌手。1876年8月,《指環》全劇於該劇院首演,分四天上演,共演兩次,每天下午4點開始一直持續到深夜。首演的指揮是漢斯‧裏希特。當時,演出盛況空前,幾乎整個歐洲的音樂人士都齊聚這個美因河邊的小地方,甚至到了拜羅伊特發生食物短缺的程度。

尼伯龍之名來自於東日爾曼人的勃艮第部落,勃艮第皇族一般被稱爲尼伯龍,不過在此歌劇里尼伯龍卻意爲“矮人”。

作品內容

故事概述

音樂

改編

目前《尼伯龍根的指環》有多個壓縮後的版本,改編者包括利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洛林·馬澤爾(《無詞的指環》,1988年)和亨克·弗利格(英語:Henk de Vlieger)(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