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朱棣那麼痛恨方孝孺,到底有哪些原因?

朱棣那麼痛恨方孝孺,到底有哪些原因?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棣那麼痛恨方孝孺,到底有哪些原因?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1402年7月25日,45歲的方孝孺被朱棣下令凌遲處死,刑場之上,他的親朋好友早已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因不肯投降朱棣,方孝孺用自己的十族,共873條無辜性命,表明自己對建文帝的忠誠。

朱棣那麼痛恨方孝孺,到底有哪些原因?

朱棣爲什麼如此痛恨方孝孺,以至於任何一個和他有關的人都不願放過。 方孝孺是寧海人,他的父親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名官吏,據說他6歲就會寫詩,自幼聰明伶俐,有小韓愈之稱。他的老師是明代大儒宋濂,而宋濂也是朱元璋爲太子朱標選定的老師。

奇怪的是,雖然他少時就已經很有名氣,老師也在朝中爲官,但在洪武年間,他的官場之路走得很不順暢。 1382年,吳沉和揭樞二人將方孝孺推薦給朱元璋,作爲宋濂最厲害的弟子,又是太子朱標的師兄,朱元璋本應對他委以重任,但朱元璋非但沒有,反而將其送回老家,讓他在家做一個教書先生,這對方孝孺來說,無異於讓他坐冷板凳。

可另一方面,他又告訴朱標:“方孝孺是一個品行端正的人才,你應當一直用他到老。” 是不是很矛盾,自己又不重用,卻又讓兒子務必要重用,其實這是朱元璋作爲一個父親,對自己兒子最深沉的愛。

朱元璋知道方孝孺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建國之初的大明,朱元璋手下的人才實在是太多了,方孝孺如果在他手上,很難有出頭之日,所以他要把這個人留個自己的兒子,更重要的是,方孝孺的施政觀念與朱標德披天下的理想和仁義至上的抱負相一致,如果這兩人放一塊,一定能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這對大明江山的鞏固來說,百利無一害。

朱棣那麼痛恨方孝孺,到底有哪些原因? 第2張

事實上,方孝孺的確沒有辜負朱元璋,他確實將自己的一生,甚至連同自己所有族人的性命,都奉獻給了朱元璋選定的繼承人,只是不是太子朱標,而是他的兒子皇太孫:朱允炆。 因爲朱標的早逝,1398年朱允炆在朱元璋駕崩後登基,史稱建文帝。他登上帝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快馬派人去四川,將在那裏坐了16年冷板凳的方孝孺接到京城任職。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朱元璋駕崩前給朱允文留了一道遺旨:方孝孺老成持重,剛正不阿,可輔佐皇太孫成就一番事業。 但朱元璋只猜到了故事的開頭,卻沒能猜到結果。方孝孺確實輔佐了皇太孫,但沒能爲他成就一番事業。

建文帝登基後的第六天,開始着手削藩事宜。對於這個年輕的皇帝來說,這些藩王雖然都是他的親叔叔,但也是手握重兵,覬覦自己皇位的威脅者,而這之中,威脅最大的就是他的四叔:朱棣。 於是,他將朱棣的三個兒子扣留在京城,充當人質,打響了他和朱棣之間的第一炮。

關於建文帝的這個舉動,後世看法不一,在當時並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朱棣想要造反,不然,他也不會把三個兒子都送到北京。有人認爲,如果不是建文帝的這個舉動,朱棣或許不會被激怒,後來的很多事情都不會發生,也不會有那麼多無辜的人失去生命。

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已無從知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建文帝執行這一決議的過程中,方孝孺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無論後來遭遇的形勢多麼艱難,他始終堅定地站在建文帝的身旁,支持着他,爲他出謀劃策。只是他的努力,並不能挽救建文帝於水火之中。

當建文帝自焚於宮中的消息傳來的時候,擺在方孝孺腳下的路有三條:

1、戰死金陵,但自古“文死諫,武死戰”,作爲一個文臣,戰死不是方孝孺的選擇。

2.投降朱棣,換取榮華富貴。不過這幾乎是一條死路,在方孝孺眼中,朱棣是一個亂臣賊子,他不可能向他投降。

於是,路只剩下最後一條:

3.追隨建文帝的腳步,隨他而去。但方孝孺不想自盡,對他來說,自盡是懦弱的行爲,他可以死,但必須要有價值。

對於方孝孺這樣一個名滿天下的學者,朱棣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對他怎樣,他甚至希望方孝孺可以爲他起草一份詔書,以此達到安撫天下人心的目的。 但方孝孺並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他甚至在朱棣給他的紙上寫出了“燕賊篡位”四個大字。被激怒的朱棣威脅要誅他九族,這個不怕死的竟然說出“誅十族也不怕”的話。

於是,方孝孺成爲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誅滅十族的人。 爲了讓方孝孺屈服,朱棣當着他的面殺害他的親友,每殺一個,就會問他有沒有後悔。 殺人誅心,沒有比看着親朋好友死在自己面前,而自己卻什麼也做不了更痛苦的事了。

看着一個個倒在身邊的親友,他不但沒有屈服,反而怒罵不止,以至於朱棣最後不得不命人用刀子割開他的嘴角。作爲一介書生,方孝孺的一生都只與筆桿子打交道,但他的錚錚傲骨卻令許多投降的士兵感到汗顏。

大明王朝的政權最終還是落到了朱棣的手中,但是面對方孝孺,他卻無法承認自己是一個勝利者。他雖利用自己手中的屠刀,凌遲了方孝孺,並誅滅他十族,873條人命。但他卻無法割斷他們的反抗精神,也無法誅滅天下那些對朱棣心存不滿的讀書人的反抗之心。

方孝孺的名字以這樣一種形式,被人悲壯地記載在史冊之中,雖然他死得很慘,但是他敢於反抗強暴的精神,卻應該成爲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去懷念。